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所學校,有著一種「上善若水」的教育力量

這所學校,有著一種「上善若水」的教育力量

這所學校,有著一種「上善若水」的教育力量

濰坊十中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育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濰坊十中一直在遵循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致力於人的真實成長。在十中,德育靜悄悄地進行,化育學生,沁入心靈,潤物無聲;課堂教學改革穩步推進,pad課堂、小組合作、學案導學,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學校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取得學業成績的過程,關注與成長相關的諸多因素。在這裡,有著一種「上善若水」的教育力量,教育的實現,教學的優效,既體現在服務學生的過程中,也反映在學生成長的成果上了,謀孩子終身之發展,為孩子打造成功人生奠定紮實的基礎。

「心育」亮點多 全方位呵護學生心靈

走進濰坊十中,正值課間時分,記者充分感覺到這所學校里處處充滿著溫暖。學生陽光向上,老師和藹可親,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充滿了溫情,無不流淌著細膩而豐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濰坊十中老師踐行德育的另一把鑰匙。

作為一名特別關注孩子的家長,王大美告訴記者,學校所有任課老師的課都向家長無限制開放,自己來聽了四五次課,對老師是一百個放心。一次孩子因為課堂上有個問題老師講完之後,還沒有搞清楚,就情緒比較低落。老師不放心專門給她發微信,提醒家長安慰一下孩子。然後王大美特別感動,「老師很多的細節都考慮到了,這樣負責任的老師,還有這樣家校共育的方式,孩子放在十中,我很放心。」

「當情感教育深植於心時,其影響將伴隨孩子一生!」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的王淑英老師對「情感教育」很有共鳴。每堂語文課,王淑英都從德育故事開始,中間都要穿插德育內容,她將教學目標與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做人的準則、傳統美德等巧妙地融入到教學中。把課本知識點和德育故事融合,把德育課堂主渠道真正落到了實處,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學生痴迷呢。

(王淑英老師的小升初銜接課堂)

從教30年來,王淑英是高級教師,濰坊市教學能手,開發主持校本課程《演講與口才》,深受學生喜歡。她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內心,注重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在她的鼓勵和帶動下,學生有什麼想不通或者困難的事,都會主動找她談心。多年來,她一直與學生相處融洽。很多學生都喊她「媽媽」,學生犯了再大的錯,她也從來不發脾氣,始終微笑著面對學生;凡是她教過的學生,大部分至今仍和她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學生大學畢業了,找女朋友還要請她把關,結婚請她當證婚人……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她愛用「小心思」做好德育「大文章」,也因此成了學生們心中的媽媽和朋友。她帶的班級,都有陽光樂觀班風,學生們知感恩、重孝道、懂尊重、明友善。

作為十中一位普通老師代表,像王淑英一樣的老師們,在學生心中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學生在學校的精神面貌發生巨大改變,在學校里隨處可以看到他們燦爛的笑臉,感受到他們滿懷的自信與豪情,老師們的情感教育,對學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第二課堂」 放飛創新夢想

這兩年來,濰坊十中變化翻天覆地,新建了小學部教學樓、重新硬化的運動場、新建的創客空間,小學部每個班配有可升降課桌椅、課堂變得「有聲音有圖像」……如今濰坊十中已是一所特色鮮明、教育教學管理口碑良好的學校。

3月28日,美國卡宏谷教育局一行到濰坊十中參觀,創客空間最前沿的軟體、電子、機械等科學技術讓美方校長們大為讚歎。而每周,創客空間都是孩子們最嚮往的地方。2018年,學校建設創客教育基地,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等高科技設備及課程逐步推進,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特色課程利用每周的社團課時間每周不少於2小時,普及課程每周一節。在創客空間,學生們可以將想法運用所學知識動手實現,在碰撞、分享的自主、開放氛圍中,他們的想像力被激發、創新能力被培養、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得到鍛煉;同時培養了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學校還與美國格林菲爾德中學締結為友好學校,將積極推進教師、學生、教學等多層領域的廣泛合作。

記者了解到,學校根據學生學齡特點和個性化需求,構建了以「學科課程+育人課程」為架構的「明德厚本」課程體系。通過學科課程的校本化,奠定學生的文化基礎;通過育人課程的建設,突出完善「活動德育+習慣養成+心理疏導+學習能力提升+社團課程+人生規劃+閑暇課程+家庭教育」八大課程,指向學生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從而實現全課程育全人。這些「群課程」正在向以特色課程為核心的「課程群」升級。這也為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提供了越來越多樣化的選擇。

