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法師:一吼
傳
記
圓瑛法師
——紀念圓瑛法師誕辰一百四十周年
國家沉浮間,他呱呱墜地。
眾生疾苦間,他力挽狂瀾。
日月交替間,他精勤奉獻。
驀然回首間,他肅穆依舊。
頂禮一代大德——圓瑛法師!
——導語
一 吼
YI HOU
圓瑛大師於寧波接待講寺住持以來,講學弘法,提倡僧學。天下好學僧眾,接踵而來,悉心聽經講法者,在場常滿百人。
大師一生好學不輟,涉獵廣泛,且博聞強識,過目成誦。於接待寺住持期間,圓瑛大師醉心於佛教經典,閱讀永明、蓮池諸師著作,夙興夜寐,終至歸心凈土,主張禪凈雙修。
重興接待講寺時,大師辛苦募化,執意增設講堂,並親題名「一吼堂」。獅乃百獸之王,獅子一吼,百獸潛行;佛法無邊,光明乍現之時,邪祟無處遁形。正如雄獅振聲,肖小自退一般。大師將講堂命名「一吼」,更意在將台賢兩家教義,結合禪凈雙修,而同處於「一吼」也。
(接待寺一吼堂)
自「一吼堂」建成,圓瑛大師,開堂說法,聲名遠播,學風遍及東南。參學者常因不識圓瑛而為僧眾哂笑,大師時年僅三十有六。人恆以成大事者皆天資聰穎,豈知佛法廣大,明心見性。大師少年苦讀,青年發奮,十數年苦學不輟,發心鑽研,終有多年積累,一朝開化之跡。
圓瑛大師,於天寧寺、天童寺修習期間,禪定見心,當下頓悟。大師曾於禪七之時,定境現前,身心廓然,起偈云:
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
洞澈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這「千差萬別」能有「一時通」,便是大師修習見性,靈明洞澈之證。
大師於天童修持之時,所得禪功定境復現,時覺身心皆空,湛寂圓明,定後口占:
山窮水盡轉身來,破的金剛睜眼開。
始識到家無一事,涅槃生死絕安排。
這一番生死看破,滾滾紅塵再無可牽絆之事。修行對於人而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慾念相持,同嗔痴相對。出家人的平靜與修持,非常人所能及,數十年如一日,用苦行與戒律,提煉內在的佛心,加以發揚,不斷修正。圓瑛大師與叔父出家時,先師增西上人曾借古人語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便是這個道理。
佛法修行更注重明心見性,尤以禪宗為最。見地與見性具得,方能講法無礙。常言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其中一回頭、一放下、一立地,皆是瞬間所為,頓證於剎那之間。
(寧波天童寺)
甲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五月。三十七歲的圓瑛大師再回天童上堂講法。圓瑛大師莊嚴升座,口吐蓮花,時聽者數千,外圍不及近身聽法者,引頸以盼,踮腳相望。法堂雖僧眾濟濟,而鴉雀無聲。大師法語出口,恰如猛獅一吼!
上堂云:
太白峰前啟法筵,十方龍象集群賢,
如來藏性何須覓,一段光明照大千。
繼而大師法語曰: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輝天鑒地,耀古騰今,人人具足,切莫外尋。迷之則合塵背覺,昧卻本有家珍;悟之則返妄歸真,親見娘生面目,狂心若然,歇即菩提,勝凈明心,本周法界。到這裡,無一物不是自己,無一法不是我心。大地虛空,愁皆銷殞;溪聲山色,全露遮那。一切事究竟堅固之定體,自能證入。今者本寺護法,為法會開講之期,欲結般若良緣,敬設上堂大齋,特請舉揚此事,且道作么生說呢?卓杖云:
五月榴花照眼明,根塵相對契元生,
若能知見離知見,妙定楞嚴本現成。
聽法者當即豁然,醍醐灌頂,大夢方醒。
八月,寧波永寧寺多次誠心延請,大師接任永寧寺住持。圓瑛法師除博學弘法之能外,因自幼通習儒家經典,文化造詣甚高,文名遠播。住持接待寺及永寧寺期間,文人騷客常來探望。圓瑛大師與歧昌法師,時最為親密。
歧昌法師,別號水月,寧波鄞縣人。年少參佛,出家於江東永豐寺。自幼聰穎好學,詩詞文章,信口拈來,且文采斐然;又精於佛事行腔,以表唱水陸懺文聞名於時。凡遇歧昌法師表唱,聽者皆閉目側耳,餘音繞梁,回味不絕。
歧昌法師與圓瑛大師引為知己,常詩詞相和。圓瑛大師作《住永寧寺答水月法師見贈原韻》以贈:
永寧蘭若傍城南,風月一簾助夜談,
剪燭聯吟猶未已,隔牆晨磬動鄰庵。
(上海哈同花園)
當年,月霞大師於滬主辦上海華嚴大學於哈同花園(後遷杭州)。圓瑛大師多有襄助,時華嚴大學高僧雲集,學生中有持松、常惺、戒塵、了塵、慈舟等諸法師,皆為後起之秀。圓瑛大師對後學,常有提攜,深得後學敬仰。
圖片:來自網路
責任編輯:正智
Question
如果您有問題...
不妨給我們留言,
我們會從中抽取一些問題進行回答。提問一經採用,會有專人和您聯繫。
感謝您的參與,隨喜您對生命本真的思考與追求。


TAG:天童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