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世響:雪花有火花的光芒,寂靜有音樂的韻律——教師德性的八種境界

畢世響:雪花有火花的光芒,寂靜有音樂的韻律——教師德性的八種境界

詩意的教師,追求的是這樣的境界:「雪花有火花的光芒,寂靜有音樂的韻律,悲哀是至樂,紅色有藍色的智慧,柔弱是剛健,躁動是安詳,叫囂擾攘是自由伸張自我,憤怒是境界,十字街頭是彼岸世界。」

教師德性的構成

本文嘗試把「教師德性」分為八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又包含若干個項目。按照一個一個的德性或者德性群,來衡量教師質量。

第一,教師的基本德性。包括:說話,識字,寫字,閱讀,聽,寫文章,心算,英語;基本質量分為兩個等級:一級和二級。一級是合格門檻,二級是高級門檻。

第二,教師與學生談話的德性。教育能力歸根結底是教師與學生談話的能力,教師是沒有權位的人,教師只能依靠與學生的談話,引導學生靈魂的轉向。

第三,教師傾聽學生的德性。教師除了能與學生談話以外,教師更要傾聽學生。甚至,傾聽學生就是與學生談話,可能還是比與學生談話更高明的談話。

第四,教師的文化鑒賞德性,或者說,教師必須具有中國歷史與文化的一些知識。

第五,教師的人類文化偉大觀念的德性。作為教師,應該懂得人類文化的一些偉大觀念,我們的教育就是這些觀念的實踐。這些觀念如中國的「四維」:禮、義、廉、恥,古希「四德」:節制、勇敢、智慮、正義,當代的人權、自由、民主,等等。

第六,教師的社會批評德性。包括:社會評論、道德評論和教育評論。一個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社會判斷能力,才能引導學生欣賞社會,理性地批評社會。

第七,教師的哲學德性。包括:教師的哲學涵養、對話辯證法、修辭。教育能力歸根結底是哲學能力,沒有哲學靈魂的教師,是不能使學生的靈魂發生轉向的。

第八,教師讀書的德性。教師是「讀書人」,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能稱為教師。

本文提出衡量教師的這些質量,並不是說,教師在每一個部分或者項目上都要達到卓越。能夠達到第一部分的一級德性,就達到了教師的標準了,能夠達到第一部分的二級德性,就達到了有涵養的教師的標準了;其它部分那些德性,是對教師成為有深厚涵養老師的「苛求」。這些質量要求,也應該是新時代的教師教育應該具有的內涵。

(一)教師的基本德性

這個時代,人的痛苦,看起來似乎是社會變遷底,人的痛苦,似乎並沒有真正的「社會根源」,而是人的心性。當老師的人,永遠都是依靠原教旨主義的本領:說話,寫字,讀書等。

?1.說話

一是普通話。

質量要求(一級):(1)說話須一字一句;(2)一般情形,講課時一分鐘吐出的字數不能超過150個;(3)每個字的讀音正確;(4)說話清晰;(5)說話連貫;(6)用詞準確;(7)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乙等以上。

質量要求(二級):(1)流暢;(2)用詞講究;(3)能夠修辭。

二是方言(母語)。

基本質量要求(一級):能夠用方言(母語)流利講課。

質量要求(二級):(1)能夠教授學生講方言(母語);(2)進行方言(母語)讀書與交流活動;(3)懂得教育本身也有保護方言(母語)的責任,並且身體力行,教師必須也能夠使用方言(母語)講課,一因為方言(母語)是最深刻親切的文化,二因為地方學生對方言(母語)的掌握,遠遠超過普通話。用方言(母語)能夠把普通話說不清楚的內容說清楚,而且形象生動。

?2.識字——漢字

基本質量要求(一級):(1)漢字識字量不低於4000;(2)準確讀出一個漢字;(3)準確讀出一個成語;(4)說出一個漢字的意思;(5)說出一個成語的意思;(6)準確寫出一個漢字的意思;(7)準確寫出一個成語的意思。

