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幼升小,讓孩子五步實現角色轉換!
對於幼升小寶寶的家庭來說,孩子必須要在未來不久,步入新的環境、接觸新的小夥伴、適應新的學習方法……那麼,家長該怎樣好好利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讓自己的寶貝能儘快適應這一角色轉換呢?
GIF
幼兒園VS小學,有哪些不同?
作息時間不同——
幼兒園的孩子上學時間沒有特別硬性規定,晚點也沒事。老師也不太記出勤,中午可以睡覺,午睡時間比較長,一兩個小時。
小學上學時間學校有自己的規章制度,普遍7:50之前學生必須到校,7:50—8:00課前準備,可以自己讀會兒書,8:00準時上課。明確要求不能遲到,遵守學校的規定。
上廁所要求不同——
上學不像幼兒園隨便舉手上廁所,除非急需情況,一般要求不能自由活動。音樂課、體育課、舞蹈課、活動課可以活動,其它很多科目孩子都是坐在教室里,跟幼兒園有很大區別。
午休不同——
中午吃飯午休時間一個小時,一般從12:20到1:20,學校場地和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給孩子們提供午休床,基本都是在班裡面坐著,有時候老師組織孩子們拿個小靠墊休息。有時候班裡根據教學情況稍微加一些閱讀等活動。
學習方式轉變——
幼兒園:孩子一天的上學過程中,大概有一個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學點知識,其它時間基本都是在遊戲活動、吃飯。
幼兒園主要是在玩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對學多少知識其實沒有過多的要求,主要通過接觸實物直觀形象去認知,比較簡單輕鬆,幼兒園一節小課20分鐘左右。
小學:每天至少有3—4小時左右的學習課程時間,是幼兒園來近四倍的時間。
上了小學以後以知識學習為主,每節課都有具體的學習目標、任務,還有學完以後對這部分知識的考察,學起來沒那麼輕鬆。小學階段基本都是40分鐘一節課。
學習環境的變化——
大概有一周左右的時間,有些孩子早晨哭著來學校,而且為了校園安全保障,家長們到校門口不讓進來,孩子自己走進教室,很多孩子不適應,離不開爸爸媽媽,對陌生環境有點恐懼,有的會讓爸爸媽媽領著送到班裡,安撫一會兒,可能還是走不了。
交往環境的變化——
幼兒園:三個老師組織一個班級,老師們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幫助孩子們解決困難,盡量組織集體性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視線範圍內活動。
小學:老師上完課,課間孩子們自主活動,自己上廁所解決一些問題,課下孩子們可以自由去結伴玩耍,慢慢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不是所有事情都在老師視線範圍內,孩子的社會結構也有很大的變化。
心理上的變化——
幼兒園孩以遊戲教學為主,特彆強調動手能力,在玩中做中積累知識,也沒有什麼特別嚴格的教學大綱,小學必須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去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孩子剛上小學會覺得沒有幼兒園有意思,缺少玩具缺少遊戲,一節課要坐40分鐘,坐不住。
GIF
如何幫助孩子做調整?
目標一:喜歡、適應新環境
讓孩子感受到當一名小學生的自豪
喜歡自己的學校,對新的學習生活產生興趣
在這一目標的達成中,家長需要強化孩子對學校的喜愛之情,為孩子即將開始的校園生活做好情感準備。
目標二:學會交往新夥伴
願意認識新同學
開始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
能與夥伴合作,體會有好朋友的快樂
在這一目標的達成中,家長需要鼓勵孩子積极參与團隊活動,主動結交好朋友,在這過程中,孩子會出現不少問題,在與同學的交往中也會發生摩擦,但這都是他開始學習與人交往的第一步。
目標三:對學習產生新興趣
知道學習知識是小學生的責任
對所學學科有興趣
有努力學習的願望
在這一目標的達成中,需要更加關注的不是學習本身,而是如何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探索的能力。
目標四:了解、熟悉新規範
1.專心上課
學會上課時人坐正,腳放平,眼睛看著老師
勤于思考,大膽表達,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
說話前先舉手,被老師請到後起立,發言。
2.讀寫規範
學習握筆姿勢,寫字時做到一尺一拳一寸
每天能完成作業,自覺複習
這些規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較長時間內逐漸養成。一旦成為孩子自覺的行為,那將對他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目標五: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要做時間小主人
能按時到校
懂得喝水、上廁所等瑣事要在課間完成
2.要做禮儀小使者
早上進校主動向老師同學打招呼
同學之間要謙讓,常說"謝謝,對不起"
升旗時,面對國旗立正,行注目禮,會唱國歌
3.要做行為小榜樣
課間休息在走廊上不奔跑,不做危險的事
上下樓梯靠右慢慢走
午餐按序領取飯盒,兩手平端,慢慢入座,吃飯時不說話,不發出太大的響聲
總而言之,在整個為孩子進入小學而做的準備中,家長不要吝嗇鼓勵和讚賞。但凡孩子取得進步,都要告訴他「你太棒了!我真為你驕傲!」等。孩子越有信心,越願意去努力學。
教書育人應貫穿在培養孩子成長的各個方面,包括自信的養成、社會性、團隊性等。家長事先應做好足夠思想準備,幼小銜接絕非2個月短期任務,而是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責任編輯 | C小編
TAG:老施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