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危機後產業變化看美國經濟

從危機後產業變化看美國經濟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王迎攝/本刊

當前美國經濟面臨五大突出問題

美國此前的再工業化政策成效不大,特朗普新政加劇掣肘

經濟內在發展動力明顯不足,服務業發展依賴外需

優勢產業沒有發揮主導作用,劣勢產業繼續下行

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財政負擔可能進一步加重

家庭債務不斷增加

如果再放任不負責任的貿易行為,美國經濟可能失去再創輝煌的機會

文丨譚凇

作者單位:東興證券研究所、金融40人論壇

儘管美國擁有寬廣的發展腹地,農業繁榮、能源自給,且創新基礎雄厚,但通過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產業變化的定量研究會發現,當前美國經濟面臨五大突出問題,存在自身痼疾,如果再放任不負責任的貿易行為,美國經濟可能失去再創輝煌的機會。

各產業發展變化有漲有落

製造業經歷「失去的十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製造業遭受重創,2017年美國製造業總產值比2007年還低2.9%。

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20個細分行業中只有四個行業產值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其中計算機和電子產品、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及其他運輸設備是美國的優勢行業,這三個行業產值提高最為明顯;非耐用品製造業中只有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行業產值增長,這與美國充裕的國內供給有關。

數據表明美國製造業仍沒有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不僅沒有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反而拖累了經濟增長,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基本上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講,美國製造業經歷了「失去的十年」。

農業儘管比重低但對美國的經濟穩定影響大。近20年來美國農業增加值在GDP中佔比一直都維持在1%左右,從總量上看似乎無足輕重,但實際上「無糧則亂」同樣適用於美國。

2009年是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年份,絕大多數行業產值大幅下滑,但種植業增加值卻提高15.9%,充足的糧食供給維護了社會安定,對民生的衝擊遠遠低於大蕭條時期。2011年和2012年種植業再度減產,其中2012年增加值比2009年下跌14.7%,由此導致全球糧食價格暴漲。2016年美國經濟增速只有1.6%,但種植業增加值提高10.7%,對抑制經濟下行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美國對農業的保護不遺餘力,在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中農業合作也被列在首位。

能源獨立戰略取得成效,油氣「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明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在美國經濟中雖比重不高,卻對經濟走向頗有影響力。在經濟政策和高油價的雙重刺激下,2012~2015年四年間,以不變價計算的石油和天然氣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1%~19%,2015年比2007年翻了一番。

2015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美國儘管產量仍在增加,但以現價計算的增加值減少1320億美元,直接導致其名義GDP下降0.8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隨著油價上升,行業投資增加,有效拉動了新能源產業發展,2017年其經濟表現良好。與此同時,油氣產業還拉動了運輸和倉儲業的增長。美國運輸和倉儲業八類子行業中,航空、鐵路等五個行業2016年的增加值同比都是下降的,但水路運輸、管道運輸、倉儲和保管均實現增長,這顯然主要是由石油和天然氣帶動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快速發展,表明美國的能源獨立戰略已取得積極成效。

金融、房地產仍是美國經濟穩定的核心。在美國的統計體系中,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租賃業同屬一類行業,2016年該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0.6%,比2007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金融和保險貢獻0.1個百分點,房地產貢獻0.6個百分點。

2013年之前,美國的基金、信託和其他金融工具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但2014年猛增72%,主要原因是當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及經濟相對走強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以基金、信託等方式流入美國。而量化寬鬆政策及低利率則促進了房地產的繁榮。2016年房地產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高達12.1%,成為美國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

與房地產興衰與共的是建築業。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建築業持續衰退,2011年佔GDP的比重下滑到3.5%,但從2012年開始快速復甦,2017年上升到4.3%,增加值也上升到8280億美元。

服務業仍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除了金融與房地產及交通運輸,專業和商業服務業是美國最大的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和商業服務業分為三類: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公司和企業管理服務,行政和廢物管理服務,2010~2016年,這三個細分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0%、2.8%和5.1%,遠遠高於GDP增速,成為促進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但應指出,這三個行業的發展均和外部需求有關,也是美國服務業出口的中堅力量。

