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素質全面的動鐵耳塞—UM Mentor V3 耳機 聽感隨筆

素質全面的動鐵耳塞—UM Mentor V3 耳機 聽感隨筆

序:

Mentor這個系列,我是四年前開始接觸,從一代升級到二代,價格幅度上漲並不大,單元數目沒變,聲音上,修正了一些較為明顯的短板。非定製版,耳模的形狀也有改變,腔體變得更大。有人說一代的Mentor當年已經很不錯,素質不輸SE846之類進口塞子,而二代的Mentor,在素質上有了進一步提升。小跳躍的價格對於一些高端玩家而言,並不算什麼。到了三代,單元數目終於變化了,從原來的十單、元升級至十二單元,搭載新分頻技術,但售價比二代提升頗大,漲了好幾千,那麼從二代升級到三代,到底值得嗎?請繼續往下看......

正文:

在分享Mentor V3之前,還是花點時間跟大家講述一下,我使用了三代Mentor的一些經歷也借這篇文字,分享一些之前從沒提及過的,包括聽感及實際使用狀況等內容。

故事從這裡開始......

Mentor

我的第一條UM的耳塞是購於2014年底,型號就是Mentor當年的Mentor花了7k銀子買的公模版,四單元三分頻結構。一代的耳模真的很小,就算耳廓偏小的用戶,比如女性用戶,也能把耳塞完整塞進耳廓。對比同一代的十二單元Mason,Mentor的耳模幾乎小了近1/3。Mentor在當年,算是國內耳塞裡面非常高端的一個型號,售價7k的耳塞並不多見。而且2014年的時候,貌似還沒耳塞賣超過2w,1w多的幾乎已經是耳塞天花板了。現在回過頭去看Mentor,聲音其實也並不差,當然,畢竟是4年前的耳塞,素質上對比現在的當家旗艦,肯定有差距,就像你拿著尼康D850,回頭看看當年的D800,你會發現,無論成像素質,硬體功能等,都比當年好上不少。

當然,無對比,就沒有傷害。Mentor主打的是聽感,真的可算是為欣賞音樂所打造的一款高端塞子。如果用兩個字去形容當年我對這款耳塞的評價,就是:好聽。當然,跳出好聽這個評價,理性去分析它的聲音,素質上它還是有不足。比如低音部分,下潛的確不算深,充其量就是中規中矩。但大哥你身價是7K啊,而且又不是美日帝國品牌,憑什麼你下潛只能做到中規中矩?又比如說,聲場不算大。看到這裡,UM可能會跳出來喊冤了:咱還有一條聲場很寬的Mason,喜歡聲場大的,你大可以選擇Mason。但......真相是,Mason沒有Mentor好聽,沒有Mentor那麼一耳朵讓你被吸引住。所以......又是一個魚與熊掌的故事,你又希望好聽,又想有大聲場,得咧,兩個都買。你大爺!如果我囊中羞澀,只能買其中之一,怎麼辦?那隻能根據自己日常聽歌的習慣去作出取捨。

Mentor啊,就是那樣,低音下潛一般,聲場不算寬,人聲略微後縮。而我印象里有一點是讓我挺滿意的,就是聲場縱深還是不錯,樂器的層次拉得開,這一點貌似除了「好聽」這項特質之外,是另一個從Mentor第一代到現在第三代,依舊能保留下來的特點。

——————————————————————分 界 線——————————————————————

Mentor第二代的來臨......

2016年的一月底,UM在廣州搞了一場新品發布+線下體驗,也是我用UM耳塞以來,第一次參加他們的發布會。他們的發布會和傳統的音頻發布會有點兒區別,他們選擇了在廣州天河南路一家咖啡廳做這場活動。坦白講,雖然和一些品牌發布會的高大上比起來,2016.1的這場新品發布有點太隨性。他們沒有刻意去請業界媒體曝光,沒有新聞通稿,也沒有小姐姐模特,氣氛比較輕鬆自由。與其說是新品發布,更像是品牌方和燒友零距離接觸的新品發布+體驗+互動。當然站在品牌推廣的角度去看,請媒體現場報道,曝光新品,發活動文稿,這種傳統的新品發布會流程,對於一個小眾而且只做高端耳塞的品牌而言,有些模式可以適當調整。

