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營自研火箭發射 火箭出自民營自主研發實驗室

民營自研火箭發射 火箭出自民營自主研發實驗室

5月17日7時33分,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OS-X型「重慶兩江之星」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發射成功

記者從發射現場獲悉,該火箭設計製造商零壹空間總裁馬超和航空工業瀋陽所副所長林鵬共同宣布,光學測量、雷達測量和遙感測控一切正常,達到預定試驗要求,可靠獲取全部重要試驗數據,試驗成功。7點38分,火箭殘骸落入落區,落區工作人員已於落區10公里外待命,現正在搜尋回收殘骸中,火箭具體飛行數據正在分析。

「重慶兩江之星」火箭效果圖。

據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介紹,本次與「重慶兩江之星」火箭一起首飛的是10所國內航空航天類頂尖高校校徽,以及「飛行聯盟」的標誌。該次火箭發射主要目的是測試火箭各項性能和指標,為未來產品布局設計提供技術儲備,其飛行軌道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當火箭升空到達最高點之後,就會開始下降,採用彈道模式落回地面。

同年,北京零壹空間成立,零壹空間創始人兼CEO舒暢表示,微小衛星在通訊、遙感、電子、偵察等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但在發射領域,卻常常要等國家隊火箭搭載的機會,這樣導致發射時間不固定,發射費用也想對較高,因此,如果能將發射價格降下來,發射頻率提高上去,簡化發射流程,僅微小衛星的發射市場就可能是個千億級規模的體量。

舒暢和他的團隊在認定目標後,便開始了艱苦的在創業之路,不管是招人還是融資,都遭遇了各種質疑和嘲諷。曾經的老師和航天界的前輩都告訴舒暢,由於國情不同,中國不太可能讓民營資本來造火箭。經過反覆的推演和縝密的分析,舒暢最終將中國商業航天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中國在這個領域大有作為」舒暢表示,造火箭的國家很少,但衛星需求的國家很多,去年中國有19次火箭發射,今年將達到40次,「國家隊」的發射任務非常繁忙,而想對比較,商業航天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便顯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學生練習散打能降低暴力傾向?實驗數據告訴你這是真的!
中國打造百億美元實驗室,領先世界就靠它,連美國都不是對手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