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型糖尿病兒童要上幼兒園了,怎麼辦?

1型糖尿病兒童要上幼兒園了,怎麼辦?

昨天在門診,遇見一位1型糖尿病患兒的母親,問我:

幼兒園不接收1型糖尿病患兒,怎麼辦?

如果孩子入園,做為家長又該如何處理?

這些問題,說實話,有些已經超出我做為一個普通醫師所能解決的能力範圍。

詢問了一些同道,針對這種情況,謹提出如下建議(更多時候需要政府、社會層面的解決)。

一、家長需要和幼兒園告知小孩病情嗎?

要。

如果隱瞞病情,其後果可想而見。

老師如果不了解小孩病情,就會讓小孩和其他小朋友參加集體活動。

如果運動量過大,可能導致小孩低血糖。

如果課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點心,可能導致小孩高血糖。

這些都會給1型糖尿病患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因此,必須向幼兒園告知小孩病情。

二、如何和幼兒園老師溝通病情?

有效的溝通需要家長和幼兒園之間做許多的前期聯繫工作。

(以下是我個人的幾點建議)

1、首先坦承病情;

2、心平氣和,理性溝通,不要打悲情牌,給老師留下負擔;

3、提前與幼兒園簽好免責聲明;

4、需要用5~10分鐘時間準備,向老師講明什麼是1型糖尿病,以及在幼兒園裡老師需要注意的事項。

其實在幼兒園的關鍵就兩點:一是強調低血糖的及時發現與處理;二是小孩不能隨意吃零食。

三、家長應該做什麼?

我有時看到某些文章里個別專家說:1型糖尿病小孩可以同其他小孩一樣地正常生活學習。

我想這位專家的話有失偏頗!

1型糖尿病患兒,怎麼會和其他小孩一樣?飲食要控制、運動要控制、還要經常測血糖,這都是必須直面的現實。

他怎麼能了解家長的心中之痛?1型糖尿病給患兒本身和家庭帶來了多大的負擔?!

做為糖尿病患兒的家長,要付出比普通家長多出數倍的精力!

譬如,對於準備上幼兒園的患兒來說,我個人認為家長應該做的事情就有:

1、必須要有一人不上班,專門負責小孩的治療(大部分是媽媽)。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建議媽媽就在幼兒園裡工作。

2、媽媽要給孩子準備食物,而不是由幼兒園準備。

因為碳水化合物必須定量,在幼兒園裡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3、媽媽中午要去幼兒園給患兒注射餐時胰島素。

去幼兒園注射午餐前胰島素時,建議詢問老師上午有無較多的體力活動。如果有,則要注意減少餐時胰島素用量。

4、媽媽要掌握1型糖尿病患兒的血糖控制範圍。

家長都想把小孩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

這是錯誤的!

鑒於目前的治療水平以及社會的支持力度,我們建議對於兒童1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是:

在不出現低血糖(或偶爾出現輕微低血糖)的前提下,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於

這與成年人的糖尿病治療目標有很大不同,其原因在於小孩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如果嚴格控制血糖,極容易出現嚴重低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

餐前血糖5-8mmol/L

餐後血糖5-10mmol/L

(建議餐後血糖比相應餐前應高2-3mmol/L,如果餐後血糖與餐前血糖水平相同,甚至更低,很容易出現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睡前血糖6-10mmol/L

凌晨血糖5-9mmol/L

(凌晨血糖適當放寬,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預防夜間低血糖)

5、媽媽要和幼兒園的老師密切溝通聯繫

這種密切關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沒有小結,做為一個普通的糖尿病科醫師,實事求是地說:

我感覺到自己力量非常菲薄,可能還是沒法幫助這位家長解決多少的實際困難。

真誠希望社會、政府能多關注1型糖尿病患兒群體。

我也希望做為糖尿病患兒的家長,能夠用積極的心態,科學的方法,堅強的意志去戰勝生活帶給我們的挑戰。

願:嘉穎健康成長!

願:天下和嘉穎類似的小朋友健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日本研究稱,β受體阻滯劑增加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
女性發生糖尿病,與哪些性別特異性的因素有關?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