作為玩家或者燒友,我更喜歡這種形式的發布。但或者這種形式,在一些媒體人或者品牌廠商看來,不夠莊重,大氣。然而,這場活動卻收穫了不錯的效果,至少前來圍觀的燒友都聽得很暢快,產品在燒友中的認知度有了提升。這場發布會上,Merlin V2,Martian等二代產品悉數登場。這也是為Mentor V2即將到來做了一次鋪墊。

Mentor V2

單元的數目上,和一代沒有變化,所以售價也沒有比一代貴多少,僅僅是漲了一千多元。那個時候,也有一些玩家是出掉一代,入手二代。聲音方面,二代相對於一代主要在人聲及低音等方面有所提升。記得剛入的時候,聲音比較刺激,高音的亮度明顯,人聲密度高,但略偏刺激。聲音不算耐聽。經過一輪煲機,聲音的毛刺和柔順度都有改善。和一代相比,聽感變得更鮮活,明快,線條感更為突出。當然,素質上,解析,分離,結像等方面,是有了進步。依然保持不變的是在橫向寬度並不誇張的聲場里,有著良好的縱深感,讓你聆聽一些古典類的室內樂時,能感受到鮮明的層次感,及不同樂器間的空間距離。

——————————————————————分 界 線——————————————————————

在2017年的上海SIAV展會上,UM展房出現了兩款沒有標註型號的動鐵耳塞樣品,單元結構,數目一概不知。但從聲音的底子分析,應該是多單元動鐵。有可能就是新的第三代產品。記得當時聽到其中有一副,聲音聽感討好,但當時怎麼問,官方人員就是不肯說出塞子的一些信息。只是說是新品樣機,其它信息暫時無可奉告。

直到7月份的三耳工作室湛江站活動,終於聽到了他們在設計階段的新品,也就是上海展的其中一款樣機。依聲音風格走向,我覺得更像是Mentor第三代的工程版。

第三代Mentor登場......

Mentor V3

到了2017年的10月下旬,知道他們要推出Mentor V3了。可惜這次升級,在聲音提升的同時,價格也提升相當明顯。斟酌之後,最終還是入手Mentor V3。而三代對比二代,在聲場,低音下潛,中高音的纖細度,層次感等方面都有了提升。喇叭數目也從原來的10個增加到12個,然而,接受這樣的提升,你得多付5k大洋。

——————————————————————分 界 線——————————————————————

以上基本就是我使用Mentor系列以來的經歷。關於Mentor V3,我之前已經寫過一篇試聽樣機的聽感分享。那是因為我訂的耳機還沒回來,三耳活動剛好借到了Mason V3和Mentor V3的試聽樣機。接下來,為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的私模版Mentor V3聽感。在我聽來,公模版和定製版聲音上還是有可辨的差別。如何選擇,看自己個人使用情況了。