質量要求(二級):(1)能夠讀出匾額、楹聯、題字;(2)進一步說出匾額、楹聯、題字的意思;(3)能夠認識一定數量的繁體字(正體字);(4)認識各種圖章文字。

?3.寫字——鋼筆字,鉛筆字

基本質量要求(一級):(1)握筆的姿勢正確;(2)正確運用漢字的筆畫順序書寫;(3)正確認識漢字的偏旁部首。

質量要求(二級):(1)懂得幾種漢字的字體(篆書,隸體,楷體,行書,宋體);(2)懂得漢字的「六書」道理(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3)能寫毛筆字;(4)能夠寫出一定數量的繁體字(正體字)。

?4.閱讀

一是默讀,二是朗讀。

基本質量要求(一級):(1)能夠一字一句地讀一篇文章(讀書);(2)一分鐘閱讀的字數在15個左右;(3)讀過以後,知道文章的意思;(4)按照語境讀文章;(5)創造出文章的語境;(6)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文章;(7)能背誦幾篇中國古典,如先秦諸子片段,詩經,詩,詞;(8)能夠流利地閱讀若干篇文言文;(9)給文言文加標點符號;(10)給文言文注漢語拼音。

質量要求(二級):(1)抑揚頓挫;(2)富有音樂感;(3)用自己的文字概括;(4)朗讀。朗讀具有表演給別人看的性質,往往配合表情、手勢。誦讀;(5)誦讀。誦讀是文章的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與古代的吟頌相類似;(6)能夠閱讀豎版排的、沒有標點符號的繁體字著作。

?5.聽

一是能夠聽懂別人說話的意思。二是能夠聽懂別人讀書。三是能夠與別人談話。

?6.寫文章

一是能夠寫出清通的文字。二是懂得幾種文體,以下幾種文體,至少會寫兩種文體的文章:(1)記敘文;(2)說明文;(3)議論文;(4)應用文;(5)小說;(6)散文。

?7.心算

一是兩位數乘兩位數;二是1-100的開方;三是1-20的平方。

?8.英語

一是不能低於英語四級水平;二是英語專業老師,應該達到英語八級水平;三是能背誦幾篇英文古典作品。

?9.一個教師意味著:一是只靠一張嘴就能上課;二是會使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三是在自己的專業上不低於中等水準。

(二)教師與學生談話的德性

?1.談話是教育的原型

教育說到底是對話,或者說,對話是教育的原型,這在《論語》《孟子》《理想國》等經典中很清楚,教育能力歸根結底是談話能力。《論語》中孔子與弟子的談話,應該是教育談話的經典。當代教師既缺少知識,又缺少對話精神。而對話需要一套特殊的語言,譬如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外國的希臘語,拉丁語,梵文等。所以,教育的談話,是基於某一套語言,這個語言也是教育總結出來的。要想知道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最根本的法門是和他談話。貴族與平民的區別,在於貴族有一套自己的貴族語言。一個人穿戴打扮可以矯飾,惟獨他(她)的說話無法長時間的矯飾。有一套有教養的語言,才是接受過教育的標誌。因為語言是教養中最難培養的,那是從小在那種文化中熏陶出來的。這種語言是「陳述」語言,既說理,又文質彬彬。

教師沒有權位,只有依靠自己的言說,「赤手空拳」地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創造世界。教育是談話本體論,教育中的人,生活在談話中。大的方面說,上帝也不過是用話語創造世界,可以說,教師完全是依靠談話進行教育,所以,教師的教育是談話本體論的教育。教師的教育能力,是與學生談話。人世間最困難與最溫情的事情,莫過於人與人打交道了,人與人打交道主要是談話交往。這些年,大學生經常因為不能相互談話交往而起事端,甚至出人命。網路幻游使人與人的交往能力下降。

