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還在等孩子一聲道謝,孩子卻在等父母一聲道歉

父母還在等孩子一聲道謝,孩子卻在等父母一聲道歉

@ONE少年博物館

來自少年博物館的第70篇文章

圖/豬堅強

2018-05-17 NO.0070

今日作者:沈家姑娘

「我是一面鏡子,照出周圍的一切。」

鏡頭中,黑暗中一個小小的身影出現,聲音清亮,沉靜,一個孩子的臉出現在視野中。

一陣白光打過,孩子說:「我是一個機器人,被控制者操作著,有一天,機器突然中了病毒。於是,他的控制者選擇了將所有的數據,一併刪除。 」

「我們是一面鏡子,是父母關係的一面鏡子,也是家庭生活的一面鏡子。」

距離武漢四十多公里的郊外,兩排普通的平房,房間里的少年正在進行他們在這所特殊培訓學校的第一課——鋪床。

剛來的家明拿回屬於自己的被子和床褥,隨意地在上鋪揉成一團,老師問他鋪好了嗎?他很不屑,好了啊。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來到的少年,是全國各地所謂的問題少年 。

家明。網癮少年。

武漢,清晨,一個看起來有點著急的中年男人從中巴車窗口外探進頭來。

皮膚上有些油光,臉上堆笑,看起來氣喘吁吁,不過對於培訓學校老師的到來,他還是熱情。

這是家明的父親,民營企業的管理人員,事業心強,覺得公司沒自己不能運轉。

培訓老師正打算去家裡接孩子。

家明的父親,告訴培訓學校的老師,孩子整天就沉迷於網路遊戲,不去上學,小小年紀還想要當背包客去旅行,這會兒正在家裡睡覺。

爸爸口中的家明出現在大家眼前,正在睡覺的他連褲子都沒穿,搖搖晃晃的鏡頭中,父親和記者讓他穿上褲子再說,他卻一再抗拒,甚至往牆上撞,老師只好扣住他的手腳。

家明站在床上,暴跳如雷,對著來接他的人揮拳大喊:「你知不知道控制我會有什麼結果?」,他撩開衣袖,將手腕展示給了記者,手臂上有一道明顯的傷疤。

這場景很像精神病院里控制病人的場景,有點殘忍,可似乎也別無他法。

父母此時只能是在屋外聽著這揪心的喊叫默默落淚。

張釗,早戀少年。

河北。

培訓學校老師的后座上,是張釗的父母。據說是因為最近交了女朋友,為了天天和女朋友在一起學也不上了,還把他們趕出了家門。

教育機構負責人去接他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沖向陽台,被記者即使制止。他痛苦地嚎哭著,咒罵著。直到終於意識到逃不掉,才平靜下來,答應了老師的要求。

培訓老師覺得有點異常,通常真心想要跟著他們走的孩子,都會認真的收拾行李,不像張昭這樣,兩手空空就離開。

果然,當天晚上,當培訓老師陪同張昭吃飯的時候,張昭突然大喊:綁架啊,報警啊!最終引來警察干預。經過一番解釋後,才繼續踏上前往武漢的車。

澤清。遊戲少年。

廣州,寬敞的兩室一廳的房間里,坐著澤清的父母。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澤清是主動找到培訓學校的老師的。

挎著單肩包,看起來瘦小的澤清面對鏡頭時,顯得遠比其他孩子冷靜。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要來這個學校。

他說:因為聽說會有央視的人來跟蹤報道。他猶豫了一下,小心地和記者確認道:

「你們會全程直播的對嗎?」

「對,你為什麼想要被報道呢?」

澤清的眼中有一片難得的清明,「因為這樣感覺自己比較有存在感。」

澤清的父母常常回來很晚,父親希望妻子多顧家庭,少和朋友玩。妻子卻說,我知道他就希望我做個賢妻良母,如果是這樣,當初就別找我啊,直接娶個村姑回去不是更好。

父母不恩愛,反射到澤清眼中,則是對父母的不尊重。他渴望獲得父母的重視,可他們卻忙著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管他。當他不再對父母發出需要的信號時,母親卻反過來討好,所以他罵她賤。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該去培訓的應該是他們,而不是我。

與其他管教問題學生的機構不同的是。

在這所學校里,不僅是孩子需要進行91天的心理培訓,父母也必須參加學校的家長課堂 。

在這之前,對於老師那句「拯救孩子的鑰匙在你的手上」,家明的父親覺得有點好笑,甚至臨出發之前,他還和自己的妻子說,要不我還是不去了吧,請假還要扣錢。妻子明顯占弱勢,在家中的話語權依然主導在家明的父親手中,妻子只能對一些無關重要的觀點發表些看法,只要言語中一旦有可能與家明父親起衝突,她便自覺改變風向,站到了丈夫這邊。

他們一致認為,培訓學校的老師是在嚇唬人,孩子沒錯,錯的是自己,怎麼可能?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荒謬。

家長課堂上,起初,家長們談笑風生,回答問題時也不正面回答。老師說:請大家想一想,如果生命只剩下10分鐘,你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麼呢?

