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人依蘭——東北小城人口衰退現象觀察

美人依蘭——東北小城人口衰退現象觀察

第三屆「情歸故里」財政青年回鄉調研二等獎

美人依蘭 花發路香

粉落莖搖 天各一方

2018年春節,我回到闊別十多年的老家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哈爾濱市東北方向251公里。版圖呈正向蝴蝶形,三山四水過境,散布11個少數民族。小城三面水環城,三面山抱水。林地面積40%以上,空氣清新,夏季涼爽秀美,冬季白雪皚皚,如美人臨世,讓人流連忘返。這裡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但冬季尤為寒冷。傳說中宋朝徽欽二帝曾囚禁於此。

父輩說,從1977年離開依蘭縣,這裡的人口就是35萬,過了這麼多年,人口沒太增加,還是只有40萬。看著愈加繁華的縣城和漸漸拔地而起的高樓,這個數字讓人不太相信。全國人口在此期間,至少增加了40%,依蘭的人口增長為什麼如此緩慢?帶著疑問,我向親人與朋友了解情況,並查閱了相關數據。

小城人口數量:倒U型增速

依蘭的人口經歷了移民和生育爆炸帶來的迅速增長,也經受了計劃生育政策和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人口相對減少。整體來看,人口增長的速度呈現倒U型。

從1951年起,依蘭縣人口增長率均大於全國人口增長率(表1),到1980年,人口增長率在一段時間內變為負向增長。從數據上看,2010年全縣人口較1985年為多,但相較全國人口增長率還是遠遠不及。

表1 全國和依蘭縣人口增長率比較

來源:依蘭縣縣誌、國家統計年鑒、依蘭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整理

說明:橙色部分依蘭縣人口增長率大於全國人口增長率,綠色部分相反趨勢。

人口增長一般有人口自然增長和外來遷入增長兩方面因素。那麼依蘭縣的人口究竟以哪一種為主呢?在建國後的不同時期,主要影響因素有所不同:1955年到1979年,依蘭縣人口增長受到出生率快速增長和外來人口遷入的雙重影響,增長速度非常快(表2)。出生率和人口增長率都大於全國人口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1979年至今,受到計劃生育政策和改革開放政策的雙重影響,人口增長迅速降低,人口遷出現象加劇,人口甚至出現負向增長。據依蘭縣誌記載,依蘭縣自1975年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重新開始被打斷的計劃生育工作。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1974年以前縣人口出生率均在30‰以上,1978年出生率降至20.81‰,1983年降至11.74‰。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人口流動現象加劇,1980年,依蘭縣人口增長率首次出現負增長。2010年依蘭縣人口達到40萬人,但與全國人口增速相比較,仍然遠遠不如。分析人口減少的原因,更重要的不是計劃生育帶來的人口減少,而是主動遷出帶來的人口流失。

表2全國和依蘭縣人口增長率構成比較

來源:依蘭縣縣誌、國家統計年鑒、依蘭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整理

說明:橙色部分依蘭縣出生率大於全國出生率,藍色部分依蘭縣人口增長率大於全國人口增長率;綠色部分依蘭縣出生率小於全國出生率,粉色部分依蘭縣人口增長率小於全國人口增長率。

依蘭的人口減少情況是東北地區人口減少情況的縮影。黑龍江省冰封期長,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加之城鎮化和體制化導致生育率低迷,存在人才流失現象,近年來人口總量不斷下降。2016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0.5‰。從人口結構上看,0-14歲的兒童和少年人佔比過低,「後繼無人」現象突出。作為北方邊境省份,黑龍江省對其他省份居民少有吸引力,流出現象明顯而流入人口不足。在撫養成本提高,全國生育率下降的大環境下,亦無法看到人口上升或逆轉的趨勢。據《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2017)》調查,黑龍江省人口外流存在年輕化趨勢明顯,高學歷人口比例增加的特點,可能導致全省整體人口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退化,修復和成本非常巨大。

小城人複雜矛盾的地域感情

依蘭自然環境優美,河流縱橫,是一片沒有受到污染的世外桃源,離開的人常常深情懷念這裡的美好和質樸。但與這裡的人聊天就會發現,從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對自己的故鄉有如此之深的絕望之情。他們對貧窮和社會不公深深痛恨,對寒冷和流放之地的舊名耿耿於懷。

