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健康常識:口苦、口酸、口甜、口咸、口淡?可能暗示著那些疾病

健康常識:口苦、口酸、口甜、口咸、口淡?可能暗示著那些疾病

你有沒有試過口苦的感覺?

或是其他味道

口酸、口甜、口咸、口淡

你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嗎?

嘴裡五味雜陳

很可能是疾病造成的!

傳統中醫認為

脾開竅於口

口味變化主要與脾胃運化失常有關

同時也和其餘臟腑有所關聯

一味:口苦

表現:口苦口臭、性急易怒、面紅目赤、便秘、小便氣味重、舌紅苔黃。

原因:

多由肝膽有熱、胃熱熏蒸所致,常與膽汁代謝失常有關。

應對策略:

積極治療。同時,在飲食上注意忌食辛辣、油煎、燒烤等燥熱之品,以甘潤飲食為主;在情緒上要保持心境平和,不可急躁,不可憂思過度,性格宜開朗。

二味:口甜

表現:口甜黏濁,口渴喜飲,口舌生瘡,易泛酸水,噁心,神疲乏力,身重肢倦。

原因:

多由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常見於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亂患者,或年老體弱者。其次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應對策略:

積極治療。同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煙,勿飲酒等。

三味:口酸

表現:口中酸臭,噁心,嘔吐酸苦黃水,大便粘膩臭穢,排便欠爽,脘腹脹滿,舌苔濁膩。

原因:

肝膽之熱犯脾所致,多見於食積、胃炎、消化道潰瘍病患者,與胃酸增多有關。

應對策略:

應設法消除誘發因素,如徹底治療慢性胃炎,避免對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飲食及藥物,治療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另外,小兒脾胃虛弱,若餵養不當容易出現食積而口中酸臭,這時只要用一些消食的藥物如山楂、雞內金等。凡胃酸過多者,應禁食濃雞湯等濃縮鮮湯、酸性食品、甜食、大量蛋白質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進食蘇打餅乾、粥、麥面等。

四味:口咸

表現:

口及咽喉發咸,口水有鹹味,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食慾減退,可有喜歡鹹食或厭惡鹹食的情況出現。

原因:

多由腎虛所致,以偏腎陰虛為主,也可見於脾虛的患者,多見於神經官能症、慢性腎炎、口腔潰瘍患者。

應對策略:

以滋補腎陰為主。

因為補腎藥物大多比較滋膩,如果伴有比較明顯的胃部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還要在補腎的同時加用調理脾胃的藥物,脾腎兩治,以助藥效。

五味:口淡

表現:

口淡乏味,食欲不振,食量減少,稍食即飽,喜歡重口味、焦香炒貨之品,大便秘結或偏稀軟,神疲乏力。

原因:

多由脾胃虛弱引起,常見於慢性胃腸病、免疫力低下患者,或見於感冒之時,或久病大病之後,或大病初癒之時。

應對策略:

不可盲目進食重口味的食物以刺激食慾,宜耐心調理脾胃甚至整體體質。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漸加量,調理期間不宜進行重體力勞作和大量腦力工作,以免加重身體負擔。情況較嚴重者可以用具有健脾益氣化濕功效的中藥做葯膳加以調養。

覺得不錯

底部點贊支持小編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的精彩文章:

人的血管有多臟、有多堵?這4句話你一定要記住
別再只喝白開水了,這樣做年輕漂亮又健康,比燕窩還養人!

TAG: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