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遠去天竺的第一人竟然不是玄奘法師,而是另有他人

中國古代,遠去天竺的第一人竟然不是玄奘法師,而是另有他人

在古代兩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傳入了中國,經常長期的宣傳和發展,而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殊的中國佛教。由於傳播的時間,地點,傳播途徑,名族文化差異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了三大系統,即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

到了東晉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佛教已傳入中國300多年,由於各個帝王對佛教的推崇,出家的僧人也是空前繁多,大小寺廟層出不窮。佛教僧人多了後,就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管理問題,可是在當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很是缺乏這方面的戒律,只有一些簡單的僧歸戒律。跟當時印度的一些律法相比,真可謂是大巫見小巫。

面對這樣一個窘迫的情況,當時有一位很有名氣的大師,決定遠赴西方,尋求戒律。

法顯法師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自幼出家,20歲受比丘戒,常常感嘆經律殘缺,所以發下大願,希望有生之年,尋求完整戒律。

東晉隆安三年,六十五歲的法顯法師,已在佛教渡過了六十二個春秋,六十多年的人生閱歷,使他越發覺得需要一套完整的僧歸戒律來約束大眾僧人的行為。在當時由於沒有完整的僧歸戒律,以及一些王公貴族對佛教的尊崇,使得上層僧侶窮奢極欲,無惡不作。這時年近古稀的法顯法師決定遠赴天竺,尋求戒律。

這年春天,法顯法師同四位高僧,從長安出發,向西行走,一路途徑敦煌西出陽關,又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前後走過30多個國家,歷時四年整才到達天竺,途中的驚險,和艱辛,無法想像。在天竺發顯法師學習梵文梵書,抄錄了六部經典佛教,整整住了五年之久。

東晉義熙七年八月,法顯坐上了商人船舶,回到了晉朝國土。法顯出發時已六十五歲,回來後卻七十八歲了,在這十三年里,他遇到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

回到祖國後,法顯法師一直住在建康的道場寺,五年之後,又來到了荊州的辛寺,元熙二年,終老於此,享年八十六歲。

之前小編一直以為古代只有唐代的玄奘法師一人,歷經千辛萬苦才取得真經,沒想到,在東晉時期,還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高僧,做過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由衷的感嘆,由衷的可敬可佩呀。

正如發顯法師的《佛國記》所載

誠之所感,無窮否而不通;志之所獎,無功業而不成。成夫功業者,豈不由忘失所重,重夫所忘者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界之外 的精彩文章:

倒霉的三太子,水淹龍王廟,這個典故是什麼

TAG:三界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