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有兵有將有援軍的情況下,劉禪為何要開城門投降?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有兵有將有援軍的情況下,劉禪為何要開城門投降?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有兵有將有援軍的情況下,劉禪為何要開城門投降?其實原因很簡單。

最重要的是鄧艾到的太過突然和迅速,蜀國君臣既無思想準備也無軍事部署——《三國志》中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老百姓聽說魏軍到了都鑽山溝躲著去了,攔都攔不住——這裡面保不齊也有逃兵。慌亂之中群臣也只能給劉禪三種意見:投靠東吳、退守南中和投降曹魏。

蜀國的經濟難以支撐連年的北伐!鍾會伐蜀的時候,基本蜀國已是燈枯油盡。就前線還有幾個靠譜的將領。不投降也很難自保,有點當年張魯的處境,也許是為了百姓,也許早已厭倦!善終的結果還是不錯的!魏國自從三路伐吳大敗之後,聽從謀士的建議,大力發展後方經濟,蜀吳兩國合力都消耗不過魏國。魏國在滅蜀之後也沒能馬上解決陸遜鎮守的荊州,當時的陸遜可以說灰常的牛逼,比他強的都死了,他也知道吳國的國力不可能讓他北伐,所以和魏國對峙了很久,而劉禪沒有吳國的傳統(善守),蜀國幾個重要的關隘丟失後,也就無心戀戰了!關鍵還是經濟,有了經濟才有人才!

劉禪降魏,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原因:(1)那時的蜀國已經是窮途末路,民弱國衰,軍民無鬥志,再戰必敗無疑。(2)蜀國無主力戰將,無統兵大帥,單靠一個姜維,已是獨木難支,早些棄甲歸降,以免生靈塗炭。(3)蜀國地薄人少,危在旦夕,加上連年征戰,老百姓頗有怨聲,大勢已去,誰能奈何?

鄧艾大軍一到,蜀國兩派分立,戰和兩派逐漸出現了明顯的傾斜,投降一派穩佔上風,無智的劉嬋此時有了主見,投降也是好事,能避免一死,還能救了城中百姓免遭塗炭。

從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到姜維繼續北伐卻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統一全國的這種戰略已經在蜀國統治集團內部不佔主流了,隨著外來集團幾個中流砥柱人物的死亡,實力也逐漸式微,蜀國本地的利益集團開始得勢,因此,劉禪不戰而降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因為蜀國本地利益集團本來就不願意勞命傷財的進行戰爭,誰統治他們對於他們來說都一樣,無非就是換個老闆而已,但一旦因為戰爭而拼光了自己的家產,那就不值當了,而此時主戰派的核心姜維又不在蜀國的權利核心,成都是以主和派為首的把持著,因此,劉禪不戰而降也就很合理了。

更重要的是,在邊境地區駐守的軍隊,無論是承擔防禦任務的,還是隨姜維出擊的部隊,大小戰事不斷,戰爭經驗是比較充分的,戰鬥力相對來說也要強很多。而在成都留守的部隊像所有承平時代的軍隊一樣,平時的軍事訓練並不嚴格,日常工作以非戰鬥任務為主,戰鬥力會嚴重下降。

對這樣長期不打仗,沒有實戰經驗的軍隊來說,如果要上戰場,必須讓經驗豐富的老部隊帶著,爭取先通過幾次勝仗來鍛煉,一方面時提高軍隊的技戰術水平,一方面也是提高部隊的組織水平和紀律性,不能輕易出現混亂。

劉禪本人和當時留守成都的蜀漢君臣都沒有應對如此嚴重的生死存亡危機的經驗,也沒有能力對敵我形勢做出冷靜分析判斷,再決定自己所應該採取的最佳選擇。從劉備入川到蜀漢滅亡,前後四十多年,成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的考驗,軍隊和老百姓都沒有進行長期堅守的大規模防禦戰的精神準備。

最後,劉禪率領蜀漢君臣在對敵人的無上恐懼甚至是崇拜的心情下,出城投降了,蜀漢就此滅亡。而此時姜維、閻宇、張翼等人的援軍正在趕來救援成都的路上。但對劉禪來說,這些都沒有必要了,反正他們也打不過鄧艾和魏軍。

因為自劉禪即位以來,與南疆少有來往,諸葛亮死後對南疆的控制更是薄弱,你作為一個外逃的君主,想要南疆養活你們一大口子逃兵,估計是很難的,況且逃跑本身也是個技術活,而且已經丟掉了皇室的尊嚴,小官小吏如果不擁護你了,一聽說皇帝要往南跑,恐怕有不少人要先鬧起來了。哪裡去得了南方?其實不能逃往東吳,自古以來無寄他國之天子,你說你去了東吳,人家問「你有啥特長啊,我為什麼要收留你?」你笑呵呵的和人家說「啊,我擅長做皇帝」。對面肯定大怒「阿西吧,你們是來砸場子的吧」,保准就白刀子進去 紅刀子出來了。那你到了那既然做不了皇帝了,那不就也是投降嘛?相當於被曹操打跑了,然後投降孫吳,真是一點尊嚴都沒有的說。而且曹強孫弱,你要是投降孫吳,改天孫吳也被打了,再碰見曹軍豈不尷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在南北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白骨精到底是誰的白骨修鍊的?為什麼會被一棒打死?來看看
《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不把扈三娘嫁給林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TAG:說在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