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歷事丫頭的十年英倫之路

不歷事丫頭的十年英倫之路

「身邊經常有學生或者朋友問我們,你說該不該出國呢?或者有國外的同學朋友問我們,你說該不該回國呢?這種時候,我們經常會拿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或者體會去給他們出謀劃策。但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我們也會問我們自己,我們給他們的建議對嗎?於是,有人提議,我們公號真正意義的第一篇,就請我們的各路朋友,都來談談」出國還是不出國?回國還是不回國?」這個話題吧。其實這個話題,真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每每在網路上搜索,都會出來至少上萬篇各類帖子。所以,我們懷疑,這樣一個話題,有必要聊嗎?可是,身邊的學生或者朋友就會說,網上的離我們太遙遠,更想聽聽真實的故事。於是,我們就決定厚著臉皮也大言不慚的約朋友談談這個話題。但希望你們一定要記得,這個問題,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的故事也許會成為你的未來,但你的未來一定是你自己獨特的故事。

02

昨天的第一篇,讓很多沉寂的心靈開始雀躍嘍,無論已經國外安家的,還是已經回國的。最重要的是,很多學生會感興趣的問我們,等他們長大了,是否也可以參與這個話題。其實,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就是一群閑散人想要聊天的地方。所以,如果你也有想說的,任何話題,請給公眾號留言哦,我們會聯繫你哦....

今天,是這個話題的第二篇,來自於一位內心溫柔的超級美女,大陸本科,之後英國碩士、博士、博士後,現在定居香港,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科學家(你一定會問,怎麼又是科學家,相信我,後面你一定會找到非科學家)。這篇文美女科學家真的是傾囊而出,把自己的10年歷程,詳細剖析。細緻而又細膩的文風,讓我們在看似輕鬆的話語中,看到10年的歷練與成長。

不歷事丫頭的十年英倫之路

作者:女人要遠行

受朋友之託寫一篇關於留學的小文,題目很寬泛,可以自由發揮。寫之前想了很久我到底要站在那一邊呢?出國or不出國?回國or不回國?後來覺得每個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生活習慣,奮鬥目標都不太一樣,對於同一件事情的感受自然也不同。那我就跟大家講講的我的親身經歷,供讀者們參考。希望可以通過這些小故事讓同學們自己判斷,到底你適合什麼樣的選擇。對於教育,我常說,沒有好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教育。對於出國這件事情,我同樣想說,沒有絕對正確的選擇,只有適合你的選擇。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主任對我做出的評價就是「孩子是好孩子,就是不太歷事」。當時我真的很不服氣,自我感覺自己挺懂事的呀,憑什麼說我不歷事?現在回頭來看,「三歲看到老」這句老話的確很正確,」不歷事」這個特點簡直貫穿了我整個青少年時期。懵懵懂懂地就度過了我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時代。因為父親是大學教授,所以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要好好學習,所以雖然不歷事但是很聽話的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學習,大學時期的成績也不錯,因為每年都能拿到學校的一等獎學金,得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資格。我是一個非常戀家的娃,和父母的關係又很親密,雖然當時父親很想讓我出國深造,但是開始我是怎麼也不肯去的,自然也沒有向這個方向努力,就是一心一意地想留在學校繼續讀研。可是經過了研一,我漸漸意識到在國內做科研的一個困境,那就是一個導師同時帶7,8個研究生,很難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學生在科研上得到的指導是非常有限的,很有可能研究生這三年就被不歷事的我給白白荒廢了,最後混個文憑,自己卻什麼都沒學到。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想法,我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放棄保送的研究生,到英國去留學。因為「不歷事」,自然也沒有考慮到出國會面對的種種困難,只想著可以換一個環境,學到更多的知識,見到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文化。當年由於非典,到北京去辦英國的面簽簽證是不可能的。可我要到北京去的時候,是北京非典解禁的第一天。走之前為了簽證做了很多準備,也參考了很多網上的資料,因為成績不錯,家庭環境也允許,所以自然信心滿滿。可是沒想到,當時卻碰到了傳說中的「黑玫瑰」簽證官。雖然去的很早,因為前面幾個人都被做了背景調查,所以進展非常緩慢,最後這幾個人的簽證申請都被拒掉了,等輪到我的時候已經快下午了。我在大家同情的目光中,走進了「黑玫瑰」簽證官的房間。幸運地是當時她只問了我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去英國?」「去讀書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接著這個姐姐就遞給我一張白條,說「請在下午x時到這裡來去護照」。當時我還傻傻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接著突然意識到我通過啦!當我走出房間的時候,看到的是大家焦慮的目光,我假裝面色沉重走了幾步,接著就忍不住做了一個成功的手勢,這時候大家竟然開始鼓掌。雖然從未謀面,但是大家抱著同樣的目標來到這個大廳,一瞬間就成了隊友,生死存亡彷彿都是自己的事情了。