?2.談話的道理

教師與學生的談話,基於語言的兩人之間的交往,談話的語言是第一位的,語言修養應該是教育的專門科目。談話的語言既可以是正式語言,也可以是方言。教師的談話,運用的是修辭,即達到兩個人靈魂的相通。一是教師與學生的談話,既可以是知識性的話題,也是生活性的話題。二是因材施「談」。教師與學生的談話,以學生的那個具體的人為對象。學生那個具體的人:或者基於那個學生的性格,或者基於那個學生的家庭,或者基於那個學生的愛好,或者基於那個學生的毛病。三是教師與談話的時機。任何場合都是與學生談話的時機,老師怎麼把握這樣的時機。四是教師要把教育當成談話,同時把談話當成教育。五是教師與學生的談話,最終的意義是兩個人之間的交往。或者說,是人與人面對面的交往,是人與人的關係,是平等關係,不應該是老師居高臨下對學生的教導。六是談話在於打通兩個人的靈魂,教育談話在於雙方相互理解,進一步追求一種心靈的自由交流。七是教師與學生談話的幾個方式:(1)要有與學生談話的願望;(2)知道教學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交往實踐;(3)個別談話;(4)集體談話;(5)與班級每個學生談話一個月談話一次,談話內容包括生活、學習、社會、歷史、文化等等;(6)教師會與同事談話;(7)教師會與學生家長談話。

(三)教師傾聽學生的德性

教師要與學生談話,前提是要傾聽學生。教師必須要能靜下心來傾聽學生,必須是一個能與學生談話的人,更是一個傾聽學生說話的人。一個人的成功,或者失敗,往往只是一個因素,並不是一個人每個方面都成功或者失敗,才導致他的成功與失敗的。一個老師,也許並沒有多麼高深的知識,他(她)僅僅能夠傾聽學生,也許就能夠成就一個學生:我不能給你別的,我能夠靜心傾聽你,我在你的說話里。

(四)教師的文化鑒賞德性

老師似乎是文化人,或者傳統上把老師當作文化人。可是,當代有些教師,一進入博物館、寺廟、道觀、文物古迹,基本上就茫然了,那裡面的字多不認識,不認識匾額,不會念楹聯,更不知道匾額和楹聯的典故,不認識圖章。

(五)教師的人類文化偉大觀念的德性

教育應該教人做世界公民,不局限於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我們的教育內容,用的往往是前人和時人的東西,那些東西,就是把我們的世界和他人的世界打通。」教育要使人知道人如何屬於全人類。一個老師,必須懂得人類的一些偉大觀念,因為教育是「用人類的全部文化養育德性與智慧。」

人類的教育,歸根結底是觀念的教育,「偉大觀念是我們思想及行動中最基本的東西。它們與真正接觸世界或其他人都有關係。如果我們想思考,或互相討論,就必須利用這些觀念。若沒有這些,我們便為盲目或迷失。」這些偉大觀念,如中國的「四維」禮、義、廉、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古希臘「四德」節制、勇敢、智慮、正義;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提出的著名的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表達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近當代社會的平等觀念、民主觀念、人權觀念等。

(六)教師的社會批評德性

?1.社會評價

教師並不都屬於西方文化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卻應該是有知識的人,應該具有一定的評價社會的能力。當老師的人,如果沒有一定的社會評價能力,很難成為稱職的教育者。社會評價主要是理性地欣賞社會和理性地批判社會。社會評價,說到底仍然是一個知識能力,因為只有依靠知識,才能夠看到社會的真實或者本質。在網路時代,人人都應該有說話的方便,在民主時代,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利,而評價社會是不是得當,那就要看教師的知識水準如何了。教師這個群體,並不是一個很有見識的群體,往往局限於所教授的科目、學校、班級和兒童青少年,對社會沒有宏觀或者歷史的眼光,更缺乏哲學深度,所以不能在社會評價上對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

?2.道德評價

個人道德是教師的一個傳統身份。當代社會也不再有個人道德權威,而是公共理性為道德權威,所以,教師要知道,教師應該把道德十字架從自己的身上卸下來了。而且,當代教師更多的只是一個職業身份,雖然教師在社會上還有些道德的光環,但並沒有財富支撐。如果社會還要求教師扛著道德招牌,那就未免沒有道理了。一個人(階層)在社會上的責任與一個人(階層)的薪酬應該對等。

