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洪雅 爺爺和老鷹茶

最洪雅 爺爺和老鷹茶

我出生於總崗山南面的中保鎮茨楸村,與茶的故鄉雅安蒙頂山直線距離10多公里,是唐代高僧悟達故里,也是千年茶馬古道的重要分支。

老家有一種樹叫「老鷹茶」,當地村民都喜歡把樹葉採下來晒乾泡水當茶喝。關於「老鷹茶」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一是由於老鷹特別喜歡食其種籽及葉片用於消暑解渴,還用其枝葉來築巢搭窩,利用這種枝葉所散發出刺激性很強的特殊香樟油氣味,以驅趕蛇鼠之類,保護巢穴和幼仔的安全,故名「老鷹茶」,二是老鷹茶是用豹皮獐或毛豹皮樟樹的嫩芽葉在開水裡撈起來陰乾而成,又叫「撈陰茶」。三是因為老鷹茶樹長得很高,就象老鷹一樣站得高高的,這是我家爺爺口傳下來的另類說法。

小時候,我家樓上有一個大竹背篼,裡面有許多老鷹茶,底部還有好多比蠶沙顆粒還細小、似黑油菜籽粒樣的紅褐色蟲屎,蟲屎上面是一些被茶蟲蛀得千瘡百孔的黃白色老鷹茶乾枯葉片;我和鄰居小夥伴們玩耍口渴時,經常從木梯爬上樓去抓茶來泡水喝,茶水顏色鮮紅髮亮、晶瑩剔透,可與歐州紅葡萄酒媲美;茶水鮮爽甘醇、香沁心脾,令人回味無窮。我問父親老鷹茶是怎樣做出來的,他說是我爺爺教的。

爺爺原名王傳雲,出生於清朝末年的雅安市名山縣百丈場王家溝村。聽父親說,爺爺個子不高、中等身材,國字臉、不胖不瘦、皮膚偏黑,操著滿口的雅安口音。那爺爺為什麼改名羅國順,又怎麼到的洪雅,落腳中保鎮的呢?

據說爺爺從小脾氣很倔,12歲的某一天,在山上和村裡一個地主的兒子打架,把地主兒子推下一道高坎摔斷了腿。爺爺回家後,被我曾祖父暴打了一頓;第二天爺爺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回去。流浪是爺爺的主要生活方式。他在雅安城裡討過飯、在樂山茶館裡摻過茶、還在峨眉山上當過和尚。為了不被人欺負,爺爺在峨眉山當和尚時,還從武僧處偷學了幾招。爺爺不安心當和尚,趁下山買菜偷偷溜跑,靠幫人打雜混生活,後又跟著一些生意人學做食鹽和茶葉生意。東跑西混發展了自己的一個馬幫,手下有4個幫手、13匹馬,常年奔走在川藏茶馬古道上。

馬幫的生活,相當艱苦,經常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有的路段要很遠才有一個驛站或幺店子。出行川藏古道有句俗語:四五六,淋破頭;七八九,正好走。民國18年7月,爺爺的馬幫從雅安出發,穿越了「嚇死人的二郎山」,過瀘定、走康定,來到了「翻死人的折多山」。折多山,顧名思義就是很多曲折彎路的山。此山乃康巴第一關,海拔近5000米,山高路彎,是入藏必須翻越的大山。爺爺的13匹馬,馱載滿滿,有食鹽、煙葉、邊茶,還有兩麻袋老鷹茶的蟲茶,準備進藏運到拉薩去賣。尤其是那「蟲茶」十分金貴,據說當時1斤蟲茶要換10塊大洋,因為蟲茶除了具有解暑止渴、祛火清熱、提神止乏等功效外,還有止拉肚子、涼寒結食、除臭等作用。因此,爺爺還單獨包了一小袋蟲茶揣在身上,以方便隨時取下來泡水喝。他和手下馬幫手們唱著山歌、抽著葉子煙,心想這樁生意可要賺好多銀兩了。

正想著美事,突然從山上衝下來10多個身強力壯的彪形大漢,手持砍刀棍棒,其中沖在最前面一個頭兒模樣的人高聲喝道:「留下東西,給老子滾!」爺爺見勢不妙,對手下的人大喊:「土匪人多,你們快跑!」他自己卻冒著膽子留了下來,希望土匪別把東西搶完,多少給他留點。

土匪們衝過來,土匪頭子一把死死抱住爺爺,一邊吆喝眾匪:「把馬全部牽走!」此時,爺爺才知道沒有任何希望了,再不想法逃跑,說不定連性命都難保。於是,爺爺把腳後跟往後猛踏一下。「啊喲——!我的媽呀!痛死老子了……」土匪頭子痛的直叫喚,趕緊鬆手去捂著受傷的腳背,爺爺趁機飛逃。爺爺的這一招正是在峨眉山偷學的防身術之一,馬幫腳上穿的都是那種走山路防滑帶鐵釘的「麻窩子」草鞋,誰承受得了這麼厲害的一招啊?!爺爺一路狂奔了不知多少里地,渴了就把蟲茶取點來用山泉水浸泡後喝,遇到店子或人家,就抓些蟲茶來和他們換取洋芋或包穀粑吃。不知過了多少天,爺爺終於又回到了雅安城。爺爺的財產被搶光了,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流浪生涯。

