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現海南貶官文化

再現海南貶官文化

蘇東坡、司馬光、海瑞……談到這些人,你會聯想到什麼?今天,小編告訴你他們的一個不太被人注意的身份「貶官」,而且,他們都是「海南貶官」。

「貶官文化」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現象。在古代社會,中國的官員們或是由於私心而受到懲罰,或是因為追求公理而遭到迫害,往往會被被貶到一些僻遠窮苦之地。這一現象從先秦到明清,從未間斷。那些飽讀詩書的文人貶官,在被貶期間,往往著書立傳、寫詩作文、教書育人,為所貶之地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這就形成了貶官文化。

海南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使它自古被視為「化外之地」,也是中國古代貶官之地的首選。所以,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海南曾經活躍過一大批被朝廷流貶至海南的官員以及文士,他們的到來極大地促進了海南本地的教育、文化的發展,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些令人唏噓的故事。小編趕赴首都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在此展現了資料稀缺的海南貶官文化圖景。

楊綸——被貶海南第一人

根據《正德瓊台志》記載,隋滕穆王楊瓚之子楊綸是被貶海南的第一人。公元605年,黃門侍郎王弘秉承迎合隋煬帝楊廣的意思,誣告楊綸詛咒大隋江山社稷。由於楊綸貴為王公,享受「八議」待遇,不能移交司法機關。所以楊綸於當年秋天被直接由邵國公除名為草民,貶謫到始安(今桂林)。公元611年,隋煬帝親征遼東,楊綸本想上表請命,然而不僅沒有獲得信任,反而不久被安置到更遠的珠崖(海南)。隋末,天下大亂,林仕弘起義並自稱皇帝,國號楚,地盤北自九江,南及番禺。楊綸被也林仕弘所逼,舉家流竄於儋耳,後歸大唐,封為懷化縣公,不久即死去。

蘇東坡——在海南最有名的貶官

在海南最有名且對海南影響最大的貶官是蘇東坡。公元1007年,蘇軾因王安石變法一事被貶至廣東惠州後,心裡不服氣,寫了一首詩譏諷朝廷,宋哲宗龍顏大怒,索性將其發配至更遙遠的海南島昌化軍(今儋州)。儘管面對厄運,蘇軾卻能隨遇而安、超然物外,並與海南人民結下深厚情誼。黎族同胞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為蘇軾蓋了一間草房,蘇軾稱其為「桄榔庵」。不僅如此,當地百姓還為蘇軾送來食物和粗布,供其飽肚禦寒。每年臘月二十三是海南百姓的祭灶日,送灶神。他們在拜過神靈之後就把祭肉送給蘇軾。蘇軾對海南的影響,最具特色的是影響了被貶地人民的語言習慣。蘇軾在儋州,常接近勞苦大眾,頗受愛戴。蘇軾當時講學用的語言是他的家長話——四川官話。同時他還帶動當地的塾師用四川官話講學,雖然蘇軾當時的四川官話不等於現在的普通話,但卻為後來儋州人用普通話授課,推廣普通話打下了基礎。

另外,蘇軾還在儋州開闢學府,不遺餘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培養出了一大批如姜唐佐、王宵、黎子云、符林等飽學之士。蘇軾獲赦北歸後,他的弟子連續不斷的考上了功名,僅宋一代,海南歷史共出十二位進士。所以後人評價「蘇文忠公之諦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勝實自公啟之」。蘇軾作為海南文化的啟蒙者對海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公元1100年,蘇軾渡海離開海南,走時寫下了著名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不僅如此,蘇軾在離開海南一年後回到鎮江,游金山寺時也曾寫《自題金山畫像》一詩,書寫自己一生的貶謫生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司馬光——死了竟也遭貶

追貶,在古代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加大處罰力度,一些官員在被貶途中未到達被貶地時,朝廷認為處罰過輕,為了加大處罰,官員會被追貶到更加偏遠的地方。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針對死去的官員而言,將其進行名義上貶官。當然這只是名譽上的處罰,對已經死去的人而言毫無意義,但對其後代的影響卻是十分之大。宋時期,曾有三位官員被進行追貶,包括:呂公著、王珪還有名氣最大的司馬光。

