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科舉盛行行卷之風,王維成功抱上公主大腿,仕途一帆風順

唐代科舉盛行行卷之風,王維成功抱上公主大腿,仕途一帆風順

文/馮玄一

通過考試選拔任用官員是中國的一個創舉,由此而來的「科舉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世界領先的一項制度,它沿襲了一千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中國的科舉制度產生於唐,到宋代才逐步形成一套完備的體制。宋代的時候,考試很嚴格,為防止作弊,在考試中實行「彌封」和「謄錄」兩項重要措施。所謂「彌封」就是把考試人的姓名彌封,讓閱卷官不知是何人試卷;所謂「謄錄」,就是由抄寫人員按統一字體將考生的試卷謄錄一遍,閱卷官審閱的是經過謄錄的試卷,以防閱卷人員認出筆跡作弊。

但是唐代的時候,科舉考試還沒有那麼嚴格。考生的考場發揮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有人賞識、願意推薦對於一個考生來說也尤其重要。而且賞識推薦你的官員名士官階越高、名氣越大,你中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名次也就越有可能更靠前。

當然,這跟現在的作弊可不是一種性質。在官員和名士們為了自身的「名聲」,也不會隨意舉薦。在這一過程中,留下了很多傳頌不息的知遇故事。

據《唐才子傳》記載,大詩人王維能夠高中狀元,就跟岐王的推薦有很大關係。

《唐才子傳》上說「維,字摩詰,太原人。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音律。岐王重之。」

王維將參加科舉考試,岐王對他說「子詩清越者,可錄數篇,琵琶新聲,能度一曲,同詣九公主第」維如其言。

這裡的九公主,指的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妹妹玉真公主,因排行老九,故稱九公主,她喜愛音樂,愛好佛學和老莊之學。

這天,岐王帶著王維去拜見玉真公主,王維為公主表演琵琶,樂聲十分悅耳。

玉真公主問:「這是什麼曲子?」

王維回答說:「名曰《郁輪袍》。」說著便拿出載有這幾支曲子的詩卷。

這些都是岐王囑咐王維事先準備好了的。

玉真公主看後大驚,說:「這都是我平日愛誦的幾首詩啊,還以為是古人的作品,原來是閣下的大作呀!」

於是將王維叫到身邊,說道:「京兆得此生為解頭,榮哉。」

有公主這句話,什麼事情不好辦呢?接下來,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開元十九年,王維狀元及第。進入官場後,王維繼續「抱著」岐王和玉真公主這兩棵大樹,陞官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唐才子傳》說,王維「擢右拾遺,遷給事中」。

但並非所有人都像王維這樣有好運氣。在科舉考試這條道路上,杜甫就相當倒霉。

杜甫是中國詩壇上最璀璨、最耀眼的明星,但是杜甫考試卻屢屢受挫折,考了多次都沒有中舉。不是因為他沒有才華,沒有得到得力的舉薦也是一個原因。他並非沒有「干謁」過,只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干謁權貴時的苦衷:「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把自己最得意的詩文贈給高官名士,以期引起對方的賞識,從而順利進入仕途,這種「行卷」之風在唐代頗為盛行,不單是王維、杜甫,還有白居易、朱慶餘等大詩人也都干過這種事情。只是有些人成功了,比如王維,有些人則沒有達到目的,繼續潦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明代皇宮御膳房雜役風光回鄉,建了一座石門,後人石門趙保存至今
中國有一座寺廟,因孔子演禮而興盛,大書法家顏真卿曾題寫寺名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