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01
「收到」是一種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會差
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領導指示,明天公司拍宣傳片,要求所有員工穿黑色正裝。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發通知,最後還特意叮囑「收到請回復。」
同事們陸陸續續回復了,但直到下班,還有三個同事沒有回。
妍妍趕緊給他們打電話。
結果一個說看到,就是沒回;一個覺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個電話是小題大做。
還有一個同事連電話都沒接。
妍妍說,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發通知。
隔著手機屏幕,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收到」兩個字,雖然簡單,卻體現了將心比心。
懂得將心比心的人,能夠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會差。
02
「收到」是一個承諾
有契約精神的人,人品不會差
和妍妍有著同樣煩惱的,是我的同學黃偉,他在一所高校做輔導員。
每年畢業季,關於如何辦理離校手續、準備畢業材料的通知,他都要發很多遍,QQ群、微信群、簡訊、郵件,一個都不落下。
可就是這樣,臨近畢業辦手續,總有些同學的材料準備不足,而準備不足的借口永遠都是「老師,我沒看到信息呀」「老師,我沒收到信息呀」。
在學生回複信息這件事上,黃偉更擔心這種行為背後所展現的學生們「契約精神」的缺失。
社會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轉個路口就能找到對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時常聚在一起來通知。更不會有人反覆通知,等你確認。
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收到」兩個字雖然簡單,卻體現了契約精神,遵守契約,主動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是有責任有擔當的表現。
有契約精神的人,人品不會差。
03
能力決定你走多快
人品決定你走多遠
之前在媒體工作的時候,帶過兩個實習生。
一個叫李強,小夥子名校畢業,見識廣、文筆棒、悟性高、有激情。
還有一個叫林佳,雖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卻有些木訥,雖然肯吃苦,但悟性不高。
兩人之中,我更偏愛李強一點。但沒想到轉正的時候,能力強的李強反而被分到了其它採訪組。
作為實習老師,我有點疑惑,問主任:「主任,為什麼咱們要聞組不要能力相對強一點的李強?」
主任沒正面回答我:「你去群里發個通知,讓他倆把這2篇稿件分別發一下。」
過了一會兒林佳在群里回復收到,而李強沒有。
又過了半小時,林佳的稿件已經發了,主任看李強的稿件還沒發出來,就讓我把李強叫進了辦公室。
主任問李強:「不是讓你把那篇稿子發一下嗎?怎麼半小時了還沒發?」
「什麼稿件?我不知道啊。」李強一臉無辜。
「就是我剛剛在群里給你說的那篇呀。」我打開手機拿給李強看。
「我沒收到呀。」李強劃拉了一下自己的手機,「老師,不好意思呀,我剛才寫稿真沒看見,我這就去發。」
站在他旁邊的我,其實已經看見他的微信群上沒有未讀消息的提示了,這條消息他看過了,只是沒有去做而已。
年輕人天天手機不離手,連回復兩個字的時間都沒有嗎?
回復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還敢託付嗎?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
從回複信息這麼一件簡單的小事,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的人品。
後來,我離開了媒體,但仍然能從以前的同事口中得到一些關於李強和林佳的消息。
時隔多年的今天,李強仍然還是一線小記者,重大的新聞報道從來不敢讓他參與。
而林佳,已經成為要聞組的負責人,今年還有兩篇稿件在衝擊新聞獎。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快的是能力,但是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是人品。
「收到」兩個字,是人品的體現,能夠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04
「收到」見人品
凡事有交待
「收到」這件小事,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
別人通知一件事,回復一下「收到,謝謝。」
別人邀請你去赴約,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說不願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裝作沒看見很不好。
別人如果想找你閑聊,如果你願意就說,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視,告訴他你有事。
別人給你發的消息,你在很久後才回復,請先說聲抱歉,再好好聊聊……
這個世界越來越大,信息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忽視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為習慣了,可能是覺得無所謂了,可能是因為忙……
但是對於發消息的人而言,寧願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給一個明確的答覆,凡事都有交待,這就是最好的人品。
來源:弗瑞德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