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漠視胃炎可能引發胃癌 千萬要重視

漠視胃炎可能引發胃癌 千萬要重視

早期胃癌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或胃部癥狀,如上腹部不適、隱痛、飽脹感、乏力等。非早期的胃癌與胃潰瘍、胃炎、胃糜爛等病難於區分。已確診為胃潰瘍、胃炎,經治療仍不見效的病人,應及早做檢查。因為發生胃炎的部分可能會癌變;表面看來是胃潰瘍,但有可能在胃的凹陷處內藏有癌細胞;如果發現是胃癌時再做鋇餐造影,已到晚期。

漠視胃炎可能引發胃癌

分析:許多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癥狀隱匿,患者自己很難發現,等出現明顯癥狀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臨床上,90%的胃癌患者都是進展到中晚期才來就醫的。如果及早發現,及時進行規範化治療,早期胃癌治癒率高達90%以上。但事實上,許多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癥狀不少,只是缺乏「典型表現」,容易與其他慢性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因此常常被誤診,進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早期胃癌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或胃部癥狀,如上腹部不適、隱痛、飽脹感、乏力等。非早期的胃癌與胃潰瘍、胃炎、胃糜爛等病難於區分。已確診為胃潰瘍、胃炎,經治療仍不見效的病人,應及早做檢查。因為發生胃炎的部分可能會癌變;表面看來是胃潰瘍,但有可能在胃的凹陷處內藏有癌細胞;如果發現是胃癌時再做鋇餐造影,已到晚期。

建議感染過幽門螺桿菌,有胃癌家族史,或常吃腌制蔬菜、煙熏食物的40歲以上人群,若經常出現食慾減退、飯後飽脹、上腹部隱痛或消瘦,特別是呼氣有酸臭及蛋臭味,應及時去醫院做胃鏡檢查,切莫把胃癌誤認為「消化不良」。

不少中老年朋友都知道,胃炎需「三分治七分養」,否則生活飲食習慣稍不注意就會反覆。但有一種胃炎卻與此不同,需要「一分治九分養」,甚至大多數患者無須治療。

只要是做過胃鏡的患者,幾乎無一例外會得到「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診斷。這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檢出率達80%~90%。實際上,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對於只是體檢報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而本身無任何癥狀的人而言,無須治療。但如果出現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泛酸或噁心嘔吐等癥狀,則需要對症治療。比如出現飽脹、噁心、嘔吐的人,可服用多酶片、多種益生菌等;伴有膽汁反流的人,除了應用胃動力葯(如嗎丁啉)以防膽汁反流外,還應使用一些中和膽汁的藥物,如鋁碳酸鎂咀嚼片;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要進行根除治療,也要視癥狀而定:無癥狀者無須治療,有癥狀者需進行Hp根除治療,這樣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對於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患者,日常的生活護理更為重要。首先,生活方式要健康,應戒除吸煙、飲濃茶、飲酒等不良嗜好,飲食不宜粗糙,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腌漬、煙熏的食物。其次,大多數藥物對胃黏膜都有一定的刺激,其中有的藥物對胃的傷害尤其明顯,不但會損傷胃黏膜,甚至會加重或導致胃的慢性炎症,比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布洛芬,以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如果必須應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在飯後服用,或者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葯,以防止對胃黏膜的損害。另外,情緒與胃腸健康密切相關,很多胃病病人的癥狀並非來源於胃病本身,而是來自心理因素。當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時,再加上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又不強,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道黏膜缺血,分泌異常。因此,保持樂觀豁達的情緒,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適的癥狀。平時也可以多做一些腹部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使胃腸分泌腺功能增強,消化能力提高,並有解痙止痛作用。用手掌或掌根魚際部,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部位做環形按摩,順、逆時針各30次,逆時針揉按的直徑要小些,順時針的直徑要大一些。每次10~15分鐘,每日1~2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胃護胃 的精彩文章:

對付 「燒心」胃炎,這兩個方法簡單又有效
腹脹不是胃病竟是肝癌

TAG:養胃護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