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13首宋詞,見證了宋朝興衰起落

這13首宋詞,見證了宋朝興衰起落

1

李 煜

公元976年,是北宋建國的第16個年頭。

此時的宋王朝,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正在歷史的天空中冉冉升起。

皇都汴梁的金鑾殿上,宋太祖趙匡胤正在接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跪拜。出於「戲謔」,也出於「氣憤」,他封了這位亡國之君違命侯的爵位。

同年冬,留下了「燭影斧聲」之謎的宋太祖趙匡胤龍馭賓天。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放出「金匱之盟」的大招,繼承帝位。

宋太宗繼位後,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公元978年,這是李煜亡國,淪為楚囚的第三個年頭。南唐降臣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面對故國舊臣,飽受亡國之辱的李煜感嘆說:「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知道李煜寫作並演奏了這首《虞美人》後,勃然大怒。於是在公元978年的七夕節,李煜生日當天,賜了一壺盛有牽機葯(毒藥)的毒酒,鴆殺了李煜。

一代詞帝就此隕落,終年42歲。

公元979年,宋太宗滅北漢,統一全國。終結了自唐末以來,五代十國紛爭不息的亂世局面。

2

柳 永

公元987年,是李煜辭世的第十個年頭。這一年,繼李煜之後的又一位詞壇大佬出生了。

他是柳永。

柳永的出生,意味著繼李煜之後呈現荒涼衰落的詞壇,又要被引爆。毫無疑問,就是柳永引爆了宋詞的寒武紀。

在李煜死後,柳永生前的這十年,詞壇不是沒有寫手,像王禹偁、寇準這樣的猛人,還是能挑出一兩個的。

可是,搞政治,這些人都是好手,尤其寇準,一代名相,沒的說。至於說到詞的創作,他們終究還是沒能當起大任。

公元1004年,遼國犯宋,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宋軍大勝。

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公元1006年,寇準罷相。

公元1008年,柳永到汴梁參加科舉。這時的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繁華極盛,汴京風情,紙迷金醉。

春闈放榜後,柳永初試落第,憤慨之下寫了《鶴衝天·黃金榜上》,發泄對科舉的牢騷不滿。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科舉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蟲娘分別之際,寫下了《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凡有井水處,皆歌柳詞。

打著「奉旨填詞」招牌的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他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

晏 殊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重境界「第二重是柳永詞中所寫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重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詞,出自柳永同時代的又一位詞壇猛人之手。

他叫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有神童之譽,14歲就中舉授官。曾一度霸屏熱搜,耍爆朋友圈。

他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身居要位多年。

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均出自晏殊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皆經他栽培、薦引,得到重用。

4

范仲淹

公元1040年至1043年間,范仲淹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其時,正值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

懷著征夫思鄉卻又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矛盾情緒,范仲淹寫下了《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公元1046年,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於當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一事,寫下了火爆網路的《岳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岳陽樓記》是初中語文必背課文,還能背誦下來這一段的人,請為自己鼓掌。

5

歐陽修

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的同年,與他一起推行「慶曆新政」的另一位大文學家,也寫下了一款爆文《醉翁亭記》。

他是歐陽修。

公元1030年,歐陽修進士及第。

據時任主考官晏殊後來說,歐陽修之所以未能奪魁成為狀元,是因為他鋒芒太露,眾考官有意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只是彼時,這些有意「挫其銳氣」的主考官們,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其貌不揚,自稱只有在騎馬、睡覺、上廁所時才能構思出好文章的年輕後生,會成為後來的文壇領袖,享有「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的盛譽。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位貌不驚人的文壇領袖,不經文章獨步天下,寫起詞來,也是開了掛的猛。

他能寫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的幽怨,也能寫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

6

王安石

公元1067年,宋英宗駕崩。20歲的宋神宗趙頊繼位。

依照慣例,新皇繼位,要大赦天下,獎賞百官將士。可讓宋神宗吐血的是,就在他的賞賜敕令下達之後,財務部的官員跑來告訴他,國庫沒錢了。

這就尷尬了。

皇帝的賞賜敕令已經下達,百官將士都在眼巴巴的等著領賞,朝廷竟然拿不出錢來,這不是明擺著打宋神宗的臉嗎?