家長是最好的課程資源,「一課雙師」模式作為十中家長進課堂的特色模式,成為學校課程的有益補充,開拓了學生視野。學校譚東志老師告訴記者,家長進課堂,家長是老師,班主任是助教。學校副校長謝松玲說:「為保證家長進課堂的規範性,學校通過班主任成長工作室、家委會課程部引領班主任老師對家長進課堂授課方式、課堂評價等環節進行研討,制定「家長進課堂」課程標準,本學期共整理173個家長進課堂資源。體現傳統文化的拓印課、刺繡課,體現高科技的機器人,體現文化價值的收藏課……這些豐富有趣的課程,通過家長們的精心準備,呈現給了孩子們,實現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打造多元課堂  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學多元化、內容多樣化、載體數字化……藉助信息化工具,教學創新成為學校不斷突破的關鍵,使孩子對知識的汲取更加自然、更加深刻。課堂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變「活」了,有靈氣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主、自信了,他們成了學習的主人。

在二年級三班的語文課堂上,許海清老師只需指尖觸碰教室前方的大屏幕,教程、PPT、影音媒體就能展現在眼前,霸氣十足。整堂課上,教師利用班級優化大師的隨機抽取小組和學生、倒計時、及時評價等功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樂在其中。

作為語文教師,今年54周歲的許海清老師身上有著「匠心精神」。搬入十中新校區後,教室內全部配備最高端互動式觸摸一體機,她雖然年紀大了,各類工具軟體陌生,但憑著不斷摸索、天天用天天看的精神,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憑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強大功能,使她的課堂比之前更活潑更有趣更高效。

由於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知識的能力有所不同,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們很難做到一對一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快有慢,成績有好有壞。在該校的Pad課堂,一堂英語課以網路形式講授。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手持平板電腦,利用flash、圖片、情景對話等形式跟讀單詞、學習句子、現場提問、提交作業,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對知識的理解,自己來調整學習進度。「比如pad的電子書包里就有很多內容,如果孩子本身悟性比較高,就可以自己進入下一個章節的學習;而沒有聽懂知識點的同學也能夠繼續留在當下的知識點,再一次加深記憶鞏固知識點。」學校副校長張洪香介紹,這是傳統的課堂所做不到的。

「今年暑期pad課堂技術將會升級到4.0版本,功能更完善,功能更強大。」校長劉素雁向記者透露,pad課堂與學校目前打造的132課堂緊密結合,每節課都進行學科知識、方法程序的梳理,讓學生課堂內聯繫,同時,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實現課堂達標,最終實現「學會、會學、樂學」。

在教學方式多元化、載體數字化的同時,老師們還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愛上學習。2017年9月,英語教師劉昆帶領初中英語老師開展「大量朗讀」的課題研究,是奎文區唯一一所參與的實驗校。談起試點「大量朗讀」的初衷,她說道,大量朗讀,儘可能讓孩子生活在豐富的英語語言環境之中,培養孩子朗讀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語感,倡導他們大膽說英語、用英語。試點不到一年的時間,英語課上孩子們上課更精神了,面貌變了,學習英語的參與度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高了,正在實踐中結出越來越多的碩果。

在十中,像許海清、劉昆這樣的優秀老師有很多,省市區級教學能手97人,省市區級優秀教師38人,市區級優秀班主任39人,市區級優秀少先隊輔導員14人,各級名師、特級教師10人,奎文區學科帶頭人9人,這是學校得以持續、迅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優秀老師的背後是責任、專註和對完美的追求。教學中,可以讓孩子們學習瞬間變得幸福而快樂,能夠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神奇。同時,班級管理中,高效而深入地了解學生,體會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美好,由教育者變成陪伴者,在成全孩子的同時也成全了自己。

在學生們青春洋溢的笑臉上,記者更加認識到該校素質育人的獨特魅力。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校提升了適應差異的課堂變革能級,開展了pad課堂教學研究,利用技術支持學習方式的變革,基於個性差異選擇學習,基於數據診斷精準學習,基於課程資源豐富學習,創建了「互聯網+」高效課堂,讓教育變得更加多元、便捷和智能!學生在活動中各展所長,受到正確的心理教育的引領和熏陶,身上刻有十中的烙印,德才兼備,各領風騷,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十中學子」。劉素雁校長介紹,要把好學校辦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家長的需要,始終是學校的追求,所以「讓每個生命都精彩」是學校篤定前行的目標。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秦國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4歲男孩患重病拿不出治療費,醫護人員自發捐款3.6萬
山東最大的鐵路物流園一期即將投入運營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