與社會評價一樣,教師還應該有道德評價能力,這個「道德評價」,主要是指對社會、歷史等的評價,不僅僅是對發生在班級、學校裡面的事情的評價。道德評價能力和社會評價能力,對於任何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是最艱難的事情。《理想國》中的哲學王就是靈魂能夠在理念世界和感覺世界之間自由穿梭的人。更重要的是,哲學王是既接受了高深的辯證法教育、能夠進行理論思辨,又有政治實踐智慧的人。純粹的哲學家不當國,因為他的靈魂在天上,對人間事務不過問。既然教師這個群體,並不是一個很有見識的群體,同樣,不能在道德評價上對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只具有對學生善惡認知的引導能力。

?3.教育評價

教師似乎是從事教育的人,但是,當教師的是不是會得當地評論教育,那可是另外的意思了。一個人對事物的評論(評價),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教師的教育評價,往往局限於以教材、標準答案和考試等為標準,這實際上不是評價,因為這不是以「理性批評」或者「哲學批判」為評價的。

(七)教師的哲學德性

教什麼,或者怎麼教育?永遠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教育在於使人懂得生命的莊嚴、人生的崇高感和美感。

?1.教師的哲學涵養

(1)教師須得有些哲學思想。西方世界稱述三本教育著作: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法國盧梭的《愛彌兒——論教育》;美國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順便說一句,毛澤東主席的教育思想比較接近杜威。這三本教育著作,實際上都是哲學著作,或者說是教育哲學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的副標題就是「教育哲學引論」。這裡透露出的思想是:教育必須得有哲學思想。一個老師,應該有些教育哲學的氣質。因為,不同的教育哲學立場,伺候的教育意思是不一樣的。教育哲學,恰恰是一般的教師缺少的氣質。

(2)教師要知道知識是每個人靈魂里固有的一種能力,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譬如,我們常說「老師教給學生知識」,實際上,老師不可能教給學生知識,老師的教是引導,把學生頭腦中本來就有的知識與道德引導出來,這正是《理想國》中的教育哲學立場:「教育實際上並不象某些人在自己的職業中所宣稱的那樣。他們宣稱,他們能把靈魂里原來沒有的知識灌輸到靈魂里去,好象他們能把視力放進瞎子的眼睛裡去似的……但是我們現在的論證說明,知識是每個人靈魂里都有的一種能力。」把知識從學生的靈魂里引導出來,是從學生的

頭腦里向外「掏」出來;老師給學生教知識,是給學生的頭腦里「裝灌」知識。從學生的頭腦里向外「掏」知識,和給學生的頭腦里「裝灌」知識,恰恰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哲學,這兩種教育哲學對應的教育實踐,那是完全相反的。

(3)欲思維。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斷然宣稱:「我們尚不會思!」教師是教學生欲思維的人,只有思維才能把自己與自己以外的一切分開,同時人也才能進入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可歸結為思維教育。「思維力是走進人類自由王國的又一文化力。它蘊涵著人的靈感、直覺與悟性,深藏著無限的創造力,這將有力地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更高的境界。」 前言教育最終在於教會人慾思維。人慾思維,才能將個人的有限性接續到無限性,哲學最終是思,不是學。

?2.言說

(1)言說(演說)。當代教育似乎失去了言說的創造意義。即使上帝,也得依靠語詞創造世界,《聖經·創世記》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也就是說,《聖經》思想是言說本體論。言說是教育的原型,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論辯,古希臘的哲學家與智者(現在多稱為智術師)之間的對話,羅馬的雄辯術和演說術,都達到了言說的登峰造極。這個傳統在西方教育中一直保留著,西方政治家得依靠演講才能上位。中國的演講傳統衰落了,致使教師群體成為一個不怎麼會言說的人群。甚至,語言啁啾,幾近不甚開化之類。