對故鄉的熱愛和絕望常常矛盾體現在被訪者的身上。一方面承認對家鄉的感情和熱愛,覺得這裡是好山好水的好地方。一方面又否定家鄉的發展潛力,認為留在這裡的人(包括自己)都是無可奈何。不論社會的哪個階級,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下里巴人,充斥於此的,是對故鄉深刻的否定,以及逃不開但每天都想要逃離的情緒。在老家的時候,我時常被字裡行間和神色之中人們所體現出來的對家鄉的絕望所震驚。這種絕望也是可以理解的,東北經濟已經經歷長期的低迷,經商環境惡劣,更令投資界有「投資不過山海關」之說。

在小城人都眼裡,這個山清水秀的縣城是最美麗的家鄉,但也是最不宜生存的地方。這裡發生的一切——天寒地凍的自然環境、效率低下的政府機構、日益凋敝的傳統產業都是內生因素,是外界環境改變不了的,也與自己的行為無關。他們作為受害者改變不了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任何事情。減少自己損失的唯一方式,就是扶老攜幼,逃離這片土地,離開自己的家鄉。

小城人口減少的多重原因

人口增長低迷,除了受計劃生育政策的極端影響外,也受到當地歷史、文化、社會環境、個人對於成功者定義等的綜合影響。依蘭縣人民甚至整個黑龍江省人民來說,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去資源集中地掌握更多的資源。如果有機會去更大的城市,很多人都願意走出去,離開生之養之的家鄉。

認真執行的生育政策:上文分析,計劃生育政策對依蘭縣人口減少有極大影響。在人口出生峰值的幾年,每家4-5個孩子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後期計劃生育政策在依蘭執行到位,獨生或先女後子家庭佔據主流。

逐水而居的歷史源流:據依蘭縣誌記載,依蘭原為滿族人發源地,後境內逐漸遷入漢族人並佔據絕對人數。漢族人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漢軍旗人,另一種是一般漢人,包括大量犯人和無家可歸的貧民。清朝末年,為了防俄入侵,獎勵移民開墾,大量漢族貧民自華北闖入關東,輾轉遼吉,形成縣內最多人口。與中原和江浙不同,作為移民地的依蘭地區缺少漢族正統文化傳承,相對而言也缺少地域歷史自豪感。移民精神更促使子孫後代逐水而居。從歷史上看,來到依蘭的漢族先民更是迫於無奈,缺少歷史身份認可,因此也談不上對遠離故土的不舍。

社會文化的鬆散約束:借鑒賀雪峰(2017,《最後一公里村莊》)的分類,以依蘭為代表的北方縣域和城市介於分裂型結構和分散型結構之間。一方面體現為分裂型結構:由於存在眾多的小親族結構,血緣認同使得親戚之間在一定範圍內互相扶持,體現為親戚間的幫助和扶持,以及城鎮就業中的互助作用。另一方面體現為分散性結構:受到歷史傳統的影響,民眾往往以戶為單位行動,尤其是父母去世後的大家庭,或者獨生子女家庭,兄弟或表兄弟間缺少責任連帶關係,大家族內部呈現高度原子化,個人行動相對自由,缺少宗族凝聚力,體現為個人去向和個人選擇的自由性。

分裂型和分散型結構給東北地區發展其他連接關係,比如鞏固工作和朋友關係提供了可能,提供了排斥他地移民的基礎,也為人員流動的家族拘束掃清障礙。在東北地區,血緣和朋友共同構成了人際關係網路的支撐面。社會文化的鬆散約束,使得東北小城人民可以更無拘束的離開故土,再攜妻帶子帶走更多人口。血緣和朋友的人際紐帶則預示著關係網路的重要性,外來人口如果不融入當地網路,就難以更好的生存。

離開家鄉的能力認可:在大多數東北家庭眼裡,有能力的人都應該想方設法離開縣城。他們或許在生命的某一個階段試圖掙扎和改變環境,但更多的遇到了挫折。在東北地區的很多人看來,人無法改變社會環境,而社會環境已經不適於自己的發展。他們看到了國家的變化,看到北京、上海的富庶,看到深圳、杭州的崛起,甚至是東北大城市燈紅酒綠的生活。走出去是他們逃離的方式,也是他們發展的方式。他們深信所有才華都無法改變經濟落後的現實,因此一等人才的唯一出路就是離開家鄉。

