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為什麼要表彰抗清的史可法,貶斥降清的洪承疇?

乾隆為什麼要表彰抗清的史可法,貶斥降清的洪承疇?

公元1775年,乾隆皇帝幹了一件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他命令有司向全國發文,搜集明末清初,因與清兵作戰而犧牲的人,上到明末大臣,下到普通百姓,只要是為明朝殉國的,一律統計造冊,上報朝廷。

這些清朝曾經的「敵人」,一度都被清廷當做逆匪對待,而這一次,乾隆皇帝一反常態,命令全面嘉獎,共有1640位官員分別被追謚「忠烈」「忠節」「節愍」等光榮稱號,為2223個小吏,下級軍官,士民百姓在家鄉或犧牲地設忠烈祠,立牌位祭祀。

除此之外,26位事迹比較有代表性的明朝官僚,被乾隆授「專謚」。有「明朝文天祥」之稱的左懋第專謚為「忠貞」,有國無家的黃道周專謚為「忠端」(此前南明隆武帝已謚其為「忠烈」),血戰揚州的史可法專謚為「忠正」(此前南明贈謚「忠靖」)。

轉過年來,順著這個節奏,乾隆又編了《貳臣傳》,將曾在明朝做官,後來又投降清朝的臣子,一一記錄在案。洪承疇,孔有德,尚可喜,祖大壽等歷史名人,名列甲榜。

即使是這麼一個損人的名單,也分三六九等。明朝東林黨領袖錢謙益,本來應該位列甲榜,但為乾隆皇帝厭惡,只能「屈居」乙榜,混跡一群中級官僚當中。

而像吳三桂,耿精忠,王輔臣等人,因為「降而復叛」,連《貳臣傳》都沒資格上,而另列入《逆臣傳》,其中傳述,把這些人說的真是一無是處,狗屎裡面挑不出來。

乾隆這麼做的目的,從那些帶「忠」的謚號中就可以看出來,表面是為了嘉獎明朝忠臣,實際是要警示當朝臣子,要做忠臣不要做叛臣,做忠臣不僅能夠獲得自己人的尊重,還能獲得敵人的尊重。而做叛臣,不僅在自己的陣營中遺臭萬年,連敵人也一樣鄙視你。

人心是複雜的,也是單純的。忠臣孝子,人人見而敬之;亂臣賊子,即便在一時一世會得勢,可百年之後,自有史筆如刀,自有世道公論,誰也逃脫不了。

乾隆表彰前朝忠節之士,貶斥一班降將,雖然暗藏其帝王心術,但上順天理,下符人心,朝野皆以為然。

其實乾隆並不是第一個這麼乾的人,歷朝有點頭腦的帝王,無不如此。

漢高祖劉邦坐定天下之後,對丁公和季布的處理,也和乾隆的做法一樣。二人當初都在項羽麾下做將軍,丁公曾經放走了逃跑的劉邦,對劉邦有恩,而季布多次率軍打敗劉邦,是劉邦欽定的通緝犯。

結果是丁公來投奔劉邦,被劉邦所殺。劉邦指著丁公的屍首,警示群臣:「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而對頑抗到底的季布,劉邦先是赦免後是籠絡,對其委以重任。

《三國演義》中,曹操殺許攸,殺蔡瑁張允,也是這個道理。降將或可在一時幫助主公辦好一件事,但如果長期得到重用,豈不是寒了忠心於主公的眾將之心?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大抵臣子投降,就像夫妻出軌一樣,只要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主公不得不對你有所防備。

待到天下大定,連主公的鐵哥們都混到鳥盡弓藏的地步,何況你只是區區降將?像張學良,馮玉祥這樣的人物,未知將來的史冊中,將如何評價?

此足為古今為人臣者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為什麼能長壽,臨終前還在寫字!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