面子掉了一地的宋神宗,在痛定思痛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改革現有體制。

一場兩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變法運動,就這樣開始了。替皇帝挑大樑,擔當變法先鋒的一把手,叫王安石。

故而,這次變法又叫「王安石變法」。

公元1076年,王安石辭相,出任江寧知府,這是他第二任任江寧知府。第一次是在宋英宗治平四年。

他的代表詞作《桂枝香·金陵懷古》當作於這兩個時段的其中之一。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首《桂枝香》,是王安石詞作中的翹楚。境界高遠,人所不及。連蘇東坡看了,都要嘆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

7

蘇 軾

公元1057年, 那個已被「挫去銳氣」的歐陽修,經歷了媳婦熬成婆的苦逼歲月洗禮後,出任當屆科舉的主考官。

這一年,他拿著一位四川籍青年的考卷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這個人,就是宋代文壇上不世出的奇才,蘇軾。

就像歐陽修後來讓當年「挫他銳氣「的主考官們出乎意料一樣,這位讓歐陽修譽為未來文壇領袖的蘇軾,也同樣讓歐陽修出乎意料。

蘇軾不僅文章獨步天下,他的詩詞、書法、繪畫、烹飪,更是無一不成為世人追捧的至寶。

公元1079年,對於蘇軾而言,這是他人生當中極為驚悚,極度觸目驚心的一年。

就像香港影視圈每隔幾年,都會針對周星馳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倒周運動」一樣。

1079年的北宋朝廷內,也針對蘇軾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到幾乎要了蘇軾老命的「倒蘇運動」。

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是蘇軾人生的轉折點,處心積慮要置蘇軾於死地的新黨們,在朝野救援對的阻礙下,終究沒能如願。

退休金陵的王安石,給宋神宗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這場詩案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公元1082年,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的蘇軾,在黃州城外的赤壁磯,面對浩浩蕩蕩的長江,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這以前,詞壇上只有「婉約」一派。

蘇東坡,這位註定不平凡的詩人,在繼柳永、晏殊之後,以一闕「大江東去」 的豪邁,於婉約詞派外,開創了豪放一派。

他的名字,註定要成為宋詞史上最響亮的名號。

8

周邦彥

公元1105年,宋徽宗趙佶設立大晟府,一個專管詞曲音樂的衙門。這裡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著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

繼柳永、秦觀之後的又一位婉約詞集大成者周邦彥,便是宋徽宗派去做專管樂舞的大晟府提舉。

周邦彥是著名的美男詞人,他與當時的青樓花魁李師師,就是《水滸傳》里與燕青搞曖昧的那個,往來密切。

有一次,李師師約了周邦彥在閨房幽會。那知周邦彥剛到不久,宋徽宗就來了。情急之下,周邦彥鑽到床下躲了起來。

這橋段,與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在好友張說府上偶遇唐玄宗的故事頗為相似。

宋徽宗走後,周邦彥把他聽到的李師師和宋徽宗的情話,寫成了一首詞《少年游》。

誰知有一次李師師在與宋徽宗啪啪啪之後,竟然忘情地把這首《少年游》當著宋徽宗的面唱了出來。

宋徽宗聽到後,很是不悅。第二天,就下令把周邦彥貶出京城。

之後,宋徽宗又去幽會李師師,恰碰到李師師送別周邦彥回來,哭的兩眼通紅。

宋徽宗問李師師:「周邦彥又寫了什麼東西沒有?」

李師師回答說,填了一首詞《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來歲去,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宋徽宗聽了以後,覺得周邦彥確實是個人才,就赦免了周邦彥。

彼時,詞壇風華依舊。只是北宋王朝的繁華,已經接近尾聲。

《清明上河圖》里的那個百業興旺,車水馬龍,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即將在金人的鐵蹄聲中,煙消雲散,化作齏粉。

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徽、欽二帝被俘。

史稱「靖康之變」。

至此,北宋王朝167年的繁華落幕。李清照的「尋尋覓覓」替代了柳永的「曉風殘月」;辛棄疾的「金戈鐵馬」替代了蘇東坡的「大江東去」。

婉約仍在,豪放不改。

只是,宋徽宗詞中的「萬里帝王家」,跟李煜詞中的「三千里地山河」一樣,就此淪為異姓別家的地盤。

北宋王朝的羅曼蒂克史就此消亡,南宋王朝的鐵馬冰河夢卻才開始。

9

李清照

公元1127年的北宋,國勢飄零,遍地狼煙。神州大地上的百姓,經受了太多的災難苦痛,太多的生離死別。

在倉皇南逃的隊伍中,一位中年女子像保護生命一般,正保護著十五車金石文物南遷。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文物南遷,擔當這項使命的中年女子,名叫李清照。

這一年,李清照43歲。

飽受戰亂之苦後的李清照,已不再是一個只關心「紅肥綠瘦」的閨房女子,而是面對倉皇逃竄的統治者,敢於疾呼「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女中豪士。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以後的李清照,換了心腸,她開始關注這個飽受欺辱的國家,希望統治者能韜光養晦,厲兵秣馬,收復失去的河山。

只是南宋王朝的統治者,跟她那半夜臨敵,翻牆逃跑的丈夫趙明誠一樣,一度讓她寒透了心。

秋雨梧桐,酒入愁腸。孤苦無依的李清照,在飽嘗了哀婉凄涼後,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0

岳 飛

國難當頭,男兒豈能坐視?