人口老齡化導致醫療及護理服務快速增長。2007年以來,美國門診服務增加值出現直線上升的趨勢,說明人口老齡化和貧困救助成為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另類動力。此外,藝術、娛樂、休閑、住宿餐飲服務業與旅遊相關,最近7年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每一個細分行業增加值增速均高於GDP增速,在GDP中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3.7%提高到4%。

高新技術長期逆差有自身原因。根據美國商務部普查局的統計口徑,高新技術包括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光電、信息及通訊、電子、柔性製造、先進材料、航天、武器、核技術等十大行業。2002年之前,美國高科技產品貿易處於順差狀態,之後則一直是逆差,且總體上處於上升趨勢,2017年達到1103.8億美元。

從行業看,2017年美國航天、柔性製造、電子和武器四個行業對全球貿易順差分別為824億美元、64億美元、49億美元和32億美元,先進材料基本平衡。信息及通訊、光電、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核技術這五個行業對全球的貿易逆差分別為1650億美元、183億美元、161億美元、71億美元和7億美元。美國高科技行業存在逆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主動放棄中低端產品,二是產業鏈全球化的結果。

當前美國經濟面臨五大突出問題

一是美國此前的再工業化政策成效不大,特朗普新政加劇掣肘。再工業化政策無效的原因在於缺乏產業工人,持續了幾十年的去工業化導致大量工人流失,未來美國再工業化必然面臨人力資本短缺難題,特朗普政府限制移民的新政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矛盾。即便能夠僱用到足夠的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也遠高於其他國家,企業也缺乏成本優勢。

二是經濟內在發展動力明顯不足,服務業發展依賴外需。美國不僅製造業增長乏力,服務業發展動力同樣不足,依賴外需的跡象明顯。專業和商業服務業是美國最重要的服務出口部門,該行業的發展與國外需求密切相關。藝術、娛樂、休閑、住宿餐飲服務業雖以內需為主,但其增量部分與國際旅遊息息相關。此外,即使最發達的金融業也需國外資金的支持。

三是優勢產業沒有發揮主導作用,劣勢產業繼續下行。高科技產業本是美國重要的優勢產業,但受美自身局限長期逆差,且有不斷擴大之勢。與此同時,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仍沒有恢復到十年前的水平。

四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財政負擔可能進一步加重。醫療服務的快速增長雖然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但說明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為彌補養老金缺口而增加的財政支出將會進一步加大,這亦使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收入雪上加霜。

五是家庭債務不斷增加。截至2017年12月底,家庭抵押債務餘額達14.9萬億美元,已經超過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的水平。

對美國經濟或將造成負面衝擊

10年前,美國不負責任的次貸行為導球國際金融危機,至今美國仍未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仍存減速壓力。當前,如果特朗普政府任由不負責任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發展,美國經濟仍將遭受重創,同時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可能造成損人害己、滿盤皆輸局面。

一是將直接打擊風雨飄搖的美國傳統製造業。鋼鐵和鋁是傳統製造業必備的原材料或中間產品,宣布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後美國國內鋼鐵和鋁製品已率先漲價,這將提高製造業的直接成本,從而進一步削弱製造業的競爭力。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鋼鐵和鋁,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同樣會受到衝擊。

二是打擊中國先進位造業將抑制美國高科技產品發展。美國為減少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而增加進口關稅,將直接提高其高科技產品價格,從而抑制美國優勢行業的發展。

三是將加速通貨膨脹,嚴重衝擊宏觀經濟。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沒有導致高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是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2012至2016年進口商品價格逐年下滑,為其宏觀經濟復甦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將直接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加速美國國內通脹,抑制經濟增長。

四是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民生和經濟增長都將受到衝擊。消費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在70%以上,價格攀升必將抑制居民消費,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本輪經濟復甦。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醫療衛生行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6.8%,居民的民生負擔已經很重,通脹必然讓美國民生雪上加霜。

此外,考慮到其他國家可能採取針對性的反制措施,影響將進一步深化。LW

刊於《瞭望》2018年第20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 的精彩文章:

熟練試單衣 今日立夏
深刻!從全球價值鏈視角看中美貿易平衡問題

TAG: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