1935年秋,爺爺四處幫工,東轉西逛,恰遇紅軍路過雅安名山百丈場,與國民黨川軍交戰。爺爺轉到中保場鎮上一戶經營土雜貨的大戶人家當長工。主人覺得爺爺很勤快、幹事踏實、對人誠懇,就給他介紹了中保茨楸山上的一個寡婦成家。

爺爺帶來了兩種手藝:一是熬「麻糖」(飴糖),一是做茶。當地人給我爺爺取了兩個綽號:「麻糖匠」「茶販子」。老家曾流傳著兩句順口溜:「麻糖匠,撿柴燒火向;茶販子,天天吃蟲屎。」說的就是我的爺爺。解放初,村裡一個地主患病拉肚子,吃了很多葯都沒止住,眼看就不行了。地主婆問爺爺有沒有好辦法,爺爺說用老鷹蟲茶泡水喝試一下。爺爺把自己精心製作並陳化了多年的老鷹蟲茶送了半小碗給地主婆。那地主服用兩道茶水後,真的止住了拉肚。原來老鷹蟲茶還有如此之妙用,難怪十分金貴!地主婆感恩不盡,在爺爺面前不知說了多少句謝謝,並捉了一隻她家裡還在生蛋的母雞給爺爺,爺爺堅決不收,說誰不遇到難處呢,再說自己還當過幾天和尚,積德行善,是出家人應該做的。

爺爺會做的茶種類多,炒青、烘青、蒸青等綠茶及邊茶(藏茶),老鷹茶是他的拿手好戲。根據父親、爺爺對老鷹茶的描述,結合掌握的茶葉專業知識,我認為要做出正宗上好的老鷹茶,要把握好幾個關鍵環節。

選好樹種。老鷹茶樹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豹皮樟、毛豹皮樟和潤楠,均為樟科植物。用此三種原料做出來的茶,有老鷹茶、老陰茶、老蔭茶、白茶、蟲茶、老林茶、老岩茶、老人茶、老茶、大樹茶、撈陰茶等十多種稱呼,主要「老鷹茶」稱呼;比較科學規範的稱謂為「樟茶」。用豹皮樟和毛豹皮樟為原料制出的老鷹茶,其味道要比潤楠樹做出的味道更香濃、口感更舒爽,質量更好。

抓好時間。採制老鷹茶的樹葉要求適度的嫩枝嫩葉,一般在清明至立夏季節採摘。採摘過早,葉片太嫩,葉片內的氨基酸、礦質元素等營養物質和芳香油、維生素等藥效成份含量不足,味道較淡;採摘過遲,特別是立夏後,葉片較老,香味較差。與採制普通茶葉道理雷同。

加工方法。1.直接將樹葉採下來晒乾,為最普通、最大眾的老鷹茶。2.將老鷹茶的嫩枝葉摘下,入沸水中輕撈煮,程度掌握在「樹葉下鍋,水重新沸騰起來」,立即撈出,放在太陽下曬2—3個大太陽,直到晒乾能用手指把葉片捻成碎片為止。3.用刀辟老鷹茶樹榦,將辟下來的木片放進鍋里燒水煮,煮出來的老鷹茶水味道也很鮮濃,但對老鷹茶樹種資源破壞性強,不可取!4.高檔老鷹茶一般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仿炒青製法」,另一種是「蒸曬生蟲法」。仿炒青製法,顧名思義就是把老鷹茶樹的嫩葉嫩芽當作炒青綠茶原料一樣來進行製作;此法需要對老鷹茶樹的幼嫩芽葉進行殺青、揉捻、烘乾,制出來的老鷹茶捲曲自然、白毫顯露,看起來蓬鬆松、毛茸茸、紅白相間,別具特色。蒸曬生蟲法是最傳統、最正宗的老鷹茶經典製作方法,也是老鷹茶最高級的製法,工藝相當考究;此法制出來的老鷹茶口感極佳、韻味甚濃、品位最高。首先,要把採下來的嫩枝葉放入甑子里蒸;蒸過後裝在白布口袋裡揉;揉過後攤在竹曬墊上曬;晒乾後將茶葉分層放入麻布大口袋,放一層茶葉撒一把大米(若用糯米生蟲效果更佳);裝滿袋後,將口袋放入竹背篼,敞開袋口。也可將蒸、揉、晒乾後的葉片裝進敞口大木桶,在茶葉中撒上大米;然後再放在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一般放在木樓上。大約經過2—3個月,口袋裡自然會生長茶蟲,茶蟲蛀食茶葉並排泄蟲糞,日積月累,蟲糞越積越多,用竹篩把蟲糞篩出來裝好,最好用陶瓷罐子貯存,這就是正宗的老鷹蟲茶。一般蟲化1年以上的蟲茶,質量已經相當不錯;如果蟲化2—3年,那就是老鷹茶的極品,稱之為「陳化蟲茶」,也有稱之為「蟲茶精」或「蟲精」。「蟲茶精」泡水喝起來比老鷹茶葉片泡出來的口味更醇和、藥性更溫和。

老鷹茶除具有「止渴解暑」這一普通飲料所具備的基本功能外,有著更為廣泛的保健功效,醫藥巨典《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能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實踐證明,老鷹茶還能祛火清熱、提神除乏、消化止瀉、降脂降壓、駐顏美容等;其茶水色澤艷麗,令人爽心悅目;茶葉香氣更是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之韻味醇爽濃濃、涼意悠悠、口感奇佳。並且老鷹茶的茶水隔夜不會發餿變味,實為難得之生態保健極品飲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道美學課:《詩經 小雅 漸漸之石》
一方茶席一寸心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