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粟裕指揮黃橋決戰,兩方對戰,多方圍觀

粟裕指揮黃橋決戰,兩方對戰,多方圍觀

還歷史以真相,還真相以過程

在新四軍逐漸強大並且對日軍的威脅逐日劇增的情況下,日軍對國民黨政府開始實施了政治誘降政策,進而轉向對新四軍和八路軍的大舉進攻。於是國民黨內部投降派勢力逐漸抬頭,並開始了在國共兩黨間不斷製造摩擦,進而挑起內訌。

當時粟裕率領的部隊處處避免與國民黨軍發生正面衝突,但在蘇北的韓德勤部隊卻公然用武力攻打新四軍,粟裕經過再三思考決定用武力反應國民黨軍。

當時粟裕率領的部隊駐紮在黃橋,全部兵員也就7000人,能參與作戰人數不足5000,彈藥還少,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粟裕從容指揮戰士冒雨挖戰壕,築工事,布置作戰計劃,當地人民也趕來幫忙,戰後統計,黃橋戰役在各陣地上人民人數一次性達到了3000人之多。

那時,蘇北上各種政治勢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黃橋,保持中立的李明揚和陳泰運派人到戰場附近了解情況,泰興的日軍探子進到黃橋以西七八里的石梅觀戰,黃橋周圍漢奸隊伍也在密切注視黃橋動態,在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戰場上,出現了一幕兩方對戰,多方圍觀的奇特局面,粟裕深知黃橋的戰略意義,勝,則可以建立廣闊而且穩定的根據地,擴大隊伍,贏得老百姓信任,敗,輕則重返深山打游擊,往日根基功虧一簣,重則被國民黨軍,漢奸以及日軍聯合剿滅,因此粟裕不敢對此戰有少許的懈怠。

在陳毅和粟裕的共同指揮下,黃橋戰役最終以新四軍7000多人抗擊韓德勤部隊1.5萬多人,以傷亡千餘的代價殲滅敵軍1.1萬人獲得勝利。敵軍團以上主官無一漏網,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淹死,有的自殺,還有的被俘,後來敵軍軍長李守維被從岸邊的溺死人員的屍體當中找到。

這一戰,新四軍趁勝追擊,奪取了蘇北大部分領土,建立了更加廣闊的根據地,此後,粟裕戰神之名更加威震蘇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窗 的精彩文章:

633高地,32名越軍擊退法軍多次進攻

TAG:故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