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韓國最新航天發展規劃研究

韓國最新航天發展規劃研究

2018年2月,韓國航天最高決策機構——韓國國家航天委員會召開第14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韓國《第三次航天開發振興基本計劃》(簡稱《第三次計劃》),明確了未來5年韓國航天發展的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途徑等。此外,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同時給出了至2040年的遠景規劃。對比上屆政府於2013年底出台的雄心勃勃的《航天開發中長期規劃(2014-2040)》(簡稱《中長期規劃》),《第三次計劃》出現較大幅度變化,反映出韓國航天發展戰略的調整。

韓國航天發展戰略調整,

更為強調實用性和可行性

《第三次計劃》指出,韓國航天發展的願景為:通過發展挑戰性和實用性的航天項目,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做出貢獻。

根據《第三次計劃》,韓國優先發展實用性的航天技術,考慮到所處的東北亞地區複雜的地緣關係,還應發展戰略性的航天技術。此外,對有助於提升國家地位和國民自豪感的領域,選擇性地適當投入。計劃明確列出韓國航天發展的最優先順序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提升國民生活質量相關領域,前者包括運載火箭、偵察衛星、導航衛星等,後者包括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等;其次是提升國家地位和國民自豪感的領域——月球探測;再次是商業航天、航天技術應用、空間科學等領域;載人航天暫不涉及。

首次明確提出2034年建成

自主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加速構建自主衛星導航系統是《第三次計劃》的突出變化。該計劃首次將構建自主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韓國衛星導航系統」獨立列為與運載火箭、衛星及應用和空間探測並列的重點任務之一,並給出了具體的發展路線圖,首次明確提出2034年建成「韓國衛星導航系統」。

《第三次計劃》給出了構建「韓國衛星導航系統」的目標,即通過構建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增強天基位置和時間基礎設施的自主性,提供精確的位置信息和時間信息,並從國家安全和產業角度提出了建設「韓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必要性。

「韓國衛星導航系統」星座分布圖

系統組成方面,「韓國衛星導航系統」由7星星座,包括4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導航衛星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GEO)導航衛星,以及相關地面站構成,是面向韓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服務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系統功能方面,「韓國衛星導航系統」將通過播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增強信號和「韓國衛星導航系統」自主信號,提供性能更優、更穩定的導航服務;同時通過星基增強和地基增強,提供米級、亞米級的精確位置服務。

發展戰略方面,「韓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至2024年),計劃於2023年前建成地面試驗設施,2024年前開展衛星導航載荷技術研發並獲得頻率;第二階段(至2028年),研發傾斜軌道導航衛星技術和地面站運營技術,計劃於2028年前發射1顆IGSO導航衛星(驗證星);第三階段(至2034年),2034年前發射3顆IGSO和3顆GEO導航衛星,與之前發射的驗證星及地面站共同構成「韓國衛星導航系統」。

運載火箭和衛星應用

依然是優先事項

確保自主發射能力,韓國航天運載火箭-2將於2021年正式首飛

與上屆政府出台的計劃一樣,《第三次計劃》仍然將確保自主發射能力列為第一項重點任務。主要變化:一是將韓國自主小型運載火箭——韓國航天運載火箭-2的首飛時間推遲1年至2021年;二是將運載火箭領域分為技術和產業兩條線。

技術方面,短期目標是2021年實現自主火箭韓國航天運載火箭-2(低軌運載能力1.5t)成功發射,掌握75噸級液體發動機和7噸級液體發動機技術等;中期目標是提升韓國航天運載火箭-2的可靠性,2025年實現小型運載火箭定型,型譜多樣化;遠期目標是2035-2040年實現GTO運載能力3t的中型運載火箭定型。

產業方面,短期目標是2022年前奠定發射服務產業基礎,相關技術轉移給企業;中期目標是2025-2030年實現以企業為主體研發運載火箭,發射韓國政府衛星及航天器,計劃發射6顆韓國政府衛星(衛星發射質量從100千克到1噸級),以及2030年發射韓國月球著陸任務的月球軌道器和著陸器;遠期目標是提升運載火箭企業的競爭力,2030-2040年為本國政府提供更多樣化和數量更多的發射服務,包括發射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並拓展國際發射服務市場。

此外,為滿足運載火箭技術和產業發展需求,相應進行航天發射場的改擴建工程。

羅老號運載火箭

衛星及應用仍然是政府的重點投入領域,首次提出建設「減災星座」

相較於《中長期規劃》將衛星和衛星應用分列為第二和第三大重點任務,《第三次計劃》將衛星及應用合併列為第二大重點任務,體現了韓國「圍繞衛星應用研製衛星,提升國民生活質量」的航天發展思路。《第三次計劃》指出,衛星及應用領域的發展目標是通過研製各類高性能衛星,提升國民生活質量,引領第四次產業革命發展。

韓國將持續研製並發射地球靜止軌道的「千里眼」衛星,滿足氣象、環境和海洋觀測需求;加快研製和部署低地球軌道對地觀測衛星「下一代中型衛星」,滿足農業、林業、水資源等行業應用;持續研製並發射低地球軌道高性能的對地觀測衛星「韓國多用途衛星」,滿足偵察監視等需求;新研微小衛星;2024年後,擁有預警衛星、通信廣播衛星、數據中繼衛星、導航衛星等。

「下一代中型衛星」示意圖

《第三次計劃》將衛星應用分為「國家危機應對服務」、「行業應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應用」和「偵察監視服務」等四大領域。

空間探測路線圖大幅更改,

2035年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

對比此前的《中長期規劃》,《第三次計劃》最大的變化是韓國空間探測的路線圖大幅更改。韓國探月工程由此前的「繞」、「落」、「回」三個階段調整為「繞」和「落」兩個階段,時間上大幅延後。第一階段的「繞」月由2017年改為2020年實現;第二階段的「落」月由2020年改為2030年前實現。第三階段2030年的月球採樣返回改為2035年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

關於第一階段的「繞」月任務,除了時間延後,其他方面基本保持不變。任務目標是2020前通過國際合作(與NASA合作)研製月球軌道器,並使用國外運載火箭發射。軌道器發射質量550kg,任務壽命1年。掌握軌道器輕量化技術、推進系統技術、深空通信技術等核心技術。

韓國月球探測軌道器示意圖

韓國探月工程延期,特別是第二階段「落」月任務延期近10年,一方面是受自主運載火箭研製進度的制約(韓國自主運載火箭即使能基本按進度研發成功,其可靠性的提升仍需假以時日);另一方面,韓國自主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提上日程,需要及時投入與之相匹配的資源,推遲空間探測領域的時間表適當其時。

「韓國規劃」,即可獲得原文

作者:祁首冰

來源:《國際太空》2018年第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聆聽火星之音:美國「洞察」探測任務詳解
航天國際合作管理體制立法問題研究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