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辛亥革命勝利後,革命先驅孫中山被選為了臨時大總統。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大總統還真的成了「臨時」的,僅僅三個月後,孫中山主動辭去了大總統一職,將政權拱手讓給了袁世凱。因此,歷史上就將袁世凱視為竊國大盜。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可是當我們重新回顧那段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孫中山讓位於袁世凱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主觀意願,而是有著複雜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在當時國際國內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下,其實孫中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就當時的形勢來說,袁世凱似乎更適合當大總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從個人聲望上來說。

孫中山雖然是革命黨的領導人物,但我們都知道他在晚清時期政治地位並不高,甚至連官僚都算不上。他大多數時間是在海外經營革命活動,在國內即沒有政治基礎也無經濟基礎。就算是在廣大勞苦大眾心中,孫中山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辛亥革命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有著實質性的區別。

如果了解這一情況,就很容易理解為何辛亥革命在南方發起時,革命黨往往都要藉助當地封疆大吏和社會名流的聲望來發動革命,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革命黨在當時並沒有足夠的聲望來推翻清政府。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而袁世凱則不同,他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李鴻章臨死前舉薦他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更何況他手中握有北洋新軍這一殺手鐧,就連攝政王載灃也忌憚他個人的威望,不敢對他下手。

而且有一點非常關鍵,袁世凱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革命黨和清政府都極力拉攏的人物,各方面的勢力都對他寄予厚望,稱他是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選。是時,清政府雖要亡而未亡,革命黨看似要成功而未成功,袁世凱因此成了最最關鍵的人物。反過來看,假如袁世凱誓死捍衛清廷,那麼革命黨註定要失敗。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第二,從各國列強的態度來看。

在各國列強看來,孫中山的的影響力遠不如袁世凱。袁世凱經營北洋多年,對帝國主義的了解可謂深刻,而且他們之間的合作也較為廣泛,各國都視袁世凱為「強人」,對他也竭力支持,把他作為自己在中國的代理人。

坦白的說,各國列強對孫中山及其革命黨的了解是不夠深刻的。清政府滅亡後,各國不斷在軍事、經濟、外交上向革命黨人施加壓力,他們積極策劃南北和談,逼迫南方向袁世凱妥協。

第三,從臨時政府的經濟狀況來看。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臨時政府就是一個空殼子,總統府連維持日常開支的費用的都拿不出來,至於各省的軍隊要錢要糧就更無從談起。有人會問,既然是政府為何不積極實行稅收政策呢?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如果問題要是這麼簡單想必孫中山是不會讓位的,因為當時南方最大的稅收來源於海關,而海關稅收卻控制在各國列強的手中,這些海關稅收用來賠償晚清時期的戰爭賠款以及銀行借貸抵押,他們將全部稅金控制起來,南京臨時政府一毛錢也看不見。

面對耗大的軍費和各項開支,臨時政府只有借債一條路,可事實上,各國銀行並不買賬,他們認為臨時政府並不具備借款的資格,說到底就是怕他們還不上。如此一來,臨時政府就很難運作下去,剩下的只有南北和談,將大權讓給各方面都能擺平的袁世凱。

第四,臨時政府內部矛盾重重。

臨時政府因為財政出現困難難以為繼,這就會導致內部矛盾頻發。比如黃興、汪精衛、胡漢民等人就贊成讓位,尤其是汪精衛因為刺殺攝政王載灃獲罪後得到了袁世凱的援手,為此他十分贊成讓袁世凱出來主持大局。

大清滅亡後,能主持大局並能擺平各方面勢力的,只有袁世凱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後,暴露了它的致命弱點,它的革命基礎不廣泛也缺乏有利的經濟支撐,雖然手中也有數量可觀的武裝力量,但這些武裝並非孫中山所能完全控制。要說打,以孫中山當時的勢力絕不可能戰勝袁世凱。既然局面不能維持,打又打不過,那麼只有坐下來談,但是坐下來談總是需要誠意的,讓位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明代一大戶蓋了新房,每到深夜就會聽見摔跤聲,問題竟出在房樑上
清代此官職為正一品皇帝想給就給,不過卻是個虛銜,權力不如縣令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