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有力的呵斥!最直接竅訣!

有力的呵斥!最直接竅訣!

有力的呵斥!最直接竅訣!

現在有的人還在懷疑,有的人還是「沒有時間」,有的人還不敢現在修,想等到晚年再修。你別等!人命就在呼吸之間,是現在死、一會兒死、明天死、再過幾天死,誰也說不定。如果突然去世,那時候你也沒有中陰的修法,也沒有臨終往生的方法,以前造過那麼多業還沒有消盡,所以肯定墮落惡趣,那你什麼時候才能解脫?我們講輪迴過患的時候說過,一旦墮入惡趣,幾乎就沒有解脫的機會了。所以,一定要抓緊時間修,修到出現征相,之前不能放鬆。

有的人說,「我不怕死,但是我怕這個、怕那個」,「怕這個、怕那個」實際就是怕死。「死就死唄,有生就有死」,挺勇敢似的。

如果你不怕死,那你天天擔心什麼、害怕什麼呢?怕生活有坎坷、怕工作不順利,總是患得患失,在煩惱執著中過日子,這都是因為怕死;如果你不怕死,那肯定更不怕凍、不怕餓,那你還有什麼可怕的?你弄明白了死的真相和真理,真正擺脫死苦了,那時候你才不會害怕,之前只是說說而已。到時候害怕也沒有用,沒有別的出路,因為你不會面對死亡,不會應對死苦。

很多學佛修行人都特別虛偽。學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學會;修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修成。是不是?自己看看,你認真了嗎?堅持了嗎?付出了嗎?為了生活,為了事業,你付出過什麼?為了修行,為了解脫,你又付出過什麼?如果你把對生活、對事業的精神用在修行上,你早就解脫了,早就成佛了!

解脫,能脫離一切痛苦——身體和精神上的。成佛,福慧圓滿,這才是永恆不變的。你把最大的事情放在一邊,卻去追求短暫而又虛幻的利益與享樂。既然想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為什麼還繼續種輪迴的因呢?既然相信因果,為什麼還繼續造惡業呢?真正相信了輪迴才可能不再執著輪迴,真正相信了因果才可能不再造惡業。

善惡完全在於起心動念,一定要把念頭轉過來。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麼叫念心?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什麼叫修心?時時刻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念佛、念咒、念經的時候也是,口裡念的時候心裡也要念,心和口一定要相應。

很多人都說念佛方便,邊幹活兒邊念佛就行。但是你幹活兒的時候,心裡想的是活兒還是佛呀?你心裡沒有想活兒怎麼幹活兒呢?你心裡沒有想活兒就能幹活兒,那你不是人,肯定是個神。你沒有幹活的念頭,但是也能幹,還幹得那麼好,那你真是太神了。嘴裡念的是「阿彌陀佛」,但是心卻沒有相應,這不叫念,從心裡念才叫念。

有力的呵斥!最直接竅訣!

持咒也一樣,嘴裡念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咪吽」,蓮師心咒「嗡阿吽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心裡想的卻是家務、事業……這叫持咒嗎?你心裡沒有念,不可能得到加持。

「我也念佛了,也念咒了,怎麼還不管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先把佛的含義、咒的含義弄明白。「阿彌陀佛」四個字的含義是什麼?「嗡嘛呢唄咪吽」六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弄明白了再念,這才是正念,這才是正知正見。沒有弄明白阿彌陀佛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弄清楚「嗡嘛呢唄咪吽」六字真言到底是什麼意思,你還念,這就是盲修瞎煉,不可能對治煩惱習氣。念得再多,煩惱習氣依舊。看看自己,現在也念了很多,但是煩惱少了嗎?習氣少了嗎?

「阿彌陀佛」四個字的意思是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無量光、無量壽都是出世間的,不能從世間法的層面來理解。無量光、無量壽都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顯密一切經典的內容,都一一包含在「阿彌陀佛」四個字里。辭彙越簡單,它的含義越深,越不好理解。往往複雜的辭彙反而淺顯易懂。「佛」字,翻譯過來就是「覺」,一個字包含了八萬四千法門,包含了三藏十二部顯密一切經典的要義,你看容易嗎?

密宗里也有一個字的修法,「吽」字的修法,「阿」字的修法,那時候一個「吽」字、一個「阿」字,就包含了一切。證悟了真相,你才是徹底開悟、證悟了,那個時候你念「阿彌陀佛」也行,念「佛、佛、佛……」也行,念「阿、阿、阿……」也行,之前不要欺騙自己。

念佛求往生一定能求到,但是要發菩提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你就徹底開悟了。開悟了,才能達到一心不亂。真正證悟了「阿彌陀佛」四個字的真相,才能用佛號打掉妄念和執著,之前是不可能的。你生起貪心,然後念阿彌陀佛,那個貪的念頭沒有了,這不叫打掉。比如貪心生起來的時候,突然又生起了嗔恨心,這個嗔恨心比貪心強,這時貪心不是沒有了,只是它顯現不出來了。怎麼才能打掉妄念和執著?把「阿彌陀佛」四個字的含義弄明白了,然後從心裡念,這就是一種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才能打掉妄念,才能打掉執著。

現在很多人都修禪宗。禪宗一定要明心見性,在明心見性的基礎上才是禪宗的修法。沒有明心見性,你怎麼修禪呢?什麼也不想,在無想當中,這不叫禪。修密也是,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首先一定要證悟空性。生起次第怎麼生?最後怎麼化?從性空里生,往性空里化。你沒有證悟空性,沒有證悟真相,怎麼生、怎麼化呢?只是說說而已。

一定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是出離心,第二是菩提心,第三是證悟空性。證悟空性、明心見性以後才進入見道,以後才有修道。見道之前是資糧道和加行道,資糧道就是消除業障、積累資糧,加行道是為了證悟空性而做的基礎修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eepfit 的精彩文章:

問:以什麼狀態讀經會產生法喜?
佛教的空,決不是空無所有!

TAG:keepf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