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導致楊令公殉國的罪魁禍首, 並不是潘美, 而是這個人

導致楊令公殉國的罪魁禍首, 並不是潘美, 而是這個人

原標題:導致楊令公殉國的罪魁禍首, 並不是潘美, 而是這個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導致楊令公殉國的罪魁禍首是誰,估計所有人都會眾口一詞:潘仁美。這個說法最早出自明代歷史小說《楊家府演義》,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卻說仁美心欲害令公,因其臨去埋伏之言,亦假意與王侁等列陣陳家谷。自寅至午,不得業之消息,使人登托邏台望之,又無所見。皆以為遼兵敗走,欲爭其功。即一齊離谷口,沿交河南進。行二十里,聞業戰敗。仁美暗喜,引諸軍退回鴉嶺去了。



在這之後才有了楊令公頭撞李陵碑殉國的悲劇。這個情節後來也被戲曲、評書等各種文藝形式廣泛採用,也使得潘仁美成了殘害楊令公的罪魁禍首。然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導致楊令公殉國的並不是文藝作品中的潘仁美,而是另有其人。為了更清晰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將歷史上楊令公殉國的這次戰事做一個大概的回顧。


這場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雍熙北伐,時間由大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開始,戰爭的起因是宋太宗趙光義為洗刷高粱河慘敗之辱而發動的一次北伐,目的是為了奪取遼國佔據的幽州地區。



戰前,趙光義將北伐大軍分成了三路。東路由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統率,中路軍則由步軍都指揮使田重進率領,西路軍的統帥則為忠武軍節度使潘美(也就是文藝作品中的潘仁美)統率,時任靈州觀察史的楊業擔任副帥,監軍則是兵馬都監王侁。


戰事打響之後,三路大軍的進展都較為順利。中路軍攻佔蔚州,東路軍奪取涿州,楊業所在的西路軍則接連攻破寰州、應州和雲州三地,形勢可謂一片大好。但就在此時,曹彬所在的東路軍卻因糧草匱乏而私自撤出涿州,遼國乘虛奪回涿州,戰局由此發生驚天逆轉。


得知遼軍重占涿州,曹彬率部再度向涿州發動進攻,卻遭到遼軍的主力襲擊,傷亡慘重,被迫退至高陽地區。得知東路軍失利,趙光義下令西路軍率部掩護雲、寰、應等地居民南遷。不過,監軍王侁違背趙光義的旨意,下令楊業從正面向遼軍發動攻擊。



對於王侁的錯誤部署,楊業當即提出反對,並提出「今遼兵益盛 ,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從當時的戰局而言,這不失為是一個「圍魏救趙」的上上之策。


不過,王侁不僅拒絕了楊業的正確主張,同時還出言譏諷道:「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這番話使得楊業沒了退路,只得按照王侁的部署出兵寰州與遼軍主力決戰迎。



楊業在出發前告訴王侁與潘美二人:「諸君於此(陳家谷口)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按照楊業的這一計劃,即便進攻不利,也可在陳家谷口設伏,將遼軍擊敗以扭轉戰局。


此後,楊業率部與遼軍激戰。按照約定,王侁與潘美率部埋伏在陳家谷口一帶。但當戰事進行至臨近中午時分,王侁卻以為遼軍失利,「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而實際上此時的楊業正陷入苦戰。等宋軍撤走後不久,楊業的殘部退至陳家谷口,陷入遼軍重圍,最終楊業受傷被俘,壯烈殉國。



從以上史料記載得知,楊業之敗的罪魁禍首乃是監軍王侁。他戰前部署失誤,又拒絕了楊業的正確主張。此後又貪功心切,撤走伏兵,這才導致了楊業的殉國。而當時潘美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遭到王侁的拒絕。



如果說責任的話,毫無疑問王侁才是最大責任人。但是由於文藝作品的廣泛流傳,使得不少人對這段歷史的真相缺乏了解,誤將潘美當成了導致楊令公殉國的罪魁禍首。


參考書籍:《宋史》、《遼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劉備提出一要求, 劉表如果真的同意, 諸葛亮將終老隆中
蔣琬有個優點連諸葛亮都不具備,這則成語故事道出原委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