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鹽井溝古象化石震驚世界 萬州博物館鎮館之寶都有故事

鹽井溝古象化石震驚世界 萬州博物館鎮館之寶都有故事

銘文魚鷺紋青銅洗

萬州區,長江南岸,翠屏山麓,佇立著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宛若江邊聳立的岩石。走進其間,猶如置身三峽奇景中的陡壁長峽。

這裡,就是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萬州區博物館)。在7000平方米的展區內,專題陳列鹽井溝古象、萬州歷史陳列「萬川匯流」和三峽移民精神主題陳列「偉大壯舉 輝煌歷程」,構成了從遠古洪荒到現代工程的壯麗畫卷。不難想像,這座萬州新地標,將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遊覽目的地。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汪然/文 畢克勤/圖

鎮館之寶1

遠古巨象氣勢偉岸

在博物館大廳,三頭雄偉巨獸的骨骸,透出森羅莊嚴的氣相。巨獸一大兩小,昂首向前。長過人身的巨大象牙如利矛直指前方,氣勢偉岸。凝神靜聽,似乎還能聽到它們張開下顎里,從百萬年前穿透時空而來的低吼。這就是萬州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東方劍齒象化石。

東方劍齒象化石在萬州被發現,也是一個橫亘百年的漫長故事。故事的開頭,是一味叫做「龍骨」的中藥材。

龍骨,又名陸虎遺生、那伽骨,味澀、涼。早在十九世紀末,萬縣鹽井村出產的龍骨就遠近馳名,不少中藥材鋪子都有它的一席之地,老百姓用它來除煩熱、治心悸失眠。

1921年,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派出中亞古生物考察團來到中國,考察團的沃爾特·格蘭階博士從當時駐宜昌的英國領事處獲悉:長江上游的萬縣,有一種神秘的化石骨頭。格蘭階博士帶著考察團逆流而上,通過中藥鋪順藤摸瓜,找到了鹽井溝。

在鹽井溝,考察團發現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他們整整發掘了三個冬天,採集到相當完整的東方劍齒象、虎、犀牛、大熊貓等古生物化石,並運回美國。這批精美、完整的化石震驚了當時的古生物界,時至今日,仍被視作珍品陳列在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東方劍齒象化石的第二次被發掘,已是一個世紀之後的事情了。

2007年,重慶化石愛好者張建評到鹽井溝探險,找了一名當地姓江的嚮導。巧合的是,這名嚮導的祖輩曾參與過格蘭階博士的發掘工作。

嚮導將張建評帶到一處疑似化石的地方,張建評幾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白色的骨骼化石已部分裸露出地表。他判斷,這裡隱藏著一根數倍甚至十倍於如今象牙大小的巨大象牙化石!張建評立刻聯繫萬州文物保護部門。如此巨大的象牙化石,其價值不可估量,必須立即保護。就此,一場歷時7天的搶救性發掘開始了。

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副館長顏澤林,曾經歷了那場發掘。為加快進度,發掘組還從附近找來十多個村民。即便夜以繼日的干,發掘的工作量也遠超預估。5月的萬州已開始炎熱,為了趕進度,顏澤林跟同事們只能在車裡睡覺,一刻也不離現場。

最終,一具完整、精美的東方劍齒象化石骨架被完整的發掘出來。經修復上架,它再現了百萬年前的凜凜威風,是目前萬州區博物館體積最大的藏品。

2011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古人類研究所聯合萬州區博物館,對鹽井溝上一次的發掘地點進行再次發掘,又發現了兩具完整度相當高的東方劍齒象化石骨架,目前也陳列在萬州區博物館。在同一個地方發掘出三具完整的東方劍齒象化石,在世界化石界也屬罕見,鹽井溝時隔近百年,再次震驚世界。

在古生物化石愛好者的貼吧里,有網友留言說:「鹽井溝是古生物化石寶庫,希望有一天能打造成化石公園,讓我們這些愛好者能帶孩子去學習。」

鎮館之寶2

江畔駙馬墳頗具傳奇

在博物館的歷史陳列「萬川匯流」里,有一件名為湘陰窯青瓷騎馬吹笳俑的唐代青瓷,堪稱珍品。其造型獨特,人和馬的形象生動傳神,刻畫細膩,器表釉層滋潤濃厚,有玉質感,不可多得。

在1978年被發掘出土之前,萬州區駙馬村就一直流傳著「紅猴引葬」的傳說,當地老百姓代代相傳,這裡葬著一位唐代的駙馬。據說駙馬夫婦雙雙殯天后,沿江而上欲返回故鄉安葬。駙馬的家人接到神仙託夢,稱江畔如見到紅猴出沒的竹林,跟隨前去,必得下葬的良穴。

喪船行至紅砂磧下面猴子石,突然發現兩隻紅猴跳躍於石上。紅猴驚聞喪船上鑼鼓之聲,立即朝山上飛奔而去。眾人緊緊尾隨而追,紅猴竄到插柳沖的一片水竹叢中無影無蹤,於是人們斷定此為「福地」,將駙馬夫婦下葬。

傳說只能是傳說,因唐代並無重慶籍駙馬。後經歷史學家考證,駙馬墳墓主是唐代永州刺史冉仁才,其妻為漢南王的女兒。

1978年8月,當時的四川省博物館會同當地文化館等單位,發掘出以青瓷為主的隨葬器物較多,經修復成形者包括各種栩栩如生的人俑、展翅欲飛的鳥首人俑、家禽家畜俑等100多件,還有金銀銅鐵等隨葬物。內容豐富多彩,為研究隋唐時期萬州的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提供了寶貴資料。

鎮館之寶3

群雕背後隱藏的哺乳母親

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是全國唯一為紀念三峽百萬大移民而修建的專題展館。這兒詳細陳列著大移民中的關鍵節點、大事。

其中,突出表現移民精神的是雕塑家郭選昌創作的大型青銅雕塑《三峽明天更美好》。雕塑中,移民們或昂首向前,或相扶相攜,或歡騰雀躍。工作人員透露,這組雕塑的背後,作家還隱藏了一位默默哺乳的母親,體現了移民的堅韌以及奉獻精神,大家以後前往參觀時,可不要錯過喲!

轉載自:重慶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地方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2361個名字,每一個都不應被忘記
場面驚人!看220平方米巨幅書法怎樣寫成

TAG:重慶地方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