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廣東河源和平河溪村史之-明清時期的河溪

廣東河源和平河溪村史之-明清時期的河溪

明清時期的河溪

傳說,河坑最早落居的是何氏一戶,故稱「何坑」。「何」與「河」同音,後人改「何」為「河」,故稱「河坑」。何姓一戶是誰?據查(傳):元未或明初,社會動亂,何德源與何德英兄弟經東水九龍口北上,何德英落居於秀溪洞(今優勝秀溪)。何德源則暫居於河坑(當時無此名),故以「何」為地名。明永樂年間(1403—1425),據傳,何德源與凌聰五有親戚關係,凌聰五乃由貝墩正背遷居於下河坑大段里(其老屋、今只存屋基)。而何德源也許是為了靠近胞弟何德英,則由何坑遷居於甜魚磜(今優勝魚溪,其故居仍在)。現在魚溪不少何氏老者,仍知他的老祖宗是從河坑遷來。

凌聰五遷入下河坑後,因堂兄弟關係,凌仲明由紅桃洞遷入上河坑寨里(其老屋全崩,今是一片輋地),凌友賢相繼也由正背遷入塘尾(其老屋仍在)。也許是為尋故土,何德源七世孫何風明,約在明嘉靖年間(1522—1566),由魚溪遷回河坑高山下排(老屋仍在)。明萬曆年間(1573—1619),朱玄(朱惠忠長子)由陶前遷居於蔗坑塘寨里(其老屋全崩)。以上五者,均為河坑最早的先民。他們入遷於河坑的各個自然村,打破了這片沉睡了千萬年的深山密林的寧靜,也為這鳥獸天堂增添了另一番景色:磚瓦房鑲嵌在深山密林中,炊煙飄浮在空中,人聲與狗吠驚動了所有鳥類與獸類。

明朝,河坑人數不多。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山區,他們自耕自食,其樂怡然。

清統治二百九十多年,其中康熙(61年),乾隆(69年),道光(30年),是鼎盛時期。有了大氣候的影響,河坑不只人口繁衍了十幾代,人數成倍成倍地增加,生產也大發展。他們既開荒擴大耕地面積,又積極開發山林,尤其油茶種植面積之多,全縣少有。小小河坑當時竟然建起五座(其中一座是師形與三多人合建)技術含量很高,當時最現代化的榨油作坊(河溪人叫「油坊」)。每年金秋季節,這五座油坊榨油時間短的二十多天,長的達一個多月。此期,人們安居樂業,過年過節喜洋洋,參神打蘸齊祈福,龍獅鑼鼓舞昇平,一派盛世大平景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他是明朝的「最強大腦」,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卻未受到重用!
明朝滅亡之際,此小國派300人助戰,擊潰上萬清朝精銳騎兵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