這個世上,有趙構、秦檜這樣包藏私心,無視故土山河淪陷的昏君奸臣,就有岳飛、韓世忠這樣的精忠報國,力圖恢復故土中原的忠臣義士。

事物嗎,總是對立統一的。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公元1140,金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人,進軍朱仙鎮。

同年,一意求和南宋朝廷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朝。

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廿九,岳飛被南宋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終年39歲。

江山社稷,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自此,那面寫著「宋」字的黃龍旗,在插上臨安的城頭後,就再也沒有插回汴梁城頭的機會了。

11

陸 游

岳飛之後,南宋王朝再無功勛卓著的抗金名將,卻不乏拳拳報國熱血的有志青年。

譬如,陸遊。

公元1158年,秦檜病逝,陸遊初入仕途,時年34歲。

早在四年前,陸遊就和楊萬里、范成大等人一道考中進士,只是因為他省試的排名在秦檜的孫子秦塤之前,因此被秦檜授意踢出了考生名單。

一心渴望北定中原的陸遊,入仕後,因堅持抗金主張,屢遭主和派排斥。

縱然他有心為這個主昏臣奸,偏安一隅的國家收復故土,卻苦於終身不得志,無法替這個國家完成恢復大任。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公元1207年,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胄,與金國簽訂「嘉定和議」,北伐計劃宣告徹底破產。

公元1209年,憂憤成疾的陸遊,病重辭世,終年85歲。

直至死前,他還在叮囑兒子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惜,他深愛的這個國家,直至亡國,都沒能實現他「北定中原」的願望。

12

辛棄疾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

估計是出門沒看黃曆的原因吧,本來氣勢洶洶要滅掉南宋王朝的完顏亮,卻被窩裡反的自己人給乾死了。

就在這一年,21歲的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的隊伍,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

次年,辛棄疾作為義軍聯絡員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回歸事宜。

在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他聽到 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的消息後,單槍匹馬闖金營,活捉了叛徒張安國,全身而退。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這樣的猛人,有宋一代,也就辛棄疾一人而已。

辛棄疾驚人的勇敢果斷,使得他名重一時 。在這種光環的籠罩下,他終於回歸他所深愛的大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歸宋,註定是「明珠暗投」。他想手提三尺劍,為這個國家上陣殺敵,收復故土。可這個國家,卻讓他失望了。

公元1207年,壯志難酬的辛棄疾,溘然長逝。

臨終之際,仍在大呼:殺賊!殺賊!

13

姜 夔

公元1176年,姜夔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的揚州,悲嘆今日荒涼,追憶昔日繁華,遂寫下了《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是繼蘇軾之後又一位藝術全才。只是他一生仕途不濟,四次回鄉參加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

姜夔為人瀟洒不羈,以陸龜蒙自許,當時的名流士大夫,包括楊萬里,范成大都爭相與他結交,連朱熹都對他青眼相加。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

公元1221年,姜夔去世。

公元1251年,南宋王朝已走向尾聲。

當那個有「詞家李商隱」之稱的吳文英寫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的《唐多令》後,這個詞壇雖然還有趙以夫、蔣捷、張炎等一干詞人效之於後,譬之於樂。

可是宋詞的命運,就像彼時病入膏肓,無葯可醫的南宋王朝一樣,已經接近了尾聲。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公元1279年,蒙古軍攻破崖山,丞相陸秀夫背負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

南宋王朝就此覆滅。

就在大宋王朝的命運走向終結之時,見證了這個王朝由盛到衰,又繁華到落幕過程的宋詞神壇,也就此轟然倒塌,任憑誰也再無力扶起。

作者簡介:

王焱,一個暖心又有趣的90後少年。喜歡詩詞,喜歡武俠。微信公眾號:在下王焱。

《蘇東坡全集》豪華珍藏版(全6冊)

原價:995元

詩享價:299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莫道山坡詩染色,枝頭蓓蕾鬧春風
六首詩詞,六位失眠的詩人:晚上睡不著在幹嘛?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