外出求學是最值得誇耀的成就。東北地區重視學歷,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考上大學,離開家鄉。考上大學是受到社會承認的重要環節,意味著更有機會走入仕途,或者「吃上公糧」。高學歷在縣城以下用處不大,這些地方能不能成事更多的是看關係,看為人處事的技巧。去大城市打工次之,成功與否重點在於賺錢與否。東北的大城市同樣面臨人口流失的問題,留下相對容易,房價相對江浙不高。一人出走往往是一家人出走的開始。留在大城市的「頭雁」,肩負給兄弟姐妹關注和安排工作的重任。傳統的東北家庭,也會把年邁的父母接入城市家庭供養。只有一家人都來到城市,「頭雁」才算真正盡到義務,才算真正「有出息」的人。

單一方向的人員流動:離開了,就不想再回來。與中原和江浙地區不同,東北的人口外流是一條不可逆的路。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文化傾向,離開老家再回來的人往往要被看作「能力不夠」、「混不下去」,在家鄉也抬不起頭來。一方面是因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動成本不高,不論是去大城市打工還是去其他地方發展,買房安家都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流動的人往往認為自己老家就是生存條件最惡劣的地方,就是全國最落後的地方,離開也並不值得遺憾。由於對自身經濟文化的否定,東北人故鄉情結並不嚴重。留在本地的人,往往自謙為沒本事,甚至有的人真的認為自己是沒本事。留在本地的人也會抓住機會離開此地,或者培養子代,讓子代幫助自己實現離開故土的心愿。

經濟低迷和人口虹吸: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經濟總量低,一個是區域內部發展不均衡,這就導致了人口總體外流的情況下,中心城市再次虹吸周邊城市人口,呈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總量上看,以2015年為例,全省僅有哈爾濱市和大慶市人均GDP超過全國,鶴崗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七台河市、伊春市等五個城市人均GDP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區域間發展不均衡。哈爾濱市和大慶市兩市可佔全省經濟增加值的50%以上,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牡丹江五市可佔到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80%以上。全省經濟發展總量最小的大興安嶺市2016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44.億元,約為哈爾濱市的2.4%。依蘭縣作為哈爾濱市的遠郊縣,2014年全縣GDP144.0億元,僅占同年哈爾濱市GDP(5332.7億)的2.7%。經濟落後和發展不均衡,導致東北人口整體外流,而以依蘭縣為代表的縣城、非中心城市人口則進一步向中心城市流動。

除此以外,對於當地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甚至潛藏腐敗現象的不滿,傳統產業日益凋敝、新興產業嚴重不足帶來的產業結構問題,國企改制和倒閉帶來的就業、養老、醫療遺留問題,漫長的冰封期導致的身體和心理不適也是當地人員出走進而導致人口減少的重要原因。

小城的未來發展方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城市吸引力,加強人口黏性的重要一環。根據《國務院關於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複》(國函〔2016〕43號),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要實現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回鄉期間,我見到高速公路通車順暢,縣域內多座大樓正在建設之中,商店和超市一應俱全。但走出縣城,空心村現象比較突出。一個沿路村莊中住宅很多處於空置狀態,門前積雪都沒有清掃。幾乎家家戶戶牆上寫著「賣房」二字。依蘭自周朝有人居住,歷經千年,但高速公路通車也是近幾年的事情。縣城第一個火車站更是剛剛建設,還未及通車,預計今年才能投入使用,高鐵站前仍然是一片荒地(圖1)。高鐵站的建成不僅可以進一步縮短縣城去往其他城市的時間,提升貨運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依蘭縣的人口吸引力。

圖1 建設中的依蘭高鐵站

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鼓勵人口自然增長,對於小城乃至整個東北地區來說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十九大報告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9號)指出,要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東北地區面臨複雜的國企改革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產業凋零導致創新型人才和勞動力人口吸納能力不足,生育政策的後期影響導致生育水平持續低迷,社保、養老等問題長時間無法解決更導致移民傾向加劇。作為東北地區城市化帶的一部分,以依蘭為代表的東北小城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在向中心城市輸送勞動力的同時,保持人口穩定自然增長,創造新的人口紅利期。

總體來看,以依蘭為代表的東北縣域缺乏的並不是創新性的財政政策,而是在既定政策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公共服務水平,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改善政府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產業環境,發展當地經濟。從保證基本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生活的便利性和社會保障的可靠性出發,扶持產業建設,增強當地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慢慢恢復東北的生氣,慢慢增加東北人對留在家鄉,建設東北的信心。

註:獲獎情況已於昨日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