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年戰爭: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七年戰爭: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丘吉爾曾說:七年戰爭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從174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到1756年,歐洲已享有8年的和平,但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並沒有解決任何爭執。

反而造成奧地利在波西米亞和義大利、普魯士在西里西亞、英國在漢諾威的、法國在印度,美洲及在萊茵河的地位不穩罷了。

在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與均衡局面逐漸被打破的情況下,戰爭的陰霾逐漸籠罩歐洲大陸。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英國企圖奪取法國的殖民地,壟斷整個制海權;普魯士企圖吞併薩克森,變波蘭為自己的附屬國。;奧地利企圖削弱爭奪神羅霸權的對手普魯士,收復1740年被侵佔的西里西亞,法國則力圖吞併英國國王在歐洲的世襲領地漢諾威,保護法國在美洲和東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魯士的勢力;瑞典試圖奪取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俄國力圖阻止普魯士東侵,並擴大自己在西方的領地。

歐洲的玩家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訐,利益大同小異者結尾牢不可破的同盟,嚴重對立的則互相視為仇讎,與除之而後快。

七年戰爭,即將拉開序幕。

戰爭鑰匙

奧地利準備帶頭擲下第一把命運的骰子。39歲的瑪麗婭·特蕾莎仍舊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后,具備了哈布斯堡家族祖先所有的驕傲,她不能容忍西里西亞從她祖傳的領土上分割出去。

上一次戰爭她答應割讓西里西亞,以作為和平的代價,但她卻使和平成為一項停戰,並全神貫注進行改革,贏得強有力的同盟以及恢復近於解體的軍隊,她時常巡視軍隊營地,旅行到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奧爾米茨。

她鼓勵軍隊的士氣無所不用其極,將軍們勿需向她宣布效忠,因為這是他們血液中,以及騎士精神中,原本就有的;因此列支敦斯登親王花費20萬的財產,無償為她組建一支裝備齊全的炮兵部隊。她在維也納近郊設立以她名字命名的戰爭學院,用以訓練年輕的貴族,並為她的參謀準備有關幾何、地理、防禦工事和歷史的最佳老師。

腓特烈二世讚歎道:「這位年輕的統治者,能迅速掌握政府精神所在,並使自己成為御前會議的靈魂,在她的治理下,奧地利的軍事達到前人所未曾有的完善地步,至於將這位女人所實行的計劃,視為偉大的男人所為,也不為過。」

逆轉聯盟

外交是這一計劃的另外一面,瑪麗婭派遣密使,遠赴各地,以激起對腓特烈的敵意,並為奧地利爭取盟友。她注意到俄羅斯日漸壯大的力量,她已看出,腓特烈對這位沙皇所展現出的敵意。她內心希望重新與英國結盟,但這個想法已受到英國片面承認西里西亞歸普魯士所有而被無情拋棄。

英國為了取得波羅的海的木材,還和俄羅斯簽訂一項補助協議,要求俄羅斯在立沃尼亞保留5.5萬的駐軍,以阻止腓特烈採取任何向西的冒險行動。

英國幾百年來和法國一向是敵人:法國不斷鼓動並且支持蘇格蘭與英國對立;不斷準備侵入英國本土。法國是唯一能在海上,在殖民地世界向英國挑戰的國家了;決定性的擊敗法國,英國將成為世界的霸主。

當時英國和奧地利、俄羅斯已經結為盟友,只要把法國的同盟者普魯士拉過來,組成英、奧、普、俄對法大同盟,英國就可以贏得半個世界了。英國議會被他說服,遂向普魯士提出共同防禦的建議。

腓特烈非接受這項建議不可,因為形勢的發展,已經使他的勝利顯得黯淡無光了。面臨奧地利與俄羅斯的威脅,他是招架不住的。在如此困境下,只有英國,可以施以援手,如果他在英國所提出的盟約上簽字,那他就可以利用英國來阻止俄國對他的攻擊;而一旦俄國退縮了,那奧地利也不會貿然挑起戰爭。1756年1月16日,他和英國簽訂《威斯敏斯特協定》,規定英國和普魯士將共同抗擊入侵德國的外國軍隊,他希望這協定將可防止俄羅斯攻擊普魯士,而英國卻希望這協定能保護漢諾威。

