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首次發現「秘色」字樣

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首次發現「秘色」字樣

歡迎關注「文博中國」!

▲ 「羅湖師秘色木宛」字樣匣缽

繼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窯址於去年獲得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2017年,發掘隊對該窯址繼續進行了發掘。其中在一件瓷質匣缽上發現了「羅湖師秘色木宛」六個字,「秘色木宛」三個字與法門寺地宮衣物帳上的文字完全相同。這不僅是在窯址上首次發現了「秘色」字樣,同樣也再次證明瓷質匣缽就是燒造秘色瓷的重要窯具。「秘色瓷」這個概念不僅存在於當時的文人以及包括宮廷在內的上層階層中,作為窯工,亦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是秘色瓷器。

▲ 發掘區俯瞰

此外,2017年上林湖後司嶴的發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上林湖是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也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時期全國的窯業中心。後司嶴窯址位於上林湖中部的西岸邊,是上林湖越窯遺址中最核心窯址,產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質量精、種類豐富,也是唐五代北宋早期秘色瓷最主要燒造地。2015至2016年對後司嶴編號為Y66窯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揭露包括龍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在內的豐富作坊遺迹,清理了厚達4米多的廢品堆積,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內的大量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精品,基本解決了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的生產問題。

▲ 北宋陶質匣缽與精品青瓷

為了探索北宋越窯以及唐代早中期越窯的面貌與燒造工藝,2017年對窯爐兩側下坡的堆積進行了發掘,其中東南坡布10×10米探方1個,西南坡布10×10米探方3個。同時,為了進一步了解後司嶴整個朝南山坡的窯業堆積與窯爐的數量及分布情況,在Y66的西南下坡往西近東西向布10×10米探方5個,基本橫貫整個隆起的山坡,這部分堆積原先調查時編號為Y64號。整個發掘面積共計900平方米。

Y66西南坡是此次發掘的重點。主體堆積均屬於北宋早期,文化層非常豐厚,最厚處已近6米,由於上林湖水位已超過發掘的最低位置,因此三個探方均沒有能清理到生土層,實際的文化層厚度當超過6米。地層中以大量的窯具為主,主要是各種類型的匣缽、少量的墊圈與支燒具。出土的北宋青瓷產品非常豐富,包括碗、盤、碟、罐、盆、洗、執壺、瓶、盞、盞托、套盒、盒、爐、貫耳瓶、塤等,同一種器物又有多種不同的造型,許多器物體量巨大。

流行複雜的紋飾裝飾。多位於大口類器物如碗、盤、缽、盆、盤等的內腹或內外腹,小口類器物如執壺等的外腹以及器物的蓋面、唾壺的盤口、盞托的寬沿等。以細劃花為主,紋飾纖細工整,線條清晰有力,細巧而不失力度,剛柔結合。部分器物的外腹出現凸蓮瓣紋與凸蕉葉紋,葉瓣均較寬短而有力,刻劃的刀法洗鍊,遒勁有力,外輪廓線粗而清晰。細劃花的題材主要是花卉與禽鳥,有鳳凰、龍、白鷺、孔雀、鸚鵡、蝴蝶、纏枝花卉、蓮荷等。飛鳥類多成對出現,鳳凰、孔雀、鸚鵡多首尾相接成盤曲狀,回首顧盼凝視、眉目含情,雙翅微張作欲迎還羞狀,長尾飄逸靈動;蝴蝶則相對出現,幾乎完全對;鴛鴦作多與荷葉共同出現,一般四張側視荷葉對稱構圖,葉面莖絡清晰,荷莖相連,四葉中心單只鴛鴦作昂首張翅雀躍狀。龍則多作團龍狀,龍首在中部,圓眼外凸,對銳角高聳,張嘴長舌外卷,三爪長而尖銳,威嚴但不失柔和。花卉則多為纏枝牡丹花,也有蓮荷。海濤紋出現,一種是純海濤紋,另外一種是與龍結合,龍首隱藏在洶湧的海浪中。鏤空裝飾較少,一些大型薰類器物的蓋作鏤空的纏枝花卉狀。極少量的執壺類器物上有人物故事題材的裝飾。總體上看所有的紋飾均動感十足,張力外揚,禽鳥類多作振翅欲動狀,花卉類則莖條蜿蜒盤曲,遒勁有力。