—————————————————————————————————————————

產品概述

作為第三代產品,不拿出一些新技術,怎麼能說得過去。上面提到了一代和二代。這裡就這三代產品,產品變化簡單做個歸結。

二代對比一代~

1. 耳模的線材插座改變,二代的插座是外凸的,一代是內凹的。

2. 公模形體的改變,二代變得更大。

3. 出音管的變化,二代的出音管靠近耳套端採用了金屬材質,一代依舊保留塑膠管體。

4. 線材的改變,二代採用定製鍍銀線,僅Mentor,Mason才有,而一代使用普通無氧銅線。

三代對比二代~

1. 耳模線材插座的改變,三代採用新4PIN(防水)插座,左右互換後能獲得不同聽感。

2. 增加耳塞管口增加金屬保護,三代在導音管的出口處,增加了一個帶濾網的金屬護蓋。

3.. 公模形體的改變,三代採用了更小體積的模體,佩戴上更貼耳。

4. 增加了無級調音閥dB-Go,最多可對低頻衰減5dB,從而對聽力起到一定保護。

5. 線材的改變,4PIN 6N單晶銅銀混編線,左右互換可以實現不一樣的聽感效果。

6. 單元數目及分頻技術的改變,對比二代,三代增加了兩枚單元,搭載新的四分頻技術。

7. 公模與定製的價差改變,第三代產品,公模與定製同價。

Mentor V3依然具備公模和定製兩種形態,但這一代,公模和定製是同價的,不再像之前那樣,定製比公模貴上1k。

—————————————————————————————————————————

產品參數

佩戴方式:入耳式隔音耳塞

單元類型:動鐵

單元技術:12單元4分頻技術

靈敏度: 108dB/mW

阻抗: 22Ω

頻響範圍: 20Hz-30000Hz

耳機線:8芯4PIN結構,6N單晶銅銀混編耳機線

插頭:3.5mm鍍金立體聲插頭

—————————————————————————————————————————

佩戴感受

我的Mentor V3是通過3D掃描耳道輪廓,然後製作的耳模,貼合度非常高。3D掃描比傳統的灌膠倒耳模準確度還更高些。這一版的Mentor,由於增加了dB-Go旋鈕 ,所以面板的厚度比以往一代,二代都要厚一點。重量方面也比之前二代稍微重一點點。

如果是Mentor V3公模,模體比二代更佳纖薄,反而體積上比二代更小。但重量由於增加了兩枚單元,加上面板稍微厚了,以及增加的dB-Go旋鈕,所以同樣是比二代公模重一點點。

—————————————————————————————————————————

隔音效果

既然是定製,這裡就沒啥好說了,只要耳 模做好了,隔音就是完美的。以我的Mentor V3為例,隔音非常優秀,戴上耳塞,開啟播放器,音樂奏出,基本能隔掉戶外的聲音。

—————————————————————————————————————————

主觀聽音

搭配

播放器:MR1(享聲)

PAW-GOLD(樂圖)

SP1000(Astell&Kern)

耳塞:Mentor V3(UM)

音樂:

張學友《活出生命Live》

—————————————————————————————————————————

MR1 + Mentor V3

這對組合有著出色的樂感,聲音精緻,透明,淡雅。第一首音樂,聲場開闊,呈現的舞台空間寬廣,通透。學友的聲音厚度適中,密度良好。樂器與人聲分離度高。第二首音樂,弦樂部分有出色的光澤,小提琴的聲音清澈透明,雖然只是室內樂,但音樂回放所呈現的空間也不小。這套組合優勢在聲音的解析力,背景透明度及良好的樂感等幾方面。對比同級播放器,不足則在於聲音的密度感方面會略顯一般。

PAW-GOLD + Mentor V3

這套組合的聲音通透度非常高,是三套組合裡面,線條線條清晰度最高,密度感最強的一套。第一首音樂,同樣能呈現寬廣,開闊的聲場,現場錄音所凸顯的空間感明顯。樂器人聲等分離度同樣是頂級水準,和第一套組合不同的是,PAW-GOLD + Mentor V3的組合聲音更直白。第二首音樂,小提琴的穿透性更強。琴音透明,凝聚,有力,這就是金菊花賦予Mentor V3輸出的聲音特質,古典音樂所表現出來的那份嚴謹,樸素,低染,直率的感覺,比第一組搭配更明顯。

SP1000 + Mentor V3

第一首音樂,聲場表現力非常出色,舞台空間感甚至比前兩套組合更立體,縱深的層次拉伸更極致。樂手,歌手,前排歌迷,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距離都能清晰呈現。SP1000銅版是我聽過的Astell&Kern便攜播放器裡面,聲場素質最高的一台。這套組合的亮點是寬廣的聲場與鮮明的層次。密度方面會比金菊花組合略微遜色,但比MR1略強,聲音感染力比前兩套都更好。第二首音樂,小提琴音色是三組搭配裡面最璀璨亮麗的,而且聲音相對最鮮活,可以用好聽去形容這套組合,但播放古典樂,我還是更傾向於嚴謹,樸實的金菊花。

—————————————————————————————————————————

產品對比

播放器:PAW-GOLD(樂圖)

MR1(享聲)

耳塞:Dream(DITA)

銀黃鸝(老人家音頻工作室)

LEGEND X(EMPIRE)

Mentor V3(UM)

