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活在城市叢林中,我們被生活催促著匆匆,倒是在不經意間被勾起的記憶,心神為之蕩漾,成為生活中難得的點綴。

於是,一個流行的網路辭彙誕生了——「回憶殺」,回憶過往,感慨世事變遷,不由感情波動。

那些壓箱底的明信片、那些藏在抽屜里的卡帶、那些早年間看過的電影、那些年上下課一起同行的小夥伴……可惜啊,一切都回不去了,多了感觸,添了愁腸。

在這些「回憶殺」中,就有我們曾經背誦過的課文。年歲漸長,如今讀來,不懂的也懂了,然後再次埋在心底,像是埋了一壇陳酒。

父母老去,步履蹣跚,依舊在為兒女操持,朱自清的《背影》,也便不再去調侃怎會這般矯情。步入社會,生活壓力迫使我們終日辛苦趕路,而光明在何處不得而知,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言,「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就成了莫大的寬慰與前行的動力。

在我們學過的語文課本中,魯迅先生的文章不算少,內心多多少少是有抵觸的。課文學學就過了,老師的教法也不外乎是祭出「段落大意」「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三大法寶。老師還會說,「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全文!」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人過而立之年,讀魯迅先生的文章越發入心。這樣的年紀,剛好在見識起高樓、宴賓客,也見識過樓台塌、賓朋散。他剛好是寫這「物是人非」的能手。再讀《故鄉》,魯迅先生內心曾經的跌宕起伏,如今終於是懂了,不由心生戚戚之感。

在文中作者津津樂道的兒時的玩伴,那個活潑、機靈、勇敢的鄉村少年閏土,初見時的歡樂,成為好友後的欣喜,這一切都歷歷在目。然而,多年以後再相見,閏土卻已經成為了一個被生活重擔壓垮的中年人,和自己形同陌路。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阿!閏土哥,——你來了?」……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當昔日小夥伴脫口而出那聲「老爺」時,我們終於知道無憂無慮的青春時光已經再也回不來了。悵然若失啊,這些都是成長的代價。就如,加你微信恢復聯繫的老同學,時不時讓你幫忙點贊、投票,當年無話不談的你們,過往已經無從談起了。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在筆者的記憶中,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先生的《項脊軒志》讓人不由反覆咂摸。初讀此文,心智未熟,作者深埋其中的情愫自是難以探得。文末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多麼平淡無奇的陳述句,背誦課文時,順嘴就過了。

經歷了生死離別,感慨思念最讓人銷魂,才開始慢慢懂得了這一句話背後的巨大悲慟。時間有了度量,思念變得可數。「亭亭如蓋」四字,直接把一個活生生的靈魂拉進故事之中,彷彿人就站在高大的枇杷樹下,那種悲壯感瞬間而發,讓人逃無可逃,只能鑽進心裡。

生老病死,這些文學中永恆講述的話題,記錄的都是我們要去度過的一生。

那些我們曾經朗讀背誦的課文,在學習階段讓我們得以認字識文、明曉事理。文以載道、字以陳情,文辭之外,還有更多意蘊需要歷經時日方可明白。讀懂之時,回憶襲來,青春已遠。

夜翻書|那些背誦過的課文,讀懂之時青春已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