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過這個,你就明白甲午戰爭清朝為啥失敗了!

看過這個,你就明白甲午戰爭清朝為啥失敗了!

原標題:看過這個,你就明白甲午戰爭清朝為啥失敗了!


甲午中日海戰的失敗是中國人心中拔不出去的一根刺,每當走到甲午年,時間停在戰爭那一天,國人總會有不小的情緒波動,雖然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這份恥辱絲毫沒有被時間消磨掉反而歷久彌新。


當年的北洋海軍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日本作為新崛起的帝國在開戰前夕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海軍實力對比也是比分伯仲,結果卻是令人咂舌的一邊倒,日本海軍基本沒有損失一艘戰艦而北洋海軍卻全軍覆沒,為什麼會這樣呢?


前幾天看了《甲午推想》的軍事解碼,給出的大致原因如下:


1、炮彈不炸


清軍的炮彈曾經擊中日本海軍多達130餘發,但是卻都沒有發生爆炸,只是起到了穿甲的作用,這是為啥?

原來清軍裝備的都是穿甲彈,沒有那種發生爆炸的開花彈,背後的原因也很清楚,沒有錢,自己又生產不出開花彈,所以只能裝備穿甲彈。這樣的導彈只能是在擊中敵艦吃水線附近的甲板才能造成對方船隻的沉沒,否則只能是打出一個洞,絲毫沒有殺傷力;


日軍則大量裝備燃燒彈,每一艘被擊中的清軍戰艦莫不是瞬間燃起大火,濃煙不僅遮擋自己視線,還對人員造成大量傷亡;



2、艦隊過時


此時的北洋海軍的主力是鎮遠艦和定遠艦排水量7000多噸在噸位上碾壓日本旗艦吉野號排水量4000多噸。但是兩艘主力艦早已過時且航速過慢,此外,火炮技術的發展使得海軍戰術發生了改變,以往海軍採用的是在戰艦首尾裝備大口徑火炮,而船兩側很少防備的模式,定遠鎮遠艦就是這個時代的傑出產物。吉野號的火力配置則是在船兩側裝備大量速射炮,是當時新式海軍的裝備;

看幾組數字會更具說服力,定遠鎮遠平均6分鐘才能發1炮,而吉野號卻可以做到1分鐘6炮,這個對比是在是太懸殊了,還有航速行清軍在15節左右,日均卻在20-30節,所以日軍是機動和火力佔優勢,清軍只有在戰艦的抗擊打能力上略微佔優,數量也不佔優。


所以在黃海大戰中參戰的10艘北洋艦隊沉沒5艘,日軍參戰12艘雖有大量重傷卻無一沉沒。


3、情報戰的失敗


日本是外來作戰必須要對中國作戰區有一定了解才有勝算,還要對清軍的動向有了解,所以在日本決定謀劃中國前幾年便向中國派遣大量間諜搜集情報,其中便包括清軍是否增援朝鮮戰場的軍艦數量和時間,黃海海戰清軍艦隊的作戰相關信息;


反觀中國這邊基本毫無情報戰這根弦,日本間諜對中國地區情況的了解地形的熟知,縱然是國人也不及。所以會在抗日戰爭期間發生這樣的一幕,每次國共雙方打贏了日本第一件事兒就是尋找日軍使用的作戰地圖,因為這地圖太詳細了,某村的水井分布都有記載。

期間還發生了中國海軍軍官發現了被通緝的日本間諜,卻因為哥們義氣讓對方逃走的事情;



4、以一人敵一國


廣東水師有一艘被日軍俘虜的戰艦,在甲午戰爭結束後,廣東方面竟然派人向日方交涉說,這艘戰艦是廣東的水師不隸屬於李鴻章的北洋艦隊,是否可以歸還呢?這則新聞被西方媒體大量報道作為笑話。

可以說,甲午中日戰爭基本是李鴻章的淮軍和日本的戰爭,在淮軍失敗後,為防止日軍從山海關圍攻北京,才匆忙想起大清還有湘軍啊,於是倉促徵集50餘營湘軍奔赴抗日前線,卻於事無補一敗再敗,終於不得已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老貓說:


甲午海戰時,中國仍舊是一個封建皇權社會,國民還沒有形成國家意識,日本則具有了現代國家意識;


軍隊參戰不過是因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叩謝皇恩而已;


清朝縱然地大物博卻一再敗於小國之手,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莫不如是,總是似曾相識。


當年秦國的崛起也是一種制度對另一種制度的勝利,變法的秦國以人頭評定公爵便可以調動傾國之力碾壓六國,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讓國家意識覺醒,得以動員全國之力;


解放軍與國民黨的戰鬥,志願軍與美國等聯合國軍的較量都是充分調動人民力量的結果;


清朝是地大物博,卻是一個不鍛煉的大胖子,雖然別人對你難以一拳打倒,由於沒有練出肌肉,對他人也難以造成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覺貓 的精彩文章:

清朝甲午戰爭失敗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遠?

TAG:聯覺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