音樂: 梁詠琪《AMOUR》

周華健《今夜陽光燦爛LIVE》

《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全集》

這次選歌並沒有選擇一些之前器材測評文章所慣常使用的音樂。我唱片架上的流行音樂基本以港台歌手為主,新的歌手我聽得很少。我收藏的唱片多數為1985---2010之間的音樂。而且偶爾會喜歡分享一些非主打歌,但我自己覺得又蠻好聽的音樂,比如接下來分享的第一首音樂,梁詠琪姐姐的一首國語歌,收錄在國語唱片《AMOUR》裡面的一首作品,不是主打歌,但旋律和歌詞我自己都挺喜歡,於是這次借著這篇文章,推介給大家。

~~~~~~~~~~~~~~~~~~~~~~~~~~~~~~~~~~~~~~~~~~~~~~~~~~~~

1. 梁詠琪《AMOUR》

正如上面說到,這是一首非主打歌,但我自己聽過,覺得蠻好聽的,所以這次選了作為試聽及對比器材的其中一首音樂,順便推介給大家。這首,收錄在梁詠琪姐姐2001年推出的國語唱片《AMOUR》當中的第七首音樂。第一次聽這張專輯,被裡面一首歌感動了,歌名叫,那一年我還在上大學。聽著隔壁宿舍同學放的磁帶,摸著自己手中從離學校不遠的五山商場里買回來的唱片。就這樣17年過去了.......所以喜歡的音樂,要毫不憐惜地分享出來。

2. 周華健《今夜陽光燦爛LIVE》

這是一張現場錄音的唱片,算是滾石唱片裡面,值得收藏的一張作品。現場錄音所營造出來的聲場寬廣,空間開闊。和錄音室版本的音樂比較,更真實,畢竟這裡使用的樂器全部是真樂器,而且現場的氛圍也不同,多了樂迷的歡呼和尖叫,音樂里要反映的信息量也截然不同。聽現場,對器材的要求也相對會更高一些。選來了這張現場錄音的最後一首歌,也是周華健早期的一首經典作品~。

使用音源:MR1(享聲)

—————————————————————————————————————————

MR1 + Dream

如果不去對比,你要我評價這套組合,我給它90分,Dream是一款頗挑前端的塞子,播放器的素質及控制力差一點都不行。扣掉的10分怎麼來的?畢竟人無完人,同樣機也沒有完機。這套組合,依舊是密度方面離頂級還差那麼一點點,當然,不要和A8,E888這類平頭塞比,Dream密度不如特斯拉動圈,MR1的聲音密度在頂級音源中也排在靠後的位置。

除了密度,那就是中頻與低音銜接的位置,聲音稍欠飽滿,這個問題和Dream的聲音特性有點關係。但總體而言細節,解析,分離等硬素質已經達到了動圈的頂級了。透明,晶瑩,鮮明,細緻這就是Dream給我的感覺。加上寬鬆的聲場,清晰的背景,這就是目前頂級動圈的水平。

所以這裡代表動圈耳塞上台比試的,我選擇了Dream。它並不全面,但某些素質項,它能達到目前的極致。人聲,流行類,用了一年半的Dream,畢竟它的聲音取向絕不是豐滿厚實,量感充沛的類型,我還是覺得女聲會比男聲更適合。而現場錄音的播放,擁有出色聲場和優秀的聲音分離度,讓這套組合能讓你聽到足夠豐富的細節,也基本能還原出寬鬆,開揚的舞台空間,但不足之處則在於低音略偏硬,量感和厚度一般。

—————————————————————————————————————————

MR1 + 銀黃鸝

老人家的塞子,中頻(人聲)都不會差,為何這麼說?我曾用過黑黃鸝,灰黃鸝,銀黃鸝這三款塞子,這裡即使是中頻偏薄,結像稍後縮的灰黃鸝,人聲也不難聽。而且老人家的塞子,中頻都有一抹獨特的修飾,不算重口味,但播放流行音樂,在聽感上卻頗為討好。或者也是產品長期在日本市場駐足,總結而來的一點經驗,把人聲做得好聽,取悅消費者,起到決定性的幫助。如果又讓我給這套組合打分,我打92分,理由,人聲聽感細滑精緻,聲場寬鬆平坦,細節優秀,聲音分離度高,素質與樂感兼備。

銀黃鸝雖為動鐵,但聲音一點也不幹冷硬。畢竟是頂級,硬素質其實都不差哪裡去,對比前面的Dream,銀黃鸝更強調的是均衡與細緻。把聲音的微動態做得足夠豐富,加上良好的中頻(人聲)樂感,讓你聽到高素質,且好聽的音樂。