老師點到了家明的父親。這位父親,是這個課堂上,最不重視家長課堂的人。

家明的父親說:我希望他永不放棄,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他過得比自己過得好。

老師反問:「你所謂的好是什麼呢?」

就是過得比我成功,這位父親微微揚起嘴角,彷彿對自己的回答有種自我感動式的悲壯。

老師卻說:你不是為了孩子,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他成為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家明的父親的笑容凝滯了。

家長課堂上,另老師的一番話,讓這群家長陷入了沉思:

做律師要拿律師資格證,開車必須要有駕照,做老師也要考取教師資格證,但是,為人父母不用拿證,我們就這麼直接做了,而且要做一輩子。

第一次當爸媽,誰都沒有經驗,所以往往會出現滿滿傾注的愛,變成滿滿傷害的結果,而每一個「問題孩子」出現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爸媽,一個問題家庭的存在。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在這些不幸的家庭里,卻能驚奇地發現共性:

第一,完全不了解孩子的想法。

張釗不上學,是因為學校的考試壓力大。父母卻斬釘截鐵地認為是因為他早戀。澤清是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他一次次的放出希望得到重視的信號,卻一次次被父母錯過,甚至認為他寫的亂七八糟的句子根本看不懂。家明希望去背包旅行,也並不是以後就放棄上學,而是希望父母可以給他足夠的信任和自由,相信他已長大,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說:我買了小狗,他們第二天就送人。我買了寵物,他們不讓養,比如蜥蜴,說太恐怖。

對於孩子來說沒寵物就是他的全世界,就是他的房子,他的安全感,他的親人。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人偷偷買了,這和被人偷了100萬,失去了親人有什麼區別。

不要因為孩子小而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忽略了他們本應該得到尊重的選擇和每一個決定。

在91天的心理訓練中,孩子的情緒在鏡頭面前一步步土崩瓦解。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可以看到:

在家庭中,比起孩子來,更不願意改變的其實是父母。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好改變的。 比如澤清的父親。當聽到培訓老師說,家長也要去學習的時候,這位父親的第一反應是:自己沒有任何需要改變的。

家長課堂結束後,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當張釗收到父親的信時,對於內容里的老生常談,他眼中露出些許不屑。「你要是上完課後,還能給我寫出這樣的話,那我才是真的寒心了。」

張釗深知,自己父母四十年都沒有改變的事,不會因為一次短短五天的課程就有改變。

鏡頭裡是一個面目清秀的小女孩,在一群小伙中顯得格外顯眼。

女孩看著鏡頭,「我們不是中了病毒,只是有了自己的感受。」

父母生下了孩子,卻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獨立人格。

抱著給予孩子生命的恩情,將孩子當做附屬品,因為這種不平等,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複製品,更不是機器。

每個孩子最初都只是一張白紙,是父母的每一種言行,每一次失信,每一次謊言,每一次忽視給這張白紙上抹上了黑色的陰影,並且這種影響是很難逆轉的。它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千次萬次地影響著孩子的每一個決定。

在成長中,有些孩子會終身與自己的原生家庭陰影去對抗,直到最終戰勝它,或者一生都無法逾越過這陰影。

只希望,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去學習如何做一位家長,如何用平等的心態去看待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個體,尊重他的思想和決定,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和睦的家庭中長大。

在這個紀錄片中,沒有停留在改造成功的短暫歡愉中,而是跟蹤了每個家庭兩三年。有的家庭變得更好,也有的家庭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家明的父親答應給孩子一次在武漢市內騎行的機會。

張釗的父親給了孩子八千塊,張釗用兩千多塊給女朋友買了一隻狗。

家長們或多或少的變化,可以看出他們確實想要為這個將作出改變。但是,改變真的這樣容易嗎?

或者,更現實的真相是,永遠不要期待一個人改變,因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能改變了一時,卻改變不了一輩子。

孩子的問題,折射出的是整個家庭的問題,幾乎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一件如履薄冰的事情。保持開放的心態,承認自己的弱小不足,隨時保持學習的願望,這樣我們在教育這場人生考試中,才能越來越擅長。

-END-

猜你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看完《偶像練習生》里整容般妝容,還打什麼玻尿酸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