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4歲科學家欣然接受安樂死結束生命,臨終高唱《歡樂頌》

104歲科學家欣然接受安樂死結束生命,臨終高唱《歡樂頌》

當你還在被同齡人販賣著焦慮

黑著眼圈熬著夜

殊不知,那些已經看完整個人生的人

竟然已經忙著去死了

就在昨天,一位104歲的科學家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前往瑞士追尋安樂死,並用一根針劑向所有人告別。

這位科學家名為David Goodal,是澳大利亞西部首府珀斯Edith Cowan大學的榮譽研究助理,已經發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並獲得了三個博士學位。

(圖片源自:法新社)

長命百歲是很多人的願望,有的人活不夠,甚至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而這位活了104歲的科學家卻說——

活這麼久我很後悔,我不開心。

(圖源:搜狐)

這位老人正在飽受疾病折磨所帶來的痛苦嗎?

Goodal承認他的健康狀況在逐漸變差,他的視覺、聽覺和嗅覺都在喪失,但他102歲還堅持在電腦前工作,直到校方擔心安全隱患命令他離開辦公室。

(圖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他是被家人拋棄,時常感到孤獨老人嗎?

這位老人前不久過完104歲生日,家人陪伴在他的身邊,在生日歌中吹滅了自己104歲的生日蠟燭。

(圖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而這次的生日願望卻不是美好的希望,變成了——我不開心,我要去死

沒有得絕症,他的家人並沒有拋棄他,他並不孤獨,人生也沒有什麼非要急著去死的事情,能吃飯能走路能睡覺。

活著不好嗎?他為什麼一定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據透露,Goodal有次在家不小心跌倒了,但是他自己起不來,他就在地板上躺著,一躺就是兩天,直到保姆發現將他扶起來。

沒人知道那兩天他是怎麼過的,又想了些什麼。也許他早就厭倦了這幅沉重的皮囊,感覺精神被困在軀體裡面,有種被禁錮的痛苦。也有可能是人生再沒什麼值得留戀的了,多活一天,也只是再多呼吸一天空氣,僅此而已。

我們可以試圖理解這位老人,當你活到104歲,在你面前放了一盤很美味的食物,但是你看不到、聞不到、嘗了也沒味道,你會怎麼辦呢?

有網友說,那我就會一腳把它踹翻。

也許,當你不追求其他的一些事情了,死亡也許就成了自己唯一的追求。

瑞士是個美麗的國家,但是一心赴死的Goodal早就不再留戀這個世界的風景了。

在記者發布會上,別人問他有沒有什麼想唱的歌,他想了想,之後在記者會上用德語唱了一小段《歡樂頌》。

(圖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他希望通過這次機會,能推動澳大利亞的安樂死制度,澳大利亞僅支持因絕症進行安樂死,因此他千里迢迢來瑞士,在完全陌生的國度離開這個世界。

在進行安樂死之前,他接受了採訪,並說——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我們應該擁有選擇死亡的權利。

104歲的Goodal說,人們擁有選擇死亡的權利。

那究竟是一些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讓人們去選擇死亡呢?這些人為什麼會選擇安樂死呢?

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痛的折磨: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了。

一個患有漸凍症的國外老人Peter,在得到他的允許後,BBC記錄了他全程安樂死的過程。

他自患有漸凍症之後,這種無法治癒的病症隨時都在折磨著他。終於,在妻子的陪同下, 他來到了瑞士進行安樂死。

(圖片源自視頻截圖)

臨死那一刻,Peter給了太太最後一個吻,進行夫妻間最後的告別。

在雙手緊握中,Peter喝下了那杯死亡之水。

他開玩笑說:「我太太很懂得怎麼握著我的手幫助我入眠。」

等他完全入睡後,他的妻子才表現出了悲傷的情緒。

對於家人而言,也許,讓對方解脫,也是一種愛的成全。

同樣的,還有來自加拿大的72歲老人Susan,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每隔幾小時就要服下止痛藥。

(圖源:新浪)

進行安樂死的當天,她早早起床,吃了最後一頓早餐。

然後和子孫們告別,這一告別之後,就再也不能相見了,孩子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

最後她來到了醫院,簽下同意書,並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04歲的Goodal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辦法在家裡安然離世,而不得不去一個陌生的國度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安樂合法化的的國家,而澳大利亞允許因絕症不治的安樂死,但不支持自願進行安樂死,無奈之下,他只好前往瑞士。

安樂死現在仍然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人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也有人認為,有很多安樂死的案例並不是當事人完全自願的情況下進行的,

德國格丁根大學對荷蘭7000起「安樂死」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些「安樂死」患者當中,不少人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由醫師和家屬配合,背著患者做出了「安樂死」的決定。

(圖源:CNN)

家屬的理由倒也簡單,就是不願再看到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繼續痛苦下去,所以向醫生提出要求,促使患者「合法死亡」。

有些老人在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願後,可能會被遺產、謀殺等糾紛中被迫安樂死。

我們也見過很多安樂死引起的爭議的例子。

前幾年,一名中國女生幫助自己患有肝癌晚期的好友,在荷蘭簽下了安樂死同意書,並目睹了好友的死亡過程。這個女孩就是現在熱衷公益的紀慈恩。

當時好友查出肝癌晚期,被告知只有6個月的生命,每天靠打針維持痛苦的生命,疼的咬到牙齒鬆動,便請求她為自己做最後一件事,簽下安樂死同意書。她經過幾番思想鬥爭後,終於同意了。

回國後,在一次高中聚會她卻面臨了很多人的質疑,

「她的生命不是還有6個月嗎,為什麼2個月就離開了呢?」

「這怎麼可以隨便簽呢,誰給你的權利終結她的生命?」

「你這不是幫助她拜託痛苦,你這是謀殺!」

因為痛苦,她曾患上心理疾病。還好,如今她已經走出陰霾,開始尋找人生真正的意義。

還有那位印尼活了145歲的老人,自殺又不敢,子孫一代都死的差不多了,棺材準備了二十多年沒用上,最大的願望就是死。

(圖源:新浪)

孫子說,爺爺122歲就買好了墳墓,等了24年,死神就是不來接他走。

這位老人每天在聽廣播中等待著自己的死亡。

(圖源:新浪)

就像104歲的科學家Goodal說的,當有人問他會不會為死亡而感到難過,他反問:人,到底有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死亡?

在他接受採訪的衣服上寫著:Ageing Disgracefully(不光彩的老去)。

說到底,安樂死,是一場關乎自由(尊嚴)和生命的博弈。

反對安樂死的人說:沒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支持安樂死的人說:沒有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

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過後,也只能加倍珍惜生命,努力做到:生而無畏,死而無憾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留學生日報 的精彩文章:

突發!YouTube總部突發槍擊案,致1死4傷,槍手掃射後當場自殺
全美最難拿GPA的波士頓大學,今年錄取率居然又創新低

TAG:北美留學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