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山文化-骨器

紅山文化-骨器

骨器:紅山文化時期的骨器(包括角器、牙器和蚌器)十分發達。骨器種類繁多,器形規整,加工精製,是當時人類主要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主要器形有:耜、鏃、哨、鑿、錐、鏟、針、匕、刀、笛、簪、管、飾物、魚鏢、棱形器、鐮形器、器柄和蝶形器。

不少骨器莫可名狀,更不知其用途。

製作骨器的工具為玉遂質刮削器。

製作骨器的原料有大型哺乳類動物的肢骨、角、牙、禽類的肢骨,魚類的脊椎骨、牙齒和爬行動物的背甲以及人的肢骨及蚌殼類等。大型生產工具骨耜大多取其自然原形,通過稍加切割、琢鑿等方法簡單加工成形。

骨鑿、角鑿、角錐、管形針僅在刃部精磨成器。骨鏃、骨錐、骨針等則截取動物肢骨之一段,經縱向切割成條狀材料後再精工磨製成各種較規整器形、骨匕、鐮形器、刀形器等則大多採用剖、磨相結合的加工技術。管形器則多切割截取鳥肢骨,再經鑿孔或精磨而成。而裝飾用的骨器,將動物的角、牙、魚脊椎骨等經切割、精磨、刻劃、鑽孔等工序完成。

在部分生產工具的柄部和生活用品的某些部位往往有裝飾圖案,以刻劃弦紋與斜線組成的各種幾何形圖案最為普通。也有少數陰刻以鳥或其他動物為主題的較複雜的圖形。鑽孔技術較發達,也習慣用圓窩紋作裝飾的,如有的以圓窩作為圖案的中心,或中心圖案周圍的對稱裝飾也有以圓窩作為動物的眼睛,更有用細密的小圓窩組成動物的全身的。骨鏃的數量較多。在紅山文化時期的器物中,骨器的存世量較之石器少得多。酸性土壤使骨木器等有機質器物不易保存,是造成骨木器存世量不多的根本原因。

鑒別骨器的重要依據是骨器上的「絞蝕痕」。觀現在的紅山文化時期的骨器大部分表面留有似小蚯蚓走泥後留下的凹痕,這種凹痕在陶器上也經常見到。而在石器、玉器上皆未見蹤跡。在骨器上這些凹痕的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在同一骨器上有疏有密。而在不同骨器上卻時有時無,或一面有一面無。或在圓形骨器上一周皆見。其時這些細小的凹痕是某些植物根系在生長過程中附在骨器的「蝕咬」痕迹。其生成的原因為:動物骨骼成分70%左右為鈣、磷等礦物質,和富含膠原蛋白的有機質,這些物質在水、土壤、細菌等物質侵蝕過程中,必然使其埋葬點上生長的植物的根系被其豐富的營養所吸引——將其包裹並吸吮其營養。從而留下了「絞蝕痕」現象。因此有:「無此紋者未必是假,但有此紋者必真」的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英語朗讀三步法
越簡單越快樂!白色簡約裝修效果圖賞析,把實際面積大10㎡!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