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兒為善不為惡

教兒為善不為惡

母親節當日,一位北京的媽媽攜兒參觀歷代帝王廟。兒子正讀小學二年級,時齡八歲有餘。欣賞完了古代的大帝和名將後,兒子說,他最欣賞秦始皇,最討厭胡亥。要是沒有這位「二世」,祖龍帝業便能長久。

母親問他原因,回答說這是千古一帝,書同文,車同軌,造就了千古霸業。

再問他,你要是百姓,你願意有什麼樣的皇帝?孩子說,沒有戰爭,能吃上飯,過好日子。

繼續追問,你覺得始皇帝帶給他的百姓這樣的日子了嗎?孩子想了半天,然後說沒有。

八齡童的思想里,也許尚多藍天白雲,還沒被成人的各種教條污染。這位母親很擔心,再大點,多學些正確思想,多考些標準答案之後呢?於是心生警覺:中國的史書,讀著的確要小心!

善哉此舉,能因勢而利導,又因材以施教。由此,使我想起了據說是幼年蘇軾和他母親的一段對話。

當時蘇洵晉京趕考,落第之後,到江淮一帶遊歷,蘇母在家管教孩子。她為兩個孩子(蘇軾、蘇轍)講讀《後漢書》,母親為孩子講到《范滂傳》的時候,蘇東坡為范滂的勇敢無畏,忠貞報國而感奮,更為范滂母親對范滂行動的理解支持而震撼。這時,他抬頭問他的母親:「媽,我長大之後若做范滂這樣人,您願不願意?」母親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

此問此答,千年之後猶使人為之感嘆。

對於范滂,很多人並不熟悉。我們不妨簡單說他是東漢末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一個污濁的世道里因為褒貶是非,所以招人忌恨,遭到刑罰,最後慘死。《後漢書》中有一段對他生命最後階段的描寫:

建寧二年,又大舉誅殺黨人,頒下詔令緊急拘捕范滂等人。督郵吳導來到縣中,懷抱詔書,關閉驛館,趴在床上哭泣。范滂聽說了,說:「一定是為我的緣故。」立即自己前往監獄投案。縣令郭揖大吃一驚,出來解下官印綬帶,拉著范滂要一起逃亡。說:「天下大著呢,先生為什麼來到這裡?」范滂說:「范滂死了災禍就會停止,哪裡敢用自己的罪來連累您,又讓老母親流離失所呢!」他母親前來跟他訣別。范滂對母親說:「仲博孝敬老人,能夠供養母親,范滂跟隨龍舒君命歸黃泉,我們生死存亡各得其所。希望母親大人忘掉不能忍受分離的深情,不再增加傷感悲哀。」他母親說:「你現在能夠跟李膺、杜密齊名,死了又有什麼遺憾!已經有了好名聲,又還想要有長壽,能兩樣都得到嗎?」范滂跪下接受母親教誨,叩頭兩次跟母親告別。回過頭對他兒子說:「我想讓你作惡,但惡事不應該做;想要讓你行善,但這就是我不作惡的下場。」道路上的行人聽到了,沒有人不流淚。范滂死時年僅三十三歲。

書中記載范滂臨終交代兒子的話原文是「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痛哉斯言!在那種特定的時代,做一個好人要遭遇慘死,做一個惡人被千夫所指,善惡皆不可為,人生何其艱難!

對比蘇軾和范滂的人生歷程,他們同樣有一位慈悲、善良、正直而又深明大義的母親,他們自身同樣想要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好人、善人,結果一個遭遇慘死,一個雖經歷了牢獄,又一再遭遇貶謫,但終於能夠保全性命。難道只是因為兩人才能的大小嗎?恐怕主要還是因為時代差異吧?相比後漢末期的宦官專權、讒人高張,北宋畢竟相對更文明,對知識分子也略多了些優待。

難道只有東漢末年才是好人做不得嗎?不由人想起老人倒在馬路而行人不敢去扶的另一個時代。教兒行善,有時還真的頗費躊躇。究竟該咋辦呢?

(圖片來自網路)

2018年5月14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峨嵋吹雪 的精彩文章:

TAG:峨嵋吹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