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月經量太少是怎麼引起的?如何調理?

月經量太少是怎麼引起的?如何調理?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月經量少是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均稱為月經過少。

什麼是月經過少?

教科書上的定義是月經量少於20ml,這可能比較抽象,如果拿衛生巾來說,一片夜用衛生巾浸滿血的時候血量大概為20-30ml。

所以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只是較平常的月經量略少的情況,不是什麼疾病的情況,不必特別擔心。月經並非是身體裡面的髒東西,而是正常子宮內膜剝脫了以後從血管裡面出的血,所以即便稍微少,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危害。

和月經過多類似,月經過少也是要區分是否是有器質性的病因,若沒有器質性的問題,功能性的問題不必太過於擔心。

月經量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所謂器質性的問題,通常是指產生經血的部位——子宮內膜發生了損傷導致的月經減少,常見的原因有流產後的宮腔粘連、內膜結核或者是繼發於子宮手術以後由於子宮內膜的體積減少而導致的月經量過少。

人工流產後卵巢一般可在22天內恢復排卵功能,1個月左右月經來潮。但有少數女性在人工流產後出現經期延長、周期長短不一、閉經等,一般在2~3個月後恢復正常。人工流產擾亂了正常妊娠的激素水平,並對丘腦-垂體-卵巢軸系統功能產生較強的抑制,妊娠終止後這種抑制將持續一段時間,同時受情緒影響都會導致月經量過少。

身體內其它內分泌器官的功能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泌乳素增高、高胰島素水平或者高雄激素水平,也有可能會導致垂體卵巢功能軸的異常而導致月經量減少。

過量的運動、減肥導致身體內脂肪含量下降,也是一個導致月經量減少,甚至是閉經的一個原因。

除外上述問題以外,較多的女性月經量的減少是和精神、情緒有關,譬如在有考試壓力或者情緒激動期待某事情的發生的時候,緊張的精神抑制了下丘腦垂體內激素的分泌,繼發導致卵巢雌激素的分泌下降,也導致了月經量減少。

中醫如何看待月經量少?

月經過少的病因有虛有實,虛者多因身體虛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飲食勞倦傷脾、或房勞傷腎,而使血海虧虛、經量減少。實者由瘀血內停、或痰濕壅滯、經脈阻滯、血行不暢、導致經血減少。

1.血虛型

女性血虛會導致月經量少,少到點滴即凈,色淡,而且還伴有頭暈眼花,心悸無力,面色萎黃,下腹空墜等癥狀。

2.腎虛型

腎虛引起的月經量少的癥狀有:月經顏色淡,腰酸膝軟,有時會有足跟痛,頭暈耳鳴,尿頻。舌淡,脈沉細無力。

3.痰濕型

痰濕內阻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導致月經量少,常見月經顏色淡紅,質黏膩如痰,痰濕體質的人,形體多肥胖,渾身疲乏易倦。舌胖,苔白膩,脈滑。

4.血瘀型

血瘀引起的月經量少的癥狀有月經顏色紫,有小血塊,小腹脹痛且越按越痛,血塊排出後疼痛就會減輕。

如何調理月經?

治療月經量少應先明確病症原因,即可對症施治。中醫認為經水出於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於補腎,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使身體的氣血充足,扶脾法以健脾昇陽為主。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於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需掌握鬱結之主症,根據不同的分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血虛型以養血、和營、調經,腎虛型以補腎、養血、調經,血瘀型以活血、化瘀、調經,宮寒型以溫經、散寒,肝鬱型以疏肝、解郁。

如屬口服避孕藥或肌注避孕針,而導致月經過少,則應停葯,並可參照本病論治。月經過少的診斷,一般要指連續發生兩次以上的,如月經一貫正常,此次突然過少者,應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產,或異位妊娠所表現的少量陰道出血,必須進一步做有關檢查以鑒別。

飲食調理

一忌生冷,宜溫熱,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滯。在冬季還可以適當吃些,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牛肉、雞肉、桂圓、枸杞子等。

二忌酸辣、宜清淡,月經期的飲食在食物製作上,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和辛辣刺激引起經血量過多。

三葷素搭配,防止缺鐵。魚類和各種動物肝臟、血、瘦肉、蛋黃等食物含鐵豐富,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特別是動物血,不僅含鐵豐富,而且富含優質蛋白質。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名醫網 的精彩文章:

月經是怎麼產生的?月經期間有哪些飲食禁忌呢?
150萬為女友治病,求婚:挺過這關,我們就白頭偕老!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