和Dream一樣,亮點仍在聲場。但人聲處理手法這裡有點不同,銀黃鸝的人聲口型會比Dream稍微舒張,結像也較Dream略微靠前,聲音更親切。只要前端有足夠的驅動,銀黃鸝的低音其實也並不欠缺,而且量與質的平衡控制得頗為到位,至少這首音樂聽下來就是如此,當然,這個低音量,如果和一些大口徑動圈塞,或者低音澎湃,能量感十足的圈鐵塞比較,其實銀黃鸝低音會顯得相對單薄。第一首歌基本能完美駕馭,第二首現場錄音,低音收放稍快,聽感上稍偏薄。但聲場非常出色,橫向有足夠的寬廣度且邊界感不明顯。

—————————————————————————————————————————

MR1 + LEGEND X

這套組合是這裡試聽的幾套組合裡面,低音最豐足的一套。LEGEND X這款耳塞雖然只有七枚單元,但15999的身價卻能躋身世界頂級旗艦的行列。採用了2動圈+5動鐵的結構,低音沉穩有力,且量感充足,5枚動鐵則保證了LEGEND X能輸出足夠的聲音細節。

畢竟是圈鐵結構,動圈相對突出,人聲部分能清楚感覺到躲在低音背後,低音奏出,多少也搶過了人聲的風頭。不過話說回來,LEGEND X是我聽過的圈鐵耳塞裡面,聲音細節方面做到優秀的一款,而且低音的細節也不賴。這種低音強度充足的圈鐵,在戶外一些相對嘈雜的環境下使用,反而效果不錯,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環境嘈雜而損失了的低音。

兩首音樂下來,我個人更喜歡第二首歌的表現。第一首歌,畢竟是流行女聲,低音足,中低頻厚實反而在聽感上不夠突出女聲的質感。反而第二首歌,低音營造出來的氛圍明顯比其餘幾款更佳,當然,這僅僅是從個人聽感的角度去評價。坦白說,以我所接受的低音量感程度,LEGEND X的低音量是稍多了,第一首歌出來的低音甚至偏肥。但這款塞子才剛到十天,估計再用一段時間低音會收得更結實。

—————————————————————————————————————————

主角登場,把玩了半年才寫這篇分享,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到現在的第三代,Mentor V3的聲音對比前面兩代更為全面,補足了聲場偏窄的弱點,在中頻段增加了兩枚單元,重新設計的耳塞分頻,讓聲音變得更精細,準確,人聲的弱細節還原更清晰。低音的提升主要是下潛和聲音凝聚力等兩方面。Mentor V3是這個環節出現的所有耳塞裡面,最易驅動的耳塞。高性能模式的MR1能將它完全驅動。

十二單元,四分頻技術,單元組合為:4+2+2+4,已經能把音樂里的細節全部呈現。正如之前所說,對於我目前的前端及音樂搭配而言,這是一款基本沒有短板的耳塞。MR1高性能模式下的Mentor V3,火力全開,基本發揮出最佳狀態。亮點依舊是層次感,解析力,分離度以及聲音的通透性。聽感上,沿襲了過去Mentor系列樂感出色,聲音活生,層次鮮明等特點,在MR1上,這些優勢得以完全發揮。

兩首流行音樂里,三頻的均衡性是幾款耳塞裡面最佳,人聲清晰舒展,距離適中,配樂與人聲之間能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但又能讓你清晰地分辨出來,不含糊,不混亂,縱深清晰,空間背景乾淨。第二首音樂,雖然聲場的橫向寬度不及銀黃鸝,Dream寬,但所呈現出來的舞台空間並不狹小。出色的縱深感及層次感,讓Mentor V3重現的舞台空間依舊寬闊。

—————————————————————————————————————————

3.

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有很多個版本,以格雷米歐的版本比較出名,也是外界評價最高的一個版本。但我自己更喜歡古樂版的莫扎特小協,這裡分享給大家的是由已故指揮家霍格伍德指揮英國古樂學院演奏的版本。琴鳥小雙張首版。這個琴鳥推出的版本,加入了一些古樂器,如羽管鍵琴,並以古樂演繹方式去演奏的。古樂里的小提琴,聲音會更純粹,素淡,自然而加上羽管鍵琴的協奏,帶來另一種聆聽感覺,和傳統的室內樂版比較,更樸實無華。

使用音源:PAW-GOLD(樂圖)

