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塊的青藏之旅,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早上刷朋友圈看到朋友在西藏旅行的照片,又讓我想起了自己六年前的西藏之行。
在很多文青的眼裡,西藏是朝聖者的聖地,更是洗刷心靈,幫助人們獲得大徹大悟的凈土。失戀了,要去西藏走走;失業了,也要去西藏走走。彷彿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不順,到了這裡都能獲得醍醐灌頂的頓悟。
作為一名六年前曾經去過西藏的偽文青,我想說,西藏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神通廣大。當你在生活中受了委屈,等你彷徨、無助,不知道為何自己腳下的路布滿荊棘,更不知道該去哪裡找尋前進的方向,相信我,一味抱著逃避的心態躲去西藏並不能幫你解決任何問題。
或許你的確需要一場遠行,但重點並不在於目的地是不是西藏,而是你能否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找到繼續拼搏下去的勇氣。
儘管我覺得在很多文青的眼裡,西藏的「神聖」總是有些被誇大其詞,但是坦率地說,六年前的那場青藏之旅,依然在我的記憶里佔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
雖然在那以前,我也已經借著「旅遊」的名義去過一些地方:上海、杭州、南京、三亞。。。。但是直到從西藏回來,我忽然感覺世界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夜幕下的布達拉宮)
當年從西藏回來,很多朋友要我抽空寫寫攻略,畢竟,「2800塊游西藏」雖比不上那些「一百塊搭車游西藏」的新聞奪人眼球,但對於很多深陷於繁忙工作只能在心中YY旅行的人們來說,還是很有些誘惑力的。
這篇攻略我一直沒寫,今天這篇文章也依然沒打算碼什麼乾貨。因為我心裡很清楚,我所謂的窮游不過是因為對西藏的淺嘗輒止。
總共12天的旅行,往返火車上拋掉4天,剩下的8天,還分給了青海湖3天,所以,在西藏的5天里,西藏的美我只略窺得一二。林芝的美我沒看到,山南我沒去過,珠峰大本營的險阻我更是無從體會,若一定要我裝作專業人士來分享經驗,那多半只能是信口雌黃了。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西藏之旅依然讓我難忘呢?——因為路上的經歷。
去西藏,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旅伴不需要提前約,一路上可以隨撿隨扔;
去西藏,我第一次住青旅,和來自五湖四海各種口音的驢友們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去西藏,我第一次在兩天兩夜的卧鋪車廂里和一大堆不認識的陌生人胡侃神聊;
去西藏,我第一次沒有做詳盡的攻略和旅遊計劃,不趕時間不趕路,在慵懶的午後坐在大昭寺的牆角暖洋洋地曬太陽,在海拔4700米的寒風中忍著高反的頭痛爬上納木錯湖側的小山只為了一睹神湖日落的壯觀。。。。
(大昭寺的悠閑時光)
網上有篇文章說得好:「旅遊是一種消遣和消費的過程,花錢享受異地的風光、風情、美食和服務。有人說旅遊就是從你活膩味的地方到別人活膩味的地方去。講究什麼呢?講究走的順利,住得舒適,玩得開心,食得美味,購得稱心如意。而旅行則是一種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體驗自然,感悟人生,不懼怕遭遇雨雪風霜和艱難險阻,把一切都視為人生的一種經歷,一種體驗,隨遇而安,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沉著應對,這就是旅行。」
對我來說,六年前的那次青藏之旅,讓我第一次找到了「旅行」的感覺。
它讓我逐漸慢下來,悉心去品味旅途中的各種感受,而非功利且虛榮地為了「打卡」而疲於奔波;它讓我學著用平和的心態去接受一路上的各種意外和小插曲,用微笑坦然去面對充滿未知的每一天;它讓我愛上遠方,愛上旅行,為自己平淡的生活找到一個可以為之振奮的目標,繼而為了這個目標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
(納木錯旁的翻山越嶺)
而除了對「旅行」的頓悟之外,從某些層面來講,那次青藏之旅也間接地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想看世界要趁早
