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平台都支持的文件傳輸軟體——Send Anywhere

全平台都支持的文件傳輸軟體——Send Anywhere

傳輸文件是我們生活中的剛需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通過硬體(例如軟盤、U盤)傳輸逐漸被軟體傳輸取代。

相比硬體傳輸,軟體傳輸具有許多優勢:

l不容易成為病毒傳播的介質;

l不受距離限制;

l不受介面限制。

常見的軟體傳輸方法

包括 QQ 、 Airdrop 以及各類網盤。

1. QQ

QQ 是國內使用度最高的客戶端之一。自帶文件傳輸功能,雖然表現穩定,且引文國內用戶基本都使用 QQ ,兼容性強。但 QQ 傳輸文件對於某些文件支持度不高。macOS 用戶常見的提示「不支持此類文件」…

2.Airdrop

在蘋果生態中,Airdrop 是許多被遺忘的神奇功能之一。藉助蘋果設備間的 Wi-Fi(無需接入互聯網)和藍牙,可以方便的共享各類資料。但缺點也非常明顯,第一,不支持非蘋果設備。第二, 需要在 Wi-Fi 的有效接收範圍內。

3.各種網盤

某度、某浪原本都提供了容量可觀的網盤,某度現在也是許多資源網站的首選分享網盤。但文件等關鍵的信息首先得上傳到伺服器,才能轉化成鏈接分享給別人,不由得讓人想起各種門來。

如果你有以上的困擾,那麼你一定要嘗試下 Send Anywhere 這款軟體。

什麼是 Send Anywhere ?

Send Anywhere 是一個免費的跨平台傳輸軟體,使用不受平台和文件大小的限制。由 Estmob 公司開發。Send Anywhere 小巧、功能完善。

兼容平台廣,選擇多樣化

Send Anywhere 的平台兼容很廣,手機端、電腦端與網頁端的都有覆蓋到,而且還是多方面的覆蓋。

(手機端)

移動端除了對常見的 iOS 及 Android 的支持,還支持 Windows phone,更有對 Amazon Kindle 的支持。

(電腦端)

電腦端,則是同時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三大系統,還有 Outlook 插件。

(網頁端)

除了手機端跟電腦端的應用下載之外,它還支持網頁版的。對於不經常使用下軟體,不想安裝應用占內存的小夥伴來說是一大福音。各種插件很齊全,可以兼容 Chrome、Outlook 等平台。

因此用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保證了可以從任何平台下載到你分享的資料,大大強化了傳輸體驗。

簡單操作即可分享文件

Send Anywhere 的分享文件操作非常的簡單、有趣,因為是通過 6 位數的密碼、二維碼跟鏈接進行分享,而且它並不需要登錄註冊就可以使用了。

(上傳文件)

把文件放 Send Anywhere 上,點擊分享會出現一個 6 位數的密鑰或二維碼,而接受文件的人僅需在設備中輸入密鑰,或掃描二維碼即可下載到被分享的文件。

(6 位數密鑰&二維碼&鏈接)

至於鏈接分享,則有點像平常會使用到的各種網盤,所以鏈接分享在 Send Anywhere 上也是需要註冊登錄的。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 Send Anywhere 可分享的文件大小為移動端不超過 100 GB,桌面端不超過 300 GB,不由的想起某盤總是提示單個文件不能超過 2 GB。

分享內容還可以是「聯繫人」

Send Anywhere 除了能夠在設備間傳輸照片、視頻和文件,還在移動端提供了發送聯繫人選項。

不同平台間的聯繫人傳輸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案,除了各大廠商在預裝系統主動適配外,Android 和 iOS 用戶間的聯繫人無法互相直接傳遞聯繫人名片,但通過 Send Anywhere 可以以 vcf 格式直接分享,接收設備直接點擊 vcf 文件即可儲存聯繫人。

隱私安全那麼重要,所以它也提到了

對於這類上傳/下載類的應用,總會擔心文件的泄露等問題,而 Send Anywhere 也對隱私保護特別進行了聲明:

譯文:使用 6 位密鑰進行文件傳輸的方式,可直接在兩台設備之間傳輸文件,此方法不會將文件存儲在伺服器上,所以無需擔心文件泄漏。

通過鏈接共享的文件將會被暫時上傳到伺服器,但所有文件都經過加密和存儲,從而防止外部攻擊和泄漏。 存儲的文件在到期後自動從伺服器中刪除。另外,在傳輸時,文件會被加密,從而保證正在傳輸的文件的內容不會泄漏。

此外,Send Anywhere 不會永久保存你的資料,通過數字密鑰和二維碼分享的文件只會保存 10 分鐘,而鏈接分享的資料可以保存 48 小時。超過規定時間內沒有接收文件,數字密鑰、二維碼跟鏈接這些就會失效,需要重新分享。

寫在後面

Send Anywhere 是一款小巧好用的文件傳輸利器,具有全平台兼容和對隱私良好保護的特性。滿足普通用戶的絕大部分需求,有需求的各位可以嘗試下。如果小內存用戶覺得安裝麻煩的話,網頁版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減少對內存的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 的精彩文章:

全自動化生產的 Tesla 為什麼 Model 3 製造速度這麼慢呢?
你知道嗎?小程序里藏有一款簡單版的「一個木函」

TAG:ZEA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