司馬光在送神宗年間,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西安,第二年又退居洛陽。花費了十五年時間編修《資治通鑒》。後宋哲宗即位,又召其入京主持國事。司馬光排斥新黨,全力廢除王安石的新法,恢復舊制。拜相八個月之後去世。公元1094年,新黨執掌朝政後,御史周秩認為司馬光誣謗先帝宋神宗,應盡廢其法。而章惇、蔡卞等人層層加碼。最後將司馬光追貶為清遠軍節度副使,後又貶為朱崖軍司戶參軍。直到公元1126年才為司馬光恢復了名譽。

唐宋五個名臣被貶——海南建「五公祠」紀念

五公祠是海南最富盛名的紀念貶官的名勝古迹,如今也被稱為海南第一樓。五公之中,最早來到海南的是唐朝武宗時期的宰相李德裕。李德裕由於不支持由宦官推選的唐宣宗,先是被貶荊南,後又被貶潮州,在其剛到達潮陽後,又於公元848年再被貶崖州。在此,李德裕與宋代的「南宋四大名臣」李光、李綱、胡銓、趙鼎合稱五公,五公祠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建。宋代的」四公「中,李綱來的最早,其在公元1129年就被貶海南,但在海南的時間也最短,僅僅六天變遇赦北返。兩年後,李光也被貶海南,但由於其得罪了權當一時的秦檜,在海南一呆就是十餘年,後又返江州。公元1145年,趙鼎由於力薦岳飛抗金,胡銓由於上書朝廷請斬秦檜,而雙雙被貶海南。兩人在海南安頓下來以後,創辦學堂、傳播文化。由於得罪秦檜,怕連累家人,趙鼎後來絕食而亡,胡銓作了一首《哭趙鼎》,用來歌頌趙鼎「以身去國故求死,抗議犯顏今獨難」的高貴品質。

海瑞——被貶回海南老家,在海南呆得最久

海瑞老家海南,也是被貶海南最久的貶官。海瑞留名清史,一是因為剛直不阿被稱作「海青天」,一是因為著名的「海瑞罷官」典故。解放後讓海瑞名滿天下的,就是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罷官之後海瑞回到海南,蟄伏16年,再度被啟用。罷官本屬官場大忌,但罷官之後能保全自己,之後在政治上又能重整輝煌的,卻又是不幸中的大幸。海南一直將海瑞視為清官代表。

元文宗——當皇帝前曾被貶海南

海南的貶官歷史上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皇親貴胄。他就是元英宗時期的親王——圖帖睦爾。其因捲入宮廷權力鬥爭,失敗後遭貶至海南。當時這位親王才17歲,小小年紀便經歷人生如此波折,他看破紅塵,篤信佛教,在居所修建了一些佛塔閣廟。這為海南文化與宗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這位親王當時畢竟正處青春年少,一次在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陳謙亨家造訪時,看見一名叫青梅的侍女容貌秀麗,回來後朝思暮想,患了單相思,最後衝破門第俗見,託人前往元帥府求親。不料這位青梅侍女也許早有意中人,對親王的求親婉言謝絕。年輕的親王感慨萬分,寫了一首酸溜溜的詩:「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銀杏弄金桃,溟南地僻無佳果,問著青梅價也高。」這個故事後來被搬上舞台,成為家喻戶曉的瓊劇《青梅記》。後來這位親王回到大都(北京),最終成為皇帝(即元文宗)。這位落難公子出身的皇帝念念不忘在海南三年的生活,即位後下詔將他在府城建立的觀音閣賜名為大興禪寺,將定安縣升格為南建州。

當然,以上列舉的只是海南「貶官」中的代表性人物,據現代學者研究統計,從隋朝到明朝的一千餘年間,共有183位官員被貶至海南。以下是海南「貶官」的詳細列表。資料來源於曾慶江、周泉根、陳聖燕所著的《海南歷代貶官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休休talk 的精彩文章:

TAG:休休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