(2)演說的本領。根據西塞羅《論演說家》,演說家大概有以下幾個本事:第一,「即便演說術不是科學,也沒有什麼能比完美的演說家更美好。要知道,即使我不談在所有和平、自由的國家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演說術的具體運用,演說能力本身也包含著如此巨大的樂趣,以至於不可能有什麼其他的東西能令人們的聽覺和智慧更愉快地接受它。二,「理想的羅馬公民應是『善於言說的高尚之人』。第三,哲學與修辭學相結合的精神。第四,「演說家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第五,演說家的語言必須通過知識的滋養。第六,演說藝術在於思想能夠無所拘束地、精細地、幾乎近於挑剔地進行評價的樂趣。第七,「演說家們對自己演說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運用的手法進行觀察、整理的結果。因此,不是演說能力來源於演說術,而是演說術產生於演說能力。」

?3.修辭術

主要是西方哲學意義上的「修辭」,中國的「修辭」多是語言文字的修飾,也是本文「修辭」的一個涵義。

(1)會修辭。教育的說話是修辭,教育上的修辭,本來是哲學上的修辭,是某種靠言談來引導靈魂的技藝,接近於「通己於人」,就是通過言說打通兩個人的靈魂。真正的修辭,是語言引導人的靈魂達到真理,說話雙方的靈魂相互契合。這樣的修辭,既可以直接將一方引導到真理,也可以用迂迴的方式。靈魂的相互契合,在教育上,就是教師對學生的靈魂的引導,企圖去把握甚至控制對方的靈魂。老師要用正義的語言,把學生的靈魂引導到真理境界。

(2)具體的修辭條件。柏拉圖在《斐德若》里說文學家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生來就有語文的天才,第三是知識,第三是訓練。」修辭在於抓住靈魂的本質,「文章的功能既然在感動心靈,想做修辭家的人就必須知道心靈有哪些類型。」所以,教師要有能力研究學生靈魂的類型,達到因材施教的境界。

?4.辯證法

(1)辯證法的三個本領。柏拉圖說的辯證法,是對話辯證法,大致包括三個方面:對話、交談、討論、爭論;推理;使用語言或某種方言。

(2)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辯證法。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辯證法。柏拉圖說:「辯證法像牆頭石一樣,被放在我們教育體制的最上頭,再不能有任何別的學習科目放在它的上面是正確的了,而我們的學習課程到辯證法也就完成了。」辯證法是對話的根本精神,既是哲學的原型,也是知識和智慧原型,教育的原型。

(八)教師的讀書德性

讀書是教育的永恆,如果用一個詞概括教育,那就是「讀書」了。過去把老師叫「讀書人」,老師如果不讀書,無論怎麼定義老師,都不能算老師。這個視聽時代,或者網路時代讀書在中國幾乎成了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活動了,看一下書店的蕭條,就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是多麼缺乏讀書德性。

讀書,關鍵在於知道什麼的東西才能稱得起「書」。《聖經》Theolyible被稱為Theook,即唯一的書(Theonlybook),又譽為「書中之書」(Thebookofbooks)。中國的《論語》也被中國過去的讀書人稱為「聖經」。這裡的意思是說,教師必須讀那些達到永恆思想的著作,沒有時代與地區與民族的隔閡,那才能稱得上是思想,那樣的著作才能稱得上是「書」。中國的《四書》《五經》,佛經,唐詩,宋詞,思想家的著作;西方的經典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等著名思想家的著作,大致可以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為主。這些書,至少讀過一本,而且要終生去讀,才能夠論說。在命終之際,還想著「要拿書來讀。要拿書去見祖先。」

讀書,是一個高貴的行為,人雖然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卻有另外一個美的世界,永恆的世界。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讀書這樣的境界,可以考慮另尋他處,何必當一個教書先生呢。

【作者:畢世響,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德育》學術委員】

【來源:節選自《教育質量之教師德性衡量》一文,刊發於《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年3月第10卷第2期,標題為編者所加。】

【微信編輯:崔倩倩】

聲 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圖片來自網路。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德育 的精彩文章:

洪明:財商教育 從「想要」到「需要」——基於「消費」的視角

TAG:中國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