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的開悟是教下什麼位次?
閱藏分享41、「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的開悟是教下什麼位次?
有人不認可,理由如下:
1、有人認為這部經是小乘經,雖然其中講到「心者本無」和「令舍其前,亦當舍後,復舍中間,使無處所」,但並非般若空義。而且此經是佛成道第二年所說,屬於阿含時。所以黑氏梵志是小乘證悟,不是禪宗開悟,所謂不退轉也是小乘的不退轉。《乾隆大藏經》和《閱藏知津》也都把此經編在「小乘單譯經」。我覺得,經文中有般若空的內容,東晉般若六家七宗中有個「本無宗」,「本無」這個詞就出自佛經,在早期經文有中經常出現。而「證不退轉」這個位次在佛經中出現頻率很高,都是指大乘位次,不應該在這裡忽然又指小乘位次了。所以應該還是大乘經。可能古德沒有重視,簡單分在小乘經里了。
2、對黑氏梵志的悟境也不認可是禪宗開悟。因為我的依據是《五燈會元》引了這則公案,而且印象中有禪宗大德講過這個公案。但質疑者不認可《五燈會元》的權威性,因為歷史上有人給過差評。我一時舉不出哪位禪宗大德引過這個公案,但就算舉出來,對方仍然可以說,禪宗大德隨緣開示不拘泥經文,就算講此公案也不等於承認黑氏梵志就是禪宗開悟境界。
3、我還指出,禪宗燈錄中引佛經中的開悟例子可能只此一例,至少是非常少。如果說這些都不是禪宗開悟,那人們不禁要問,大藏諸經中聽法的菩薩們到底有沒有開悟的?如果都沒有,那問題是出在菩薩們呢還是禪宗呢?如此,將置禪宗於何地?另有人回答,佛經中當然有菩薩開悟,但不能定死是不退轉位,很多位次都可以說是開悟。這點我完全同意。但可以換個說法,禪宗開悟最低是哪個位次?我們凡夫最關心的當然是最低的位次。應該還是初住位,甚至可能是初信位。不過我認為十信攝於初住,十信圓滿初住「發心住」圓滿,所以說「開悟是初住位」和說「開悟是初信位」並不矛盾。
我原來以為黑氏梵志的論據更簡潔有力,所以有個更直接的論據沒有舉。《楞嚴經》的開悟境界就是初信位。現在既然有人認為黑氏梵志不是禪宗開悟,《五燈會元》收此公案不妥,那《楞嚴經》的論據就變得重要了。而且《楞嚴經》的位次判斷還能反過來支持黑氏梵志所證的不退轉位就是禪宗開悟的位次,《五燈會元》並未收錯。
不過,也可能有人會說《楞嚴經》還屬教下,不是禪宗開悟。這也是我一開始沒舉《楞嚴經》而是舉黑氏梵志的原因。如果認可《五燈會元》的話,那個論據其實更直接。
《楞嚴經》第八卷講菩薩位次的開始講到干慧地,第十卷渡過「五十陰魔」之後講過干慧地。干慧地是《楞嚴經》修行體系的一個關鍵位次。干慧地之後就是十信,所以,《楞嚴經》的開悟是干慧地,是最初進入初信位,也是最初進入初住位。
我之所以堅持禪宗開悟是初住位還有一個原因。入初住位是三大阿僧祇劫的開始,在這之前,雖然眾生皆有佛性,但也許要經過無限的時間還成不了佛。而初住位之後,雖然還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但畢竟是從無限變成有限了。這是決定性的、本質性的變化,學過數學的都知道,從無限到有限的跨步,不管這個有限仍有多大,都比從巨大的有限到1還大。也就是說,從無限時間到三大阿僧祇劫,這個跨步,比從三大劫到一天的跨步還大!!!所以這一步極其重要!!!務必重視!!!
99.9%以上的人,只看到三大阿僧祇劫之長,沒看到三大阿僧祇劫較無限時間來說等於無窮小。故對這一步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
《楞嚴經》卷八
云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瑩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
《楞嚴經》卷十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岐路,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瑠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2018年5月7日星期一


※佛說,佛教在印度是怎麼滅絕的?及其對當代佛教的啟示
※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中功德最大的一相是什麼?
TAG:大眾閱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