—————————————————————————————————————————

PAW-GOLD + Dream

試聽第三首樂曲,由於時間關係,只從上面一眾頂級耳塞里,選出一款在這個回合繼續比拼。由於動圈耳塞還是有不少朋友關注,加上我自己也很喜歡動圈塞,所以這第二場較量,留下來的是代表動圈耳塞的Dream。看看這款號稱最佳動圈在古典音樂方面的造詣了。

這套組合,播放琴鳥的這張作品,稍微偏冷調了,速度感出色,小提琴散發出來的光澤,跳躍,靈巧,敏銳,以及出色的穿透力,一樣都不少,樂器也不貼臉,但遺憾的是低音收放過快,低頻所營造的氛圍不算突出,量感也偏少。然而這是一隻動圈耳塞啊......羽管鍵琴的聲音透明,清澈,有金屬質感,泛音的細節基本能清晰重現,但泛音亦不算多,收放比較快。這套組合的亮眼點在於寬廣的聲場以及透明的背景,空間表現力也不錯。不足則在於聲音的厚度,尤其低音部分。

————————————————————————————————————

PAW-GOLD + Mason V3

第二位登場的是Mason V3,UM目前售價最高的耳塞。按照(人們的)慣性思維,Mason V3就是UM目前的旗艦。前面幾家旗艦悉數登場之後,終於輪到UM的旗艦了,這個回合比一下室內樂。

十六單元,四分頻技術,上一個回合沒有出戰,循例也得介紹一下這款頂級動鐵耳塞。Mason V3對比上一代產品,在單元數目上增加了四顆動鐵單元,重新設計的分頻技術,讓Mason V3聲音還原度更高,細節更精準,變化明顯的是高音的延伸,以及高頻細節清晰度等方面。聲場依舊是寬廣且有良好縱深感。中頻的修飾也不多,但樂感上,對比二代稍微有提升。作為一個專業定製耳機品牌的頂級,素質當然差不到哪裡,至於聲音是否能俘虜高端玩家,那就看個人聽音感覺了。更多關於Mason V3的產品介紹,大家可以上去瀏覽他們的官方網站或者官方微博。這裡就不在文字上過於累贅報道了。

雖為動鐵,但這套組合播放此曲,並不算冷調,相反聲音頗為中性。記得之前曾經用Mason V2經過此曲,感覺琴聲還是偏干,這次用Mason V3試聽,聲音偏乾的問題得到了改善,聽感上能感受到古樂的自然,樸素,但又不失細節和層次。這套組合的特點是聲場空間非常大,寬度深度俱佳,難得的是,在如此寬廣的聲場空間里,樂器的空間分布有序,而且層次鮮明,不像某些耳機一樣,光是聲場大,聽起來會空蕩。

—————————————————————————————————————————

PAW-GOLD + Mentor V3

主角再次登場,金菊花+Mentor V3+室內樂,是我平時聽古典唱片的主力組合。有人問,這組合不會刺激?這樣說吧,只要聲音中正,不是那種刻意拉高頻,增加聽感刺激性的錄音,這套組合的聲音非常好聽。但既然寫到這裡,也會盡量客觀去對比另外兩套組合帶來的感覺。

我的Mentor V3是定製版,之前對比過定製與公模兩個版本的差異。公模的高音會更亮一點,低音的厚度和能量感則不如定製版強。聲場空間方面,定製版更圓一點,橫縱比例更均衡。細節,解析,分離,等一些硬素質,兩者差距不會太明顯,而層次感方面,我會覺得定製更好一些,聲音所表現出來的立體感也更強烈。所以這裡用定製版Mentor V3對比公模版Mason V3貌似有點不公平。遺憾我沒有公模版Mentor V3,所以只能以定製對比公模。

循例還是先說說這套搭配的聽感,金菊花下的Mentor V3,聲音細節感非常豐富。主音小提琴有適度的距離,但樂器的形體感飽滿,聲音光澤,透明,清澈,躍動變化起伏間,即使是微動態也很清晰。小提琴靈動纖細,琴音一點也不幹,也不甜膩,音色剛好,聽感親切,活潑,有感情。協奏的弦樂組及羽管鍵琴和主音小提琴彼此間能清晰分離,但群奏時又能融洽地結合在一起,層次鮮明,錯落有致。聲場寬度不誇張,但空間感也並不小。聽完前兩款,再聽Mentor V3,你會覺得橫向聲場稍微收窄,但聲音的縱深感卻拉伸出來了。

—————————————————————————————————————————

對比