▲ 北宋早期對鳳紋

▲ 北宋早期龍紋大盤

使用陶質匣缽與墊圈單件墊燒或匣缽內多件疊燒。

胎釉質量較晚唐五代整體下降,胎質變粗,釉色以青黃為主,少量高質量的器物與秘色瓷接近。這批高質量的器物主要出土於北宋皇陵、遼代祖陵、遼代公主與貴妃墓等最高等級的墓葬中,是重要的宮廷用瓷。說明北宋早期上林湖地區仍舊沿襲晚唐五代宮廷用瓷生產地的傳統,燒造高質量的瓷器。

這一時期的地層中出土多件「太平戊寅」款,因此其時代主要在北宋早期前後。

Y66東南坡上文化層為晚唐時期,下文化層則為早中唐時期。下文化層器物種類比較簡單,以碗為主,亦有罐、盤、盞、執壺類器物。早唐時期主要特徵是內外半釉的器物與基本滿釉、外腹施釉不及底的器物共生,胎釉總體比較粗,夾雜有少量的粗砂。器型上基本為平底或餅形底。釉色青黃,釉面玻璃質感強而缺乏瑩潤感;中唐時期則半釉完全消失,並出現底足亦施釉的內外滿釉器物。除平底外,出現了玉璧底碗,底足較大。胎釉質量明顯進步。

▲太平戊寅款

Y64主體堆積為晚唐五代時期,產品面貌與Y66基本一致,帶「秘色」字樣的匣缽即出土於這一區域。新發現窯爐一條,長不足20米,唐宋時期的越窯長度基本穩定在50米上下,而這種長度的窯爐屬首次發現,拓寬了對唐代窯爐的新認識。

產品包括普通青瓷與秘色瓷兩種。秘色瓷的產品種類相當豐富,以碗、盤、缽、盞、盒等為主,亦有執壺、瓶、罐、碟、爐、盂、盞托等,每一種器物又有多種不同的造型,如碗有花口高圈足碗、玉璧底碗、玉環底碗等,盤有花口平底盤、花口高圈足盤等。胎質細膩純凈,完全不見普通青瓷上的鐵鏽點等雜質;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勻,釉面瑩潤肥厚,達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均為素麵,以造型與釉色取勝。

▲燒八棱凈瓶的秘色瓷與匣缽

發現了少量內腹施滿釉而外腹完全不施釉的器物,胎質細膩,內腹釉面非常瑩潤,刻劃紋飾精美,與隋至初唐時期施半釉的器物質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仍舊屬於精品瓷器的範疇。在法門寺地宮中出土兩件器物內腹施釉,外腹為黑漆與金銀平托,推測此類器物外腹應該是不施釉的,此次發掘出土的外腹不施釉器物應該就是用於製作此類器物,這在窯址中屬於首次出土。

▲秘色瓷與匣缽

窯具包括陶質與瓷質兩種:陶質主要是匣缽與少量的支燒具;瓷質窯具主要是匣缽與匣缽蓋,少量的墊具。匣缽主要有M型、缽型、筒型與直筒型等,均大小不一。

▲碗內腹

此外,2017年上林湖越窯保護展示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上林湖越窯遺址博物館、荷花芯現場保護展示工程均完成並對外開放,「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得到國家文物局正式授牌,一處集研究、保護、展示、教育、休閑為一體的全新文化遺產正逐步呈現於世人眼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鄭建明  謝純龍  張馨月  謝西營)

編輯:陳 梅

《中國文物報》2018年5月18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中國 的精彩文章:

交流 思考 碰撞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中國人民大學站紀實
浦市——從遠古走來的湘西名鎮

TAG:文博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