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跟你聊聊乙肝

中醫跟你聊聊乙肝

市場上治療乙肝的新葯、特葯、進口藥名目繁多。有的患者出於治病心切,病急亂投醫相信秘方、偏方,結果不出意料的費錢又誤病,最後人財兩空,這樣的悲劇不勝枚舉。

今天,菊梅醫生來科普一下正經中醫學上對於乙肝的看法,不要再相信什麼所謂的「祖傳方了。

基礎理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現代醫學命名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從世界衛生組織病毒性肝炎專家委員會對乙型肝炎的抗原抗體系統進行了統一的命名至今已有42年。可是我國的中醫學早在2000多年前的經典醫著中就有了精闢的論述。

所謂「疫」,中醫解釋為在人與人之間流行傳播的疾病為「疫」。疫毒、黃疸、協痛、臌脹都屬於病毒性肝炎的範疇。在《金匱》一書中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名言,至今仍對治療病毒性肝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醫學以辯證的方法把病毒性肝炎定為5個類型,即「濕熱中阻型」、「肝鬱脾虛型」、「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淤血阻絡型」。當然由於乙肝病毒病症多、階段性強、差異化大,所以中醫治療就必須按照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扶正祛邪的理論,靈活化的組方,因人而異,對症治療。

治療法則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病的精髓,是中醫理論的核心。

「扶正祛邪」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法則。

所謂辨證施治就是通過中醫四診「望、聞、問、切」把搜集到的臨床患者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由於乙肝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階段性病理過程,所以更利於中醫通過辨證施治來治療乙肝,可以隨時把握整體,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

所謂「扶正祛邪」即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與邪是通過中醫辯證理論所描繪出的的抽象化概念。正與邪永遠不可共存且永遠矛盾,凡是人體有疾病的發生都是正不勝邪的結果。所以在中醫學上,加強功能性鍛煉,並以多種方法扶助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才是治療乙肝的主要原理。

為何治肝先治脾

《金匱》有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是中醫學中的經典名言,也是中醫治療肝病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律。無論是傳染性肝炎還是非傳染性肝炎,肝病必然要傷及脾臟,甚至還有肝臟未損脾先病的臨床癥狀。現代檢測醫學生化、影像、免疫檢查,急慢性的肝病患者脾臟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巨脾等。

中醫學中乙肝的病理過程亦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會給脾胃造成雙重巨大壓力和損害,一是肝逆犯脾,二是長期服用抗病毒的寒涼葯必然損傷脾胃。所以中醫學上在針對乙肝用藥時不論患者有無脾胃癥狀,經常把益氣健脾開胃的葯放在首位作為基礎。

用藥

對於慢性肝病治療,我國已有--

已上市的中成藥:復方鱉甲軟肝片、鱉甲煎丸、扶正化瘀膠囊、扶正化瘀片、復方861膠囊、安絡化纖丸、肝爽顆粒、健肝樂顆粒、慢肝解郁膠囊、大黃蟄蟲丸、復方益肝靈膠囊、復方丹參片、六味五靈片。

中醫經典方劑: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加味、一貫煎加味、小柴胡湯加減、柴芍六君子湯加減(柴芍六君子湯應用時為辨證論治隨症加減)。

自擬方劑:扶正化瘀利膽方、復方降纖湯、鼓脹濃縮膠囊、和血調肝湯、護肝解纖湯、活血解毒利濕退黃自擬方、降肝隆煎劑、青龍軟肝顆粒、清毒調肝方、疏肝健脾活血利水方、通膽湯、益氣破血行氣通絡方、益腎疏肝活絡方、滋陰保肝湯。

對於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目前的研究還不能證實中藥在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方面具備特異性療效。中藥治療乙肝的作用靶點不在於抗病毒。使用復方中藥具有降酶、抗纖維化、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乙肝 的精彩文章:

乙肝病毒感染前期幾乎毫無徵兆,知道這幾個方法還能及時挽回!

TAG:乙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