單獨試聽都寫完了,寫在聽音感覺最後的這部分,來個三塞對比吧。作為各自品牌的頂級,Mason V3和Dream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都能代表各自品牌最高的聲音水準,這樣的較量才有意思。

Mentor V3 對比 Dream

兩款都是頂級耳塞,動圈的Dream擁有動圈耳塞裡面鮮有的透明,精緻,寬鬆的聲場,而且聲音速度感在動圈塞裡面算是一流水準了,兩款耳塞播放這首莫扎特小協,在聲音密度上,Mentor V3會比Dream更優秀,聲場寬度則是Dream比Mentor V3更寬一些。空間感的呈現也略有不同,Mentor V3所重現的一個聲場空間會更趨向圓形,而Dream的聲場空間則更突出橫向寬度。其它硬素質,如細節感,解析力,線條清晰度,結像清晰度等,兩者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另外,對於主音小提琴的結像,相對於Mentor V3,Dream會略微靠後一點,形體感也較Mentor V3小一點。琴音不如Mentor V3活躍,舒展。

Mentor V3 對比 Mason V3

記得在兩款耳塞還沒上市的時候,我曾經向UM耳機借過試聽樣機做了一次簡單對比,那時候還沒正式上市,如感興趣,大家可以翻一下之前我發在耳機俱樂部的帖子

回到本文,這場較量相信有很多對UM第三代旗艦感興趣的朋友,會比較關注。了解UM耳機的朋友,大概也聽說過,自第一代就一直並存的兩個重量級型號:Mason和Mentor,其實在產品定位上,有著兩種不同的屬性,而並不是說誰比誰更強更優勝,Mason單元數上面比Mentor多,聲音風格更趨平淡,自然,耐聽。是需要用時間去適應和尋味的一款頂級耳塞。反過來,Mentor這是一款一耳朵能讓你有喜悅的塞子,素質出眾,聽感取悅,樂感明快。是萬金油塞,播什麼歌都不會難聽,而且很容易被它吸引住。但也有朋友嫌它過於鮮活,解析力及透明度高,線條清晰細緻而導致耐聽度不如Mason。我的看法,兩款塞子各有各的路數,但論素質,都是頂級水準。沒有誰更好,只有誰更適合。

當然,也有人和我說Mason在足夠驅動力的機器下,比如台式設備,聲場完全打開,空間感,聲場,立體感秒Mentor,這一點我是不敢苟同。首先,作為隨身設備,如果便攜播放器推不好,弄個小耳放捆綁也搞不定,那就廢了一般了,再好的聲音拿回去室內用?室內我為何不同耳機箱子?至少以我的使用習慣,我是無法認同的。隨身下,包括上便攜放,Mason經歷了前兩代,也沒有能完全把Mentor拋在身後,這一代也不例外。所以那些拍拍腦袋或者聽了一耳朵就過來嚷旗艦強太多的,大家當笑話看看就好,別較真。

整首音樂下來,所營造出來的空間維度上,的確是Mason V3更有優勢,大聲場帶來出色的空間寬廣度,寬鬆,舒展的聽感,而且關鍵是聲場大起來也不空。三款耳塞裡面,Mason V3的聲場是最好的。在細節清晰度方面,Mentor V3還是會稍微佔先一點,畢竟這是Mentor V3一向以來的強項。但對比之下,該有的細節,Mason V3也不缺失。聲音層次感方面,兩款耳塞都達到優秀水平。

聽感上,由於聲場橫向寬度的差異,所以你會感覺到,Mentor V3的樂器遠近距離,縱深感和空間感會更強烈些,聲音的包圍感更明顯。這是由於兩款耳塞聲場寬度的差異所帶來的不同感覺。

如果從聽感上去對比,Mentor V3的聲音依舊會比Mason V3活潑。你就拿主音小提琴的演奏來比較就很清楚了。Mentor V3的跳躍感很明顯,聲音靈動,飄逸,透明。Mason V3對比上代提升了高頻的細節和延伸,播放這類弦樂,聲音的亮度也適度提升了,小提琴拉奏中的一些微弱細節還原更清晰了,但聲音的活生感方面依舊和Mentor V3有差距,相對於Mentor V3的活潑,鮮明的風格,Mason V3更內斂,從容,但正如上面所說,音樂有時候還是需要一點平靜中的波瀾。這次Mason V3做到了。在推力完全勝任的播放器上,Mason V3能發揮出應有水準。搭配金菊花,聽感和Mentor V3依舊呈現兩種不同的風格,素質也是各有勝手,但室內樂,Mentor V3依舊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我看來,這套音源搭配,播放這首音樂,是平手的對決。

