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做人不要太精明,「糊塗」一下更快樂!

做人不要太精明,「糊塗」一下更快樂!

做人不要太精明,「糊塗」一下更快樂

作為人生謀略的糊塗學,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還是聰明 一時,糊塗一世?我們說,只能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人生猶如戰場,時刻都在鬥智斗勇。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在重重疊疊的現實矛盾中,人們以糊塗處世的態度迥然不同。

陳平,漢代丞相,他的品行端正,而且才智過人。他曾有兩次裝糊塗,為穩定漢室江山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一直被世人稱道。但他明白糊塗策略的真諦,必須糊塗時巧裝糊塗。

當上皇帝後的漢高祖劉邦,諸多的兒子都被他分封為王,各據 一方。在劉邦臨死時,他又召集列侯群臣於病梮前鄭重囑託:「此後非劉姓不得封王,如違此約,天下共擊之。」他撒手歸西後,皇位就順理成章地傳給了太子,時為漢惠帝。令人可惜的是,這位年輕的皇帝命薄福淺,登基後不久就病逝了。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自己的親生骨肉死了,那是何等傷心!可是在為這位年輕的漢惠帝發喪時,他的母后只是乾嚎,沒有眼淚,更可笑的是,還時不時地用眼睛偷看在場的大臣們。對於這一現象,丞相陳平很是不理解,張良的兒子張群悄悄對他說:「駕崩的皇上眼下沒有年紀大的兒子,幼主登基又擔心大臣們不服管制,若是丞相請太后拜呂產、呂召、呂鋒為將,統帥京城禁軍,掌握大漢重權,我想太后就會安心了。」丞相陳平從眼下大局出發,為穩定時局,安定人心,照張群的建議做了,呂后這時候才動情地哭起來。

可是,對於家族兄弟只任作將,呂后並不甘心,她還有更大的野心。在諸呂掌握朝中大權後,呂后得寸進尺想封諸呂為王。因為劉邦臨終前曾當眾立遺言:「非劉漢子弟而稱王,天下共誅之。」如今呂后要這樣做,明顯是要變劉姓漢室為呂氏王下了,面對這種明目張胆的越軌行為,該怎麼辦呢?

王陵是右丞相,他為人正直,敢於直言,是劉邦的同鄉。當呂后徵求他的意見時,他沒有任何考慮,態度異常堅決地說:「高帝宰白馬,和大臣立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封諸呂為王違反盟約,不可!」

聽了這話,呂后很不高興,又去向左丞相陳平徵求意見,沒想到陳平異常痛快,不假思索地說:「高帝平定天下,封自己的子弟為王,如今太后執掌朝政,封自已的弟兄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太后大喜,於是擇日封呂召為東平王、呂祿為西平王、呂產為中平王。

陳平欣然同意呂氏分封三王,右丞相王陵怒不可遏,但又無能為力,於是轉而責備陳平道:「當初與高帝歃血為盟,你難道不在場嗎?現在高帝去世,太后要封諸呂為王,你們阿諛逢迎,違背了盟約,還有什麼面目見先帝呢?」陳平卻是不急不躁,用堅定的語氣回答道:「眼下你在朝廷據理力爭,我不如你,至於保住劉氏宗廟,安定劉氏天下,你恐怕會不如我的。」

明明知道劉邦的遺囑,陳平為什麼還要同意呂后的要求呢?難道是陳平膽小怕事、貪生怕死嗎?不是!他把自己的意圖隱藏起來,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舉事發難。眼下的迎合只是暫時的,目前的犧牲只是局部的,等待時機保住根本、保住大局才是真實的目的。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危險,只要我們保持鎮定,控制好情緒,糊塗面對,就有可能化險為夷。一木書里記載了有關張作霖裝糊塗的故事。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但他強烈主張抵禦日本侵略,這一點深得人心。有一次,張作霖出席名流集會。席間,有幾個日本浪人突然聲稱,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請即席賞幅字畫。張作霖明知這是故意刁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盛情」難卻,就滿口答應,吩咐筆墨伺候。他瀟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滿輻宣紙上,大筆一揮寫就了一個「虎」字,然後得意地寫上落款「張作霖手黑」,蓋上朱印,躊躇滿志地擲筆而起。那幾個日本浪人面對題字,一時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面面相覷。

機敏的隨侍秘書一眼發現了紕漏,「手墨」怎麼成了「手黑」?他連忙貼近張作霖身邊低語道:「大帥,您寫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手墨』變成了『手黑』。」張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麼把「墨」字寫成「黑」了。如果當眾更正,豈不大丟面子?張作霖眉梢一動,故意裝糊塗地呵斥秘書道:「我還不曉得這『墨』字下面有個『土』嗎?因為這是日本人索要的東西,就是不能帶土』。這就叫做『寸土不讓』!」話音剛落,滿堂喝彩。那幾個日本浪人這才領恬到張作霖不好惹,他們越想越沒趣,只好悻悻退場了。

糊塗是一種能給自己一個假面,又不丟失自己的藝術,糊塗是一種大智。張作霖在自己寫錯字的情況下,將錯就錯,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寫成「黑」,不是因為自己不會寫,而是因為對於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讓。這使本來已經出錯的張作霖揣著明白裝糊塗,不但避免了尷尬,而且表現出了他的民族氣節。

聰明人總愛裝糊塗,因為糊塗能夠體現智慧。有時常會出現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會發生難以承受的事。這時不妨糊塗一下,就坡打滾,或許就能挽回看似無法挽回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的腰帶到底是不是牛皮插孔的?網友、專家誰錯了?
古人真調皮這麼搞笑的姓氏都能想得出來!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