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無痛分娩真的「無痛」嗎?你真的了解它嗎

無痛分娩真的「無痛」嗎?你真的了解它嗎

原標題:無痛分娩真的「無痛」嗎?你真的了解它嗎


近日,微博上的一條熱搜成功地


引起了小編的注意


無痛分娩為什麼推廣難


生產,就必須要痛著經歷嗎?


對此,婦產科專家們說:不!



受傳統觀念影響,再加上麻醉人才短缺,政策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國內無痛分娩率還不到10%。再加上國內對於無痛分娩的傳播率比較低,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無痛分娩。


對於無痛分娩,


網友們也各執己見。


網友A:不是觀念傳統,人才短缺以及技術不純熟才是重點吧.


網友B:鎮痛效果作用和各人體質有關,宣傳不到位容易引發醫患糾紛。麻醉人才出於待遇工作壓力等多方原因入場少流失嚴重。


網友C:主要是很多人覺得,生個孩子哪裡有那麼麻煩,主要有的人還是捨不得多花錢吧。


網友D:我生孩子就使用了無痛!真的減輕太多痛苦了,要是什麼時候能全程無痛就好了。


什麼是無痛分娩?



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分娩鎮痛可以讓准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讓她們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休息,當宮口開全時,因積攢了體力而有足夠力量完成分娩。



「無痛分娩」起源於國外,至今有100餘年的歷史,目前它在國外已經應用很普遍了,美國分娩鎮痛率>85%,英國>90%。國內很多醫院均已開展無痛分娩,有的已經佔了順產的30%~40%的比例,准媽媽可以放心選用無痛分娩,這是一項簡單易行、安全成熟的技術。


在給產婦施行分娩鎮痛麻醉時,要考慮不影響產程和胎兒安全的原則下,通過嚴格地給予鎮痛藥物,不影響子宮規律性收縮,即可阻斷分娩時的痛覺神經傳遞,從而達到避免或減輕分娩痛苦的目的,把分娩疼痛降到最低,但保留子宮收縮和有輕微痛感。



無痛分娩真的「無痛」嗎?


「無痛分娩」並不是整個產程的無痛。處於安全的考慮,目前國內多數醫院的分娩鎮痛是在宮口開到2~3cm時進行椎管內阻滯。產婦的精神狀態若處於緊張、恐懼、焦慮、信心不足之中,也會增加對疼痛的敏感度,因此,做好精神上的準備也是減輕疼痛感的一個好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很難做到絕對不痛,它的應用是讓難以忍受的子宮收縮陣痛變為可忍受,或只是感受子宮收縮而不痛。


無痛分娩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1.低血壓


分娩鎮痛採用椎管內阻滯(硬膜外、蛛網膜下腔阻滯或硬膜外-蛛網膜下腔聯合阻滯)時,如收縮壓降至<90mmHg,或比基礎值降低20%~30%,稱為低血壓。其發生機制是下胸腰段脊神經阻滯後,腹肌鬆弛,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導致靜脈迴流障礙,心排出量突然減少;此外,交感神經阻滯後,外周血管擴張也是引起血壓下降的原因之一。如低血壓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胎盤血流灌注減少,胎兒低氧血症和酸血症等。因此,採用無痛分娩時首先要開放靜脈輸液,密切監測產婦血壓、心率及呼吸的情況,同時行胎兒心率監測,避免阻滯平面過廣。當出現低血壓時,需將產婦置於左側卧位,必要時靜脈注射提升血壓藥物。


2.頭痛


部分產婦硬膜穿破後腦脊液外漏而引起顱壓降低會造成穿刺後頭痛,發生後產婦需卧床休息,進行補液治療等。這種頭痛是自限性的,1周內多能自行緩解。


3.局麻藥中毒


主要原因是局麻藥誤注入血管或因局麻藥用量大,經局部血管吸收迅速引起。


4.全脊髓麻醉


穿刺過程中如果導管穿破硬脊膜而沒有發現,就會使大量局麻藥持續輸注進入蛛網膜下腔發生全脊髓麻醉。由於硬膜外連續滴注或自控分娩鎮痛時所使用的局麻藥濃度很低,因此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引起全脊髓麻醉。只要密切觀察阻滯平面的變化,並監測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是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的。

5.神經損傷


主要的原因有胎頭或胎兒在產道下降過程中,壓迫盆腔產道後面的外周神經、或第二產程中下肢過曲、體位不當引起的,一般在3個月內能自動恢復。


6.產程延長


從一些間接的研究結果推論,第一產程在椎管內分娩鎮痛情況下,變化不大,而第二產程可能延長15~20分鐘,因此在宮口將近開全的時候需要減少藥量。


7.其他


如嗜睡、頭暈、噁心、嘔吐、皮膚瘙癢、尿瀦留等也較常見。


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媽媽網社區 的精彩文章:

備孕須知!5個因素讓受孕減分
准媽做好3個準備,助輕鬆順產!

TAG:成都媽媽網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