這代Mason V3,感覺到UM在努力要把它做成全能型旗艦,聲音的鮮活感比前代有所提升,尤其是高音部分,在細節,延伸都有了明顯進步的同時,樂感也有了改善,不再是那麼平淡無奇的聲音。過去燒友們詬病Mason V3聲音太平淡,高音稍偏暗等問題,這一代都得到了明顯改進。其實啊,有時候平靜的音樂里,偶爾帶點波瀾也是好的。相比之下,UM投入在Mentor V3身上的改進其實不如Mason V3大。那麼是否他們覺得前一代的Mentor V2已經足夠優秀呢?或者說,UM把重心放在了Mason V3身上,要真正把Mason扶植到真正品牌標杆的位置上呢?我的理解會偏向後者,畢竟這一代,兩款產品的差價拉得更開了。但如果拋開價格,給兩款耳塞你去盲聽,你會發現,喜歡Mentor V3,多半是喜歡聲音鮮明,活潑,線條清晰,且有一定音樂氛圍感的玩家。而喜歡Mason V3的,則喜歡聽感相對中正內斂,柔和自然,平實中帶點溫暖的玩家。沒有誰比誰更強,同樣是細分了兩條不同的路線。如何取捨?得看搭配,看音樂類型,看自己口味了。

—————————————————————————————————————————

個人評價

評分標準:差(D-/D/D+),一般(C-/C/C+),良好(B-/B/B+),優秀(A-/A/A+),極致(S-/S)

包裝:B+(低調的黑色盒子,包裝及內格設計簡約實用)

外觀:樹脂耳模,這裡不作評分

做工:A-(優秀的做工,耳模光潔度高)

佩戴:A+(3D掃描的耳模貼合度一流,佩戴完美)

隔音:A+(優秀的隔音,佩戴後,打開音樂基本能隔絕外音)

線材:B(外觀彪悍,手感偏硬,音質不如訂造的升級線)

配件:A(鈦金屬耳機盒,奢華,值回票價)

便攜:B(畢竟定製,耳模有一定體積,加上線也粗壯)

驅動:B+(良好的驅動性,但對前端也不是沒有要求,建議為它配一台好音源)

聲音:S-(極致的聲音,細節感,層次感一流,幾乎沒有短板的耳塞)

寫在最後......

對比完幾款不同單元屬性及結構的頂級耳塞之後,回過頭來評價我的定製版Mentor V3,我覺得除了聲場的橫向寬度,其它素質根本不亞於甚至超越其它幾款對比的塞子。甚至這麼說,這就是一款具備旗艦水準的頂級便攜耳塞。當然,如果你會問,公模版Mentor V3的音質也會這麼好嗎?記得當時活動上對比過,公模版在聲音的縱深感,立體感方面會差些,但高音部分會更明亮些。定製反而在低音的下潛方面做得更極致。

如果不介意它的售價並不是自家品牌裡面最高者,喜歡鮮活,明快,細節豐富,線條感清晰的風格,且前端有出色素質去駕馭耳塞的,值得考慮這款頂級產品。另外,Mentor V3對於音樂的適應性也非常全面,或許除了大場面,大編製的交響樂,其它錄音基本都能演繹得遊刃有餘。

看到這裡,也希望我的文字對一些想要了解這款耳塞的朋友帶來一點微薄的幫助。聽感每個人都有差異,就像吃菜的口味,有些人喜歡吃辣,有些人喜歡清淡,有些人喜歡味道濃郁。找對適合自己口味的菜才是關鍵。

購買理由

把玩過第一代,第二代,最後在展會上試聽了第三代之後,再升級。

購買理由:調音,風格,素質能滿足我聽音需求。

外觀展示

使用感受

做工精良,佩戴貼合,音質極致,算是目前最滿意的耳塞。

總結

優點:做工精細,佩戴貼合。

對音樂風格的適應性全面,樂感出色,音質優秀。

缺點:導管不易清潔,油性耳道分泌物要特別注意,耳垢調入耳塞。

dB-Go旋鈕沒有刻度線,不易控制調節旋鈕的尺度。

原配線做工一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大法給你安靜的世界—SONY 索尼 WH-1000XM2 藍牙降噪耳機開箱
多個小愛同學的使用體驗及吐糟,附MI 小米 小愛音箱mini 智能音箱開箱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