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無不覺得這條約的簽訂,等於被他們的盟國給出賣了。正好在這時,奧地利不失時機的向法國提出了 「逆轉聯盟」。1756年5月1日《凡爾賽協定》簽署,法奧形成防禦同盟,歐洲傳統的聯盟關係完美逆轉,史稱「外交革命」。奧地利與法國達成同盟,共同抗擊英國與普魯士的威脅。之後奧地利又說服了俄羅斯參與同盟。

當時,英國自信她和腓特烈簽署的同盟,足以保衛漢諾威,於是放任一群好戰之徒在大洋上四處搜捕法國船隻,但沒有宣戰。

法國也準備攻擊英倫三島作為報復,並派遣一支包括15艘戰艦的艦隊,由路易·弗朗索瓦·阿爾芒·黎塞留公爵元帥率領下,攻打地中海的梅諾卡島。

為了增援島上薄弱的駐軍,英國派出海軍上將賓率領的十條戰船赴援,在直布羅陀又有三條英艦加入。

1756年5月20日,雙方在梅諾卡島附近相遇,梅諾卡島之戰法軍被擊退,但英艦受損較大,以至賓海軍上將放棄援救梅諾卡島的行動,率隊退回直布羅陀。

島上守軍因孤立無援而投降。法國獲得在地中海的一個戰略據點,黎塞留公爵在巴黎被視為英雄人物而受到歡呼致敬,而賓海軍上將則在朴茨茅次基地他的旗艦上被弔死示眾,因為他被不公正的指責為玩忽職守。

1756年5月17日,英國對法宣戰,但是找那個是啟動七年戰爭序幕的人,自然是腓特烈二世莫屬了。

速戰速決

1756年7月,腓特烈派遣使者去維也納,要求奧地利政府保證不再當年或下一年攻擊普魯士。考尼茨乾脆的予以拒絕。

瑪麗婭·特蕾莎女王圓滑的表示,在現今危機中,她雖重整軍備,但無意破壞和平,奧地利政府為自身的安危,需要保留做出任何行動的自由權利。

腓特烈二世又派了一名使者去,向這位女王再度要求明確的答覆,但他已經沒有耐心聽到回答,他的軍隊隨即出發,進入薩克森邊界。

1756年8月29日,七年戰爭最終爆發。

普魯士馬上進攻薩克森,薩克森無力抵抗很快投降。1757年5月,普軍趕在法軍之前在布拉格擊敗奧地利軍隊,但是在科林奧地利援軍打敗。

奧地利軍隊乘勝追擊,攻入西里西亞,法俄在這時也展開了攻勢,法軍十萬人擊敗漢諾威,進逼普魯士,而俄軍八萬人也開始進攻東普魯士。

普魯士已經陷入困境,四面楚歌。腓特烈改變了策略,將兵力集中起來轉入內線作戰,11月3號在西線擊敗法奧聯軍之後,又在12月5號火速擊潰東線奧軍。從第二年1月到九月,普魯士軍隊和法奧俄軍隊互有勝負,不分伯仲,但是9月份聯軍的內部矛盾給了普魯士一絲喘息。

1760年7月,普軍在西里西亞以少勝多,大敗奧地利,11月再次擊敗奧地利,普軍花費巨額代價守住了薩克森領地,保住了實力。

在海上,英法則展開了爭奪,1756年4月法軍擊敗英俊佔領北美梅卡諾島,1758年,英軍佔領布雷頓角,攻佔路易斯堡,1759年法軍艦隊被英軍在拉古什和基伯龍消滅,之後不斷敗退,1760年法國喪失整個北美殖民地。之後於1761年又丟失了印度殖民地。

普軍也在同年12月丟失可爾貝格的要塞,陷入困境。但是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1762年俄國新沙皇彼得三世登基,此人是腓特烈的狂熱崇拜者,上台之後立馬與普魯士簽署和平協定並且歸還所有佔領區,普魯士因此起死回生。

俄羅斯退出反普同盟,直接促使了其瓦解,176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法國割讓大片海外殖民地給英國,而普奧也簽訂了《胡貝圖斯堡條約》奧地利失去了收復西里西亞的機會,普魯士永久獲得西里西亞的宣稱。

英國成為戰爭最大贏家,獲取大量殖民地,為成為世界殖民霸主奠定了最後一塊基石,普魯士則鞏固了自己在德意志諸邦中的地位,與奧地利分庭抗禮,最終統一德國。

七年戰爭是法國革命戰爭前歐洲各主要國家都相繼捲入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由於戰場範圍廣,丘吉爾稱其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書社 的精彩文章:

敬我們的夢想
今天你的父母給你在公園相親了嗎?

TAG:白鹿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