十五年後再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是很激動。那個「不歷事」的我,自己做了一個決定,從準備材料,聯繫學校到英文考試,都是自己一手安排。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慢慢地成長。就這樣,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告別了祖國,把自己送到了英國曼切斯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出發那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單獨出遠門,第一次坐飛機,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有點好笑,連安全帶都不知道怎麼系的我,就這樣來到了異國他鄉,這也正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到英國作為在應試教育下成長的我,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雖然當時參加的是英國授課式的碩士班,但是其實很多都要靠自學。考試除了筆試以外,還要寫很多小論文,在寫這些小論文的過程中,理論結合實際很重要。當時因為還沒有掌握這些寫論文的方式方法,第一門作業差一點就不及格。幸運地是,我當時的同班同學都是英國本地人,我就多向他們請教,學習寫這些小論文的方法,同時也可以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因為有了這些同學的幫助,我順利地通過了碩士時期的各門課程。

在英國的第一年裡,我懂得了兩個道理:第一,來到異國他鄉,多跟當地人交流學習,才會進步得更快;第二,有機會就要去嘗試,永遠不要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止步,這樣很有可能你就跟機遇擦身而過了。之所以有第二個體會就是在畢業選題的時候,阿斯利康製藥公司為我們班提供了兩個付費的實戰項目,雖然我的成績不差,但是也不是最好的,也就沒申請。當時的導師找到我問我為什麼沒有交簡歷,我說:「我的成績還沒有達到優秀,肯定不會選我的」。後來在導師的勸說下,我硬著頭皮交了簡歷,最後面試的時候發現,公司提供的第二個項目全班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反而是有醫學資料庫和編程背景的我最有經驗,最後順利拿到了這個項目,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3000英鎊。慶幸的是,我沒有浪費大學時光,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更幸運的是這些知識加上我在英國學到的先進技術最後得到了用武之地。現在有很多人在抱怨當今國內大學教育嚴重脫離現實,學到的知識在以後工作中應用不到,導致很多大學生都不願意好好學習專業知識。那麼我想問問,作為高等數學或者物理這樣的基礎學科是不是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那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基礎知識在生活中真正應用的價值呢?在思考教育改革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大學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認真學好已有的專業課程其實是很重要的。在這一點上,我要感謝我的母校中國醫科大學和我的同學們,在大學五年里,早晨五點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已經是我們的常態,十點熄燈後,寢室里很多同學都還打著應急燈學習。在大學時期,光應急燈我就用壞了十幾台。就是在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里,我的大學時光才沒有被荒廢,學到了很多現在還可以用得上的專業知識。

完成碩士學業以後,很多同時來英國的朋友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發展機會有限就都回國了,而我決定繼續留在英國申請博士學位。英國為海外學生提供的獎學金比較有限,競爭力也很大,能夠申請到獎學金的學生都必須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很多人選擇了知難而退。這裡只能說我又非常幸運地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博士導師,幫我申請到了帝國理工名額有限的staff student,不僅可以邊工作邊學習,而且工資照發,學費全免。就這樣我搬到了倫敦開始了夢寐已久的博士研究之路。雖然倫敦經常陰雨連綿,但是在我的心裡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裡我也遇到了很多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有好心的總是怕我吃不飽的房東爺爺奶奶,有知心的閨蜜們,有學術上共同進步的同事們。就這樣一路走來,從曼大的碩士到倫敦帝國理工的博士,以及到後來的博士後工作,在英國的十年里,我覺得幸運一直伴隨在我左右,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收穫和感恩。曾經那個「不歷事」的小丫頭,也成長為風雨不驚,處事不亂的女博士了(也就是傳說中這個世界上的第三種人)。

寫這篇小文的時候,我在想寫來寫去似乎滿篇都是美好,那麼在這十年里,我遇到過什麼困難嗎?在遇到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又是怎麼度過難關的呢?就像文中所述,首先是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多了解當地的人文風情;其次是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包括解決經濟來源。在這十年里,我在學習之餘,做過曼聯、利物浦球隊的侍應生,五星級酒店早餐服務員,維珍的電話客服,也做過街道上發傳單的小妹,當然還嘗試過大公司的小白領。這些兼職,除了可以貼補生活費用以外,還讓我這個「不歷事」的娃經歷了很多與眾不同的體驗。第三就是居住問題,在十年里我在各個城市之間大概輾轉了八個不同的地方,搬了很多次家,也經歷過居無定所,每天拿著行李箱上班的時期,還有過被房屋中介騙錢,最後連傢俱都被人搬空的慘淡經歷。記得剛到英國的第一周,晚上睡覺的時候英國室友帶回家的醉醺醺的陌生人一腳踢開了我的房門,嚇得我魂飛魄散。現在想來,這些經歷竟然沒有為我帶來任何不愉快的感覺,反而更覺得應該感恩在這些困難時期幫助過我的朋友們和支持我的家人們,更要感謝我自己的「不歷事」,當時真的沒有覺得難過,更沒有時間抱怨,只是以為這本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原則就是爸爸媽媽常告訴我的一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雖然在英國的工作生活很辛苦,但是我的內心卻十分平靜不焦慮。現在讓我重新選擇的話,即便要經歷這些苦難,我還是會選擇出國,正是這些豐富多彩自由自在的體驗成就了現在與眾不同獨特的我。

預告:前兩位是目前依舊定居海外的女生,未來也並不十分考慮回國。第三位是位已經回國的人士哦,想聽聽她的感觸嗎。。。

如果覺得還不錯,請搜索關注我們的公眾號:hongmaomaomumu或者直接點擊文章左上角「紅毛毛木木」進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毛毛木木 的精彩文章:

TAG:紅毛毛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