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發動機專題】中國航空科技和航空發動機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段認知彎路

【發動機專題】中國航空科技和航空發動機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段認知彎路

原標題:【發動機專題】中國航空科技和航空發動機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段認知彎路


在今天中國百姓的眼裡,航天技術比航空技術難多了,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也比中國航空大多了;甚至在國家層面上,有「航天日」卻無「航空日」。這首先歸因於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航天科技的戰略意義;但客觀上,也有軍用航空因保密原因無法更多披露,以致公眾無法真切了解所取得的進步,客觀認識所面臨的困難及其造成的原因。本文介紹關於我國航空科技和航空發動機發展歷史進程中,一段認知的彎路,旨在總結經驗教訓。在新時代里,在中央號令下,切實加快同樣是戰略高科技的航空科技的發展,加快航空產業、特別是民機產業發展,下大力氣攻克航空發動機的瓶頸制約,以實現航空強國的偉大夢想。



長征五號


殲20



航天日宣傳海報


歷史的遺憾


當我們回首與中國航空事業相關的歷史進程時,不能不說我們今天的困窘來自歷史的遺憾。


1956217日,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鼓勵,回國不久的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從當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的現實情況出發,認為應集中力量發展火箭和導彈。其後,中央在進行一系列調研討論後,把航空航天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在統籌飛機發展(照蘇聯的改進圖紙仿製生產)時,將注意力先行集中於突破導彈和火箭。



左一為錢學森先生


歷史證明,中央的兩彈一星戰略決策完全正確。這一決策大大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們贏得了寶貴的戰略緩衝期。但遺憾的是,在以後的一個長時間裡,在作為突破口的導彈和火箭取得重大進展時,未對航空科技發展進行整體規劃,使飛機、特別是發動機的自主研發缺乏戰略牽引和推進。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而同期蘇聯發生的情況同樣值得我們回味。上世紀5060年代,蘇航空工業水平不遜歐美,如繼續關注航空發展,應能研製出性能比肩西方的飛機與發動機。但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忽視航空,造成航空遲滯不進,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當意識到必須奮力急追,重返航空大國地位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27的研製坎坷曲折,推重比8.0發動機研製也歷盡艱辛。



蘇-27


兩彈一星成功之後,本應把全面推動航空發展提到日程上來,遺憾的是,航空的地位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在持續下降。以至連航空是否高技術都成了問題。在20世紀中葉全球性要導彈,不要飛機的浪潮中,國內一些專家也認為,導彈可以替代軍用飛機。軍用飛機只是一種常規武器,航空技術只是保障常規武器的常規技術。在這種意見的影響下,我國科技界長期把航空排除在高新技術之外。



V-2導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研製的世界上第一種彈道導彈


1995年下半年,在《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徵求意見稿)》中,再次將航空技術排除在高新技術領域以外,引起廣泛的異議與憂慮。中國航空學會在時任理事長朱育理和副理事長張彥仲領導下,組織研究航空技術屬性,並據此向中央建言。922日,王大珩、師昌緒、馬賓、高鎮寧、庄逢甘、張彥仲、顧誦芬等7位知名學者、專家,聯名向中央書信陳情,闡明航空技術確屬高技術的理由。


專家們認為,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軍、民用航空器的性能發生了質的變化,航空技術飛速發展;海灣戰爭充分證明空中力量在現代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航空工業對國民經濟的先導作用也十分突出,對國家冶金、橡膠、石化、輕工、電子、機械等基礎工業部門的帶動作用日漸顯著。從現實情況看,我國航空技術與國外航空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如再不把航空技術抓上去,我國將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存在嚴重的危機,在軍事上將陷於被動挨打的困境,國內民機市場也將被國外佔領。


海灣戰爭中法國使用的幻影F1戰鬥機



海灣戰爭中美國使用的F-14戰機



海灣戰爭中美國使用的F-18大黃蜂戰鬥機



海灣戰爭中使用的龍捲風戰機(英、法、德)



海灣戰爭中使用的美洲豹戰鬥機(英、西、法)

中央聽取了業界的強烈呼聲,終於將航空列進了國家需重點發展的高技術領域。在1996317日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我國2010年遠景目標發展綱要中明確:要把握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重點開展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方面的高新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此,航空高技術地位在我國方予確立,其時已步入20世紀末。


整個航空技術在長時間裡都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作為航空器配套分系統的發動機,處於什麼位置,更可想而知。我們欠的賬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缺的課也實在是太多了。不能不說,這是歷史的遺憾。


發展航空發動機應該形成的共識


人的認識有時很奇怪,當初說航空太難了,所以先發展火箭導彈。等火箭導彈有所突破了,怎麼航空倒變成一般常規技術了?當我們今天充滿詩情地說航空製造業是現代工業之花,說航空發動機是皇冠上的明珠時,怎麼連它的高科技屬性都長期得不到承認。我們認識上走的彎路太遠太大了,而認識和理念上的偏差,直接導致戰略誤判和規劃缺失。


欠賬終歸要還,缺課一定要補。航空發動機的今天就是吞下這顆歷史苦果後造成的。終結歷史的遺憾,需要我們堅定地形成以下共識,今後無論發生什麼樣的風吹草動,千萬不要再動搖。

  • 航空發動機太重要了,如果不解決這一瓶頸制約,我們的航空武器裝備,就像被綁在別人的戰車上;我們或是航空大國,但永遠不能成為航空強國,我們將至多是一個跛腳的巨人。
  • 我國航空發動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整體上相差一代或一代半,在時間上大致落後20年,填補空白,提升性能,加速追趕,時不我待。
  • 航空發動機產品太複雜了,其綜合難度在當今的工業產品中,無出其右。
  • 航空發動機的技術覆蓋寬、涉及面廣、內容博大精深,在當今的科學技術體系里,是當之無愧、應列前位的高新技術。
  • 世界航空發動機科學技術發展神速,我們既要在傳統發動機領域負重前行,急起直追,又要重視基礎研究,自主創新,另闢蹊徑,彎道超車,否則我們會被拋得越來越遠。



上述這番話,絕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痛感:只有對歷史做出實事求是的反思、形成真正符合發展規律的共識,方能同心同德向前看,制定應對之策,找出正確的發展之道。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航空知識》2018年第6期張聚恩先生的「中國航空發動機現狀、癥結、差距」一文。


後續將在《航空知識》雜誌及公眾號上推出張聚恩先生關於航空發動機的系列文章,敬請期待!

聲明:圖片和視頻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註:未經航空知識微信公眾號授權,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剽竊或洗稿,如需轉載,請於後台留言開通白名單,轉載時請註明「來源於航空知識(HKZS1958)微信公眾號」。


廣告


+國產軍機系列 3D紙模飛機



17架飛機,僅需99元,快來搶購吧!


航空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知識官方賬號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F104戰鬥機被稱為「飛行員棺材和「寡婦製造者」」?
擁有5517架軍用飛機的美國空軍裝備總量解析

TAG:航空知識官方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