那年去西藏,我已經26歲了。一路上,我遇見了許許多多去西藏追夢的年輕人。他們有從雲南走滇藏線一路搭車進藏的在校大學生,有已經拿到心儀的Offer想在工作之前瘋狂一把的應屆畢業生,也有工作之後每年都攢錢攢假計劃遠行的職場小年輕。
他們每一個人說起自己的旅行經歷時,眼裡都散發著光芒。我羨慕他們小小年紀就已經領略世界的不同,亦後悔為什麼自己沒有早一點下決心出來走走。
我的父母都是國企普通職員,後來又遇單位改制、裁員,雖然他們從未讓我為錢的事情操過半點心,但我知道,家裡並不寬裕。所以,當大學裡同寢室的室友相約去旅遊時,我總是以周末要回家為借口搪塞,因為我不想伸手找父母要錢去找尋所謂的「詩和遠方」。參加工作後,我更是竭心儘力,在每一個假期把自己扔進公司里,想用「勤奮」和「努力」換取更多的報酬,早日減輕父母的負擔。
那時,我對旅行有種執念,一定要先攢很多很多錢才有資格去旅行。直到工作多年後的26歲,我才知道,「很多很多錢」其實並不是旅行的必備條件。
沒有足夠多的錢買機票,在火車裡呆上兩天兩夜,一樣也能到達拉薩,火車車廂里的方寸空間,還能讓我們認識更多有趣的人。住不起星級酒店,還可以試試民宿、青旅,那是和富麗堂皇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樂趣。去歐洲太貴,那麼就去東南亞轉轉,五千塊錢就能去美麗清靜的小島呆上一個禮拜。
年輕的時候,我們或許沒有很多錢,但是我們都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和更加充沛的體力。趁著年輕,好好去看看這個世界,才不會在年紀日漸增長,牽絆日漸增多時充滿遺憾「年輕的時候都沒好好瘋過」。
(布達拉宮前的駐足)
●努力賺錢很重要
在去西藏的年輕人里,盛行著一股「窮游風」,好像誰花的錢更少,誰就更牛X,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追捧。於是,當沙發客、坐順風車一度成了許多學生黨們爭相體驗的玩法。殊不知,這種看似「瀟洒隨性」的玩法,背後卻隱藏著諸多風險。
2011年,25歲的廣州女孩魏茵在雲南搭乘摩托車被劫殺一案曾鬧得沸沸揚揚。女孩生前曾作為志願者去印度宣傳預防艾滋病一個月,也有過一個人行走雲南、東北的經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樂觀自信的旅遊達人,最後卻客死異鄉,而殺人者不過是看上了她手中的佳能相機和肩上鼓鼓囊囊的背包。
年輕人應該多出去闖蕩,但所有的闖蕩都應該是以基本的安全為前提。
當我們的錢包並不豐滿時,我們可以犧牲一定的舒適性來換取更多看世界的機會。但是,永遠都不要低估這個世界的惡意,尤其是對年輕的女孩。前幾天21歲空姐搭乘順風車的新聞仍在霸屏,而所有嚮往遠方的女孩都應該時刻讓自己警醒。
我自己其實也一直是「窮游」的擁護者,但我深以為,「窮游」更應該是一種態度,在保證安全和基本舒適性的前提下,花更少的錢,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風景,獲取更多的體驗。而不應該僅僅只是為了奪人眼球的出位和為了獲得談資的冒險。
(體驗地道的藏餐)
猶記得那年去西藏,同行的戶外達人小胖在火車上和我暢聊他的「雪山夢」,說他最崇拜的人是王石。
回來後,我買了一本《王石說》,興緻盎然地研究了他征服「7+2」(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南極點北極點)的心路歷程。然後我赫然發現,他的一眾登山好友,有很多都是知名的企業家,或是在某個領域已經混得風生水起的成功人士。
這當然和「人以群分」密切相關,然而另一個常被人忽視的原因是,登山除了是一項風險係數極高的運動以外,它還是一項極其燒錢的運動。昂貴的登山裝備,專業的登山嚮導及後勤保障,每一次珠峰登頂,平均要花費25-35萬的費用。若沒有足夠雄厚的財力作為支撐,登山大概永遠也只能成為心中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所以,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很重要,而趁著年輕好好努力賺錢更是王道。
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我們才有拚命賺錢的動力。而擁有足夠多的金錢,則讓我們能夠在去往遠方的路上擁有更多的選擇。
願我們充盈著努力與汗水的苟且,都能供養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詩和遠方。
TAG:追夢的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