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歐陽修為何看不慣包拯?

歐陽修為何看不慣包拯?

包拯,老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其大名可謂婦孺皆知,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社會上流傳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的讚譽。歐陽修,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與包拯兩人年齡差不多,包拯大了8歲,包拯仁宗天聖五年(1027)考取進士,歐陽修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按理說,兩位北宋巨人本應惺惺相惜。其實不然,歐陽修根本就看不慣包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慶曆新政」期間,參知政事范仲淹銳意改革,把一些碌碌無為的人趕出了公務員隊伍,提拔了一批精明強幹、年富力強的人。這種大刀闊斧的吏治整頓,引起以王拱宸為首的御史台保守派的抵制。包拯正因為王拱宸的推薦,才從肇慶端州調進御史台,受到王拱宸的影響,曾先後兩次出面向宋仁宗上章《請不用苛虐之人充監司》。

歐陽修當時身為諫官,又是「慶曆新政」改革的支持者,對包拯的這種做法極為不滿。公元1051年,包拯也意識到了「慶曆新政」的好處,為此他又專門奏了一章《請錄用楊等》。包拯的這次上章被宋仁宗採納,一批改革者官復原職。由於這次上奏,歐陽修對包拯還是有了一定的好感,把他當成是「部分可團結」中的一員。

後來,因為薦人不當,包拯被貶到了池州任知州。嘉祐元年(1056)春夏之交,黃淮一帶水災泛濫,百姓流離失所,社會動蕩不安。時任翰林學士的歐陽修寫了封奏章認為,天災不可免,關鍵在人為。現在朝中有一批庸官昏官,無所作為,應多選賢臣輔佐君王。歐陽修提議,池州的知州包拯,「清節美行,著自貧賤,讜言正論,聞於朝廷」。

包拯得到了歐陽修的推薦,以龍圖閣學士權兼開封知府。 開封府就在天子腳下,城內皇親國戚一大把,以包大人那剛正不阿的性格,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嚴正執法,涉及皇親國戚也同樣處治。連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包拯都不放過,結果把王公貴族都得罪了,他們紛紛向朝廷訴苦,說包拯簡直是「包閻王」。包拯的這種做法連歐陽修也看不下去了,為了維護開封的穩定,仁宗皇帝在宰相富弼和韓琦建議下,讓歐陽修頂替包拯,官職和包拯一樣,也是龍圖閣學士權兼開封知府。

歐陽修上任之後,無外乎就是開開反腐敗、打擊違法犯罪等會議,真正執行起來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皇親國戚們自然高興了,為此還打立了「包嚴」「歐寬」的牌坊。歐陽修與包拯因為執政理念不同產生了分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麥克阿瑟:一生中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
古代中狀元「名字比成績更重要」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