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留下怎樣的足跡……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留下怎樣的足跡……

原標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留下怎樣的足跡……


2012年,一個叫安迪·安德魯斯(Andy Andrews)的美國作家,出版了一本關於真相和猶太人大屠殺的書,名字叫《如何殺死1100萬人?》(How Do You Kill 11 Million People?)。不過,假如這哥們真有可能名垂千古的話,絕對是因為他的一句恰好也在這一年前後火遍文藝青年圈、殺死了不知幾千萬隻錢包的那句名言:


「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了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聽著是不是就特別颯?


想著更別提有多爽!


可是做起來怎麼樣呢?


世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一方面,腳上的泡,是自己走的,刷爆的卡,要自己還。但另一方面,就算是花滿漢全席的錢吃便當,那也可以說是有錢難買我樂意。更何況,越來越慘淡的人生,若不是靠著朋友圈九宮格的詩和遠方打氣,又怎麼有勇氣面對眼前的苟且?

不過,日前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篇題為《全球旅遊業碳足跡》(The carbon footprint of global tourism)的論文,卻對近年來全球實體經濟低迷背景下顯得格外異軍突起、一花獨放的旅遊業,以及與其互為背後推手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價值觀,提出了一個不那麼動聽的問題:


可知你的自由率意,在已經極其脆弱的地球生態環境中,留下了怎樣的足跡?



在這篇論文中,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為首的研究小組調查分析了2009到2013年全球160個國家與旅遊業相關的碳排放數據後發現,以往對全球旅遊業碳排放的估測數據,因為沒有考慮到該產業背後的整個供應鏈,所以並不足以反應如此大體量的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真實影響。而當將旅行者的出行、住宿、餐飲和購物等層面均計算在內後,研究者驚訝的發現,旅遊業的碳排放事實上佔到了全球碳排放總量的8%,而不是之前認為的2.5%-3%。


這便意味著,在這些年中人類為減排所做的種種努力,可能都不足以抵消全球旅遊業以每年3%-5%的增速大躍進所帶來衝擊。

細看這篇論文,雖然新富起來的中國遊客近年來在國際上的聲譽,漸漸朝著比小強還強的方向發展,但恃錢行兇的美國人,依然是碳足跡排行榜上的老大。不過,最讓我吃驚的,卻是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後的德國。在2013年,這個人口只有8200多萬人的國家,國際旅遊的碳足跡幾乎和美國中國打了個平手,而國內旅遊的碳足跡也要比排在第4位、擁有13.2億人口的印度高出一大截。而當按人頭計算時,加拿大、瑞士、荷蘭、丹麥和挪威這些歲月靜好之國的國民,原來也個個都是特愛禍害他國的高碳排放旅遊者。



圖片來自Pixabay


「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的原則,在國際旅遊業中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幾乎半數以上的全球旅遊業碳足跡,發生在那些人均GDP超過25000美元的富國之間,而像克羅埃西亞、希臘和泰國這些本國經濟處於不景氣周期的國家,本國遊客留下的碳足跡幾乎微不足道,卻被外國遊客的碳足跡踩遍。


而最荒謬諷刺的地方在於,整件事中最大的作惡者,可能恰恰是那些環保意識較強的富裕階層和新興中產階級:他們在家裡的房頂上裝太陽能電池板,用節能燈和節水裝置,上班開電動車或騎自行車,購物不用塑料袋,甚至為了拯救地球下決心少吃肉或不吃肉。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三五不時地南下太平洋群島,享受一下悠閑的海島假期;或是北上瑞士奧地利加拿大,來一場刺激的滑雪之旅;又或是去西班牙朝個聖,到希臘訪個古,上挪威冰島看個極光,到澳大利亞紐西蘭數個綿羊……



圖片來自Pixabay


然而,為了滿足這些高端旅遊者的需求,新的航線和公路被開闢,大量旅館和餐館被建造翻新,能夠讓他們在異鄉仍感覺親切熟悉的包裝食品、酒水飲料、生活用品被運進,讓他們可以帶的回家、送的出手的高端旅遊紀念品被製造……

由此導致的環境影響,在那些著名的度假海島上體現得最為極端:在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塞普勒斯和塞席爾,國際旅遊業所產生的碳排放,往往佔到整個國家碳排放的30%到80%。近年來,因為越來越無力清理遊客留下的大量垃圾,這些島國均採取過短期閉島謝客大清掃的極端措施。



圖片來自Pixabay


而這,又引出了研究者在論文中指出的另一個尖銳話題:在新的國際旅遊潮流中最受青睞的冬季度假勝地和休閑島嶼,恰恰也是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最敏感的所在。考慮到國際旅遊業已經展示出的對生態環境的巨大衝擊力,則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在2016年做出的「4%的年增長率可一直保持到2025年之後」的戰略預測,真的不會是自掘墳墓嗎?


或許,在籌劃你的下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之前,你可以翻翻本文開頭時提到的安迪·安德魯斯的那另外一本書。


他在裡面說,殺死1100萬人——或是做下如此量級的大惡——看起來雖然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當真相太令我們難以承受,而謊言又充滿甜蜜誘惑的時候,一個缺乏自省的善良人,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絞肉機上的一個完美零件。


以前這樣,現在這樣,將來還會是這樣。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三聯生活周刊》又又又招人啦!
最宜紅上美人頭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