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把葯當糖吃?誤服是兒童藥物中毒死亡首因,媽媽們注意!
(健康時報記者 徐婷婷)在很多小孩兒眼裡,小藥片貌似糖果;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生病可以把成人葯掰開給孩子吃。其實,這些兒童用藥誤區,都潛在巨大的安全風險。
「中毒是0-14歲兒童因傷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中誤服藥品是造成兒童藥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感冒藥、精神藥物和高血壓葯。」近日,美林攜手太平洋親子網【小橙堡·母嬰健康守護行動】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共同發布《兒童就醫及用藥指南》,其中公布了這一最新數據。
「每5名中毒兒童中,有2名是藥物中毒。在每5名藥物中毒兒童中,有4名是因為誤服導致。當一個兒童吃錯一顆葯,所影響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美林品牌負責人張帆先生分享。
幾十顆葯當糖吃?「糖衣炮彈」很危險!
潤喉葯和薄荷糖一般大小,健胃消食片看上去像奶片,外覆糖衣的降壓藥跟MM巧克力豆一樣甜……大人的救命藥物,稍不注意,就成了孩子身邊的「糖衣炮彈」。
小然和小燕的姥姥需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姥姥常將葯藏在被子底下。1月24日,正值周末,姐妹倆在姥姥的床上玩鬧時,發現了姥姥藏在被子底下的藥物,姐妹倆以為是糖果,於是一下連續吃了幾十顆。
孩子父母回到家,看到散落的藥片時,小然和小燕已經出現暈厥、噁心等癥狀,經急診洗胃、補液處理,雖已脫離危險,但仍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接受進一步治療。
兒童誤服藥物很危險,在兒童醫院急診科卻是時常發生。2015年12月21日,全球兒童用藥安全組織針對北京、上海兩家兒童醫院因中毒就診與住院的603例0~14歲兒童病例進行了回顧分析,結果發現藥物中毒是兒童中毒的首要原因,平均每三個就診的中毒孩子,就有兩個是藥物中毒,其中近八成是兒童自己誤服藥物導致。
鋁箔包裝的膠囊和糖衣片非常容易取出,小孩用手一戳就可以,另外還有一些瓶裝藥品的瓶蓋未經加壓處理,稍有力氣的孩子也可輕易擰開,只要孩子家長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誤食藥物,產生安全隱患。
據《兒童就醫及用藥指南》指出,爺爺奶奶的藥品很多都放在兒童可以輕易接觸到的地方,有些家長使用的精神藥物順手放在床頭柜上,就是因為這樣,錯服感冒藥和精神藥物的臨床案例都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建議正確儲藏家中的藥品,
兒童不是「小大人」,要用兒童專用藥
除了誤服藥物,有的家長會給兒童服用自己的服過覺得有效藥物,並按成人劑量減半。北京市醫管局」藥物治療管理培訓受聘講師、知名藥劑師冀連梅說,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劑量減半給兒童用藥是不科學的。
以感冒為例,兒童的生理器官功能及對藥物的代謝情形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使用專門的兒童藥品。
目前中國市場上有成人用藥布洛芬膠囊及兒童用藥美林(布洛芬混懸液和布洛芬混懸滴劑),雖然主要有效成分均為布洛芬,但是,相比於成人使用的片劑,兒童葯所有求的溶液劑生產標準要求更加嚴格,其口味也非常容易被孩子接受。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科(教研室)副主任、兒科基地教學主任郭桂梅表示,使用兒童專用藥物,在用量控制上也很方便,只要認真遵循藥品說明書去服用,不會產生超過劑量服用的問題
在2018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 31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案。提出關於加快兒童用藥立法、保障兒童健康的議案。一是通過立法,保護兒童用藥的研製與生產。二是要建立兒童用藥的科學規範機制,強化兒童用藥的精準性。
好消息是,目前,國務院已根據人大代表的議案,擬定《兒童用藥保障條例》提交國務院法治辦,或將兒童用藥安全保障納入法治軌道。兒童用藥安全問題,不僅需要政府、政策以及法規的支持,企業和行業相關方的行動和投入也必不可少。
《兒童就醫及用藥指南》給出建議:用藥前,家長應該仔細閱讀說明書,對症使用藥品,不給錯葯,不擅自給兒童服用成人葯。尤其是給孩子喂葯時,應該提前寫下用藥時間和給藥劑量。
相關閱讀:
《兒童就醫及用藥指南》針對不同種的兒童藥品,父母們應該注意幾點:
1. 大多數情況下,感冒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能夠在一周左右自行痊癒;
2. 若兒童在感冒時腋溫大於38.5℃,可採用布洛芬(美林)或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等退熱藥物進行退燒,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去醫院;
3. 避免使用復方退熱葯。復方退熱葯成分較為複雜,而且每劑中所含的退熱成分固定,無法依照兒童的體重及時調整用量,容易導致用藥過量。


※這些行為加速你的衰老!一張紅黑榜告訴你,哪些行為老得快!
※一塊錢的紅霉素軟膏,功效居然這麼多!
TAG:健康時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