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逾9成國際品牌樽裝水樣本驗出微塑膠

逾9成國際品牌樽裝水樣本驗出微塑膠

每天要飲8杯水似乎已成為常識,但多飲水卻難保有健康的身體。全因我們每次飲水時,有可能其實是連帶把膠粒一併吞下。香港繼海鮮、食水、海鹽等驗出含有微塑膠後,外國團體再研究發現全球11個國際品牌的樽裝水含有微塑膠。

研究於9個國家購入259支樽裝水,包括多個知名國際品牌,其中包括在香港有售的Evian和SanPellegrino,以及其他國際品牌如Aquafina、Dasani和NestlePure Life,中國品牌娃哈哈亦為研究範圍內,當中只有17支沒有驗出微塑膠。

非牟利媒體Orb Media委託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爾分校,檢測全球包括美洲、歐亞等9個國家,來自11個品牌的259個樽裝水樣本,發現93%樣本含有微塑膠。其中聚丙烯及聚乙烯多用於製造膠樽蓋,故有部分塑膠污染可能來自膠樽本身或包裝過程,但其他塑膠成份亦有可能來自塑膠經分解後進入空氣或水源的污染物、衣物上的纖維等。

研究團隊利用特製的染料,令水中的膠粒染上顏色,再放在特定波長的光下,染上顏色的膠粒就如黑夜中閃閃發光的星星。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馬子琪指: 「是次研究引證塑膠污染廣泛存在,即使樽裝水亦不能倖免。微塑膠的體積細至6.5微米,樽裝水生產的過濾工序也未必能有效處理。其中Evian及SanPellegrino樽裝水均是全球統一生產及包裝,我們估計該些品牌於香港出售的樽裝水亦有可能含有微塑膠。市民一般會以為樽裝水相對地衛生及安全,事實未必如此,加上膠樽即用即棄,到頭來又會成為塑膠垃圾,污染環境,所以應該少買樽裝水。」

馬子琪說:「微塑膠的源頭有很多,包括由即棄塑膠裝品分裂而成的微塑膠,要真正解決問題,除了監管水質外,企業應該帶頭取締即棄塑膠。全球多個地方政府最近已出台不同措施管制即棄塑膠製品,例如法國和台灣分別於2020年及2030年前禁用即棄塑膠餐具。港府必須立即急起直追微塑膠污染擴散的速度,針對即棄塑膠製品,訂下清晰的立法時間表。」

綠色和平促企業及政府必須更嚴僅地監管微塑膠,確保食水質量,同時以預防性原則,儘快訂立長遠的減塑目標和時間表,積極研發環保及安全的物料來取代即棄塑膠。作為市民,除了可以自備水樽,善用飲水機代替購買樽裝水外,亦可聯署 https://act.greenpeace.org/page/15421/petition/1?ea.tracking.id=planet3&ref=pr_plastic_particles&_ga=2.206494163.1798204814.1526451477-2123498669.1497849995#/fastfood/industry 要求派膠企業還給社會無塑選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帶你走走全香港最「皮」的一條街
林鄭發表5500字工作進度報告 強調香港不能等運到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