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外養老對完善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的一些啟示!值得參考!

國外養老對完善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的一些啟示!值得參考!

政府是社會福利事業的規劃者,社區是居家養老各種主體和資源的紐帶,由於參與功能的不同,政府和社區在居家養老模式中承擔不同的責任和角色。因此,為了促進我國居家養老可持續發展,借鑒國外成功模式,結合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發展中的問題,應該從政府和社區兩個不同的層面,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基於政府層面的考慮

1.發揮政府引導功能

居家養老屬於一種帶有保障性質的社會福利事業,並且其服務需求比較靈活,很難實現集約型供給。因此,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從制度供給、政策法規制定、財政投入等方面給予支持。一是政府要充分認識居家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性,科學制定居家養老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社會發展和社區建設系統規劃中,推動居家養老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二是政府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制度,隨著經濟增長適度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對各項保障制度進行整合銜接,通過增加保障收入與健全服務體系兩方面對居家養老提供支撐。三是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對居家養老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以稅收優惠和資金補貼等方式,吸引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居家養老事業,通過市場化機制使養老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整合制度資源

居家養老事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對資金和服務等資源的依賴性很強,維持居家養老持續高效運行,需要穩定的資金保障和服務供給。資金和服務的獲取,僅靠社區的努力是不夠的,更需要從制度的層面加以確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收入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撐,因此整合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能有效提高居家養老保障的功效。一方面,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將增加保障收入與健全服務體系在制度內部做好有效整合銜接,通過建立健全長期照護制度和長期照護保險配套支撐居家養老事業。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堅持城鄉一體化統籌,縮小城鄉老年人因制度差異造成居家養老方面的差距。城市居家養老體系和農村居家養老體系的發展要遵循相同制度標準,保證城鄉居家養老軟、硬體的均衡發展,確保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的公平性。

3.完善政策法規

建立健全居家養老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是發展居家養老事業的保證。目前我國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完善,很多方面仍然留有空白。因此,應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對居家養老的地位、責任主體、服務的內容、方式和標準以及相關機構在居家養老的權責、職能等,做出清晰準確的規定,以政策法規的形式,確保居家養老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同時,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相關政策,保證居家養老相關政策法規與社會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協調發展。

4.加強監督和評估

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政府要加強對居家養老的監督和評估。評估的具體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評估居家養老需求。通過評估老年人的生活能力,確定補貼金額以及提供服務的級別。二是評估居家養老的質量。政府可以逐步建立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促進養老服務評估職業化發展。通過評估老年人對服務項目設置是否滿意和服務質量是否達到標準,以促進居家養老服務品質提升。監督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地區監督機構、問卷調查、非政府組織監督等方式進行全面監督,淘汰達不到標準的服務機構。

5.強化社會資本准入與管理

為了增加社會資本投入居家養老領域,政府可以適當放寬准入限制,完善准入機制,繼續鼓勵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同時,增加對營利性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對於非營利性機構,政府應加快立法建設,以法律形式明確承擔居家養老的非營利機構的社會地位、社會功能及社會責任;鼓勵和扶持承擔居家養老的非營利性機構,對其在政策方面適當傾斜,如免徵增值稅、所得稅等;政府應對承擔居家養老的非營利性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克服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具體方法包括:財政直接補貼非營利性機構,政府向非營利性機構購買養老服務、將閑置設施低價或免費提供給非營利性機構。對於營利性機構,政府應提供合理的優惠政策,增加營利性機構承接居家養老的可能性。

基於社區層面的考慮

1.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

各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和社區內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存在著不平衡性,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在本社區無法獲得滿足,而其他社區能夠提供其需要的服務。因此,可以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通過銜接機制協調社區之間的養老服務供給。由各社區分別統計其社區內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的內容、種類;對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內容和水平進行分類,建立老年人信息庫。在此基礎上,依託社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社區之間的居家養老服務網。通過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不但能夠有效滿足不同社區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發揮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的潛能。

2.加強新設施建設,整合原有設施資源

社區基礎設施是社區承擔居家養老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為了保證居家養老模式持續發展,一方面,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文體活動室、保健室、健身活動室、社區診所、社區學校、社區養老院、老年公寓等。基礎設施建設要考慮老年群體的支付能力,建議以中檔設施為主,高中低檔比例匹配,適當建設老年公寓,滿足子女不在身邊、支付能力較強的老年人入住。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由街道辦事處綜合配置社區內的資源,促進社區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合理整合。具體措施包括:清理社區內的廢棄廠房、辦公樓、學校等閑置用房,將其建設成養老服務設施;合理利用已有的公園、體育場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設施,使其成為老年人服務設施的一部分。

3.加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合理利用社區內人力資源

專業化的居家養老隊伍和志願者服務隊伍,是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關鍵,是推動居家養老服務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專職服務人員,建立健全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和職稱序列等級管理制度,加強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定期對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再培訓;逐步提高專職服務人員待遇,以激勵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吸引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參加居家養老工作。對於志願者隊伍,國外經驗證明,通過科學管理同樣可以為居家養老做出巨大貢獻。可以參考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建立和實施時間儲蓄(Time Bank)制度,鼓勵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待自己有需要此類服務時,可以通過申請獲得同等服務;通過行政政策激勵和經濟措施鼓勵相關單位積极參与志願者服務行動;同時倡導大、中學生參加社區服務,使社區內已有的人力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4.開展個性化的服務項目

針對不同類型老年人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不僅關注高收入老人的消費需求,也要滿足低收入老人的服務需求;不僅為低齡、健康老年群體提供服務,更要重點關注高齡、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群體的服務需求。服務項目逐步擴展到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長期照護、法律援助、文體教育、情感慰藉等六大類服務;服務形式包括上門服務和社區設施服務,由老年人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形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普雷德智慧養老 的精彩文章:

收藏!據說優秀護理員都能做到這些事情!是你嗎?

TAG:愛普雷德智慧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