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如果你相信心靈的力量大於智商的力量

教育:如果你相信心靈的力量大於智商的力量

如果你相信,人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跟智商的關係不大,而心靈的力量關係很大,那麼,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也一定要來聽童書媽媽幸福教育的重磅講座《心靈的力量》,跟世界一流的兒童哲學大師和兒童心理學大師面對面對話。這也是二位大師第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聯合出席。

我一向認為人要成功,生活要幸福,需要的智商並不多,正常水平即可。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看那個著名的最關注智商的節目——《最強大腦》,你一定被高智商的水哥、蛋哥等選手驚嘆不已,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沒有給自己這麼好的腦袋,問自己為什麼沒有刻意練習,讓腦力可以如此震撼!

我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一直在積極地思考教育問題。

我不太關注台上那些智商特別高、腦力特別發達的人在幹什麼(主要是我看不太懂),我倒是關心節目請來的嘉賓——李彥宏、章子怡、孟非、林丹、周杰倫、羅振宇、俞敏洪、施一公 、王石、劉強東、周杰倫、任志強、董明珠、郎朗和科比……這些各行各業的翹楚,我們的人生偶像、這個時代的英雄,當他們來到這個節目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卻跟平時太不一樣,讓你內心充滿了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羅振宇這樣思維敏捷,洞穿規律的腦袋,會在這裡示弱、撒嬌、逃避,說:「你不要跟一個文科生,講這種問題」?

為什麼章子怡這樣已經做到巔峰的表演工作者,人生每步棋都走得漂亮的明星,會在這裡認為自己「腦袋裡面,完全都著火了,反正我是暈的」?

GIF

▲ 聽到羅振宇說「你不要跟一個文科生,講這種問題」,我深有同感

為什麼潘粵明這樣深具魅力處事令人信服的男演員,會「懷疑自己沒有帶腦子來」?

為什麼劉強東這樣一手創辦近千億美金估值企業,把16萬員工管理得井井有條的人,會在現場變成最木訥、反應最慢的人,說「我覺得真的是太難了」?

GIF

▲為什麼所有的嘉賓都說「太難了!我們應該不用比」

當然,這些名人在這裡有配合節目扮傻的成分,但他們對自己的智商遠遠不及台上的選手,還是有非常清晰的認知的。

顯然,台下的疑似全場智商最低的嘉賓們,說明了一個問題:人要有成就,生活要有大幸福,並不需要台上那麼多智商。

如果幸福的人生並不需要那麼多智商的話,那麼我們需要得更多的,應該是什麼?

兒童哲學

哲學能夠提供目標感和意義感

哲學教會的思考能改變孩子的人生

當我們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要爭取最好的小學,以至於從4歲半就準備幼升小考試時,我們很難想到會有孩子在趕考的路上會發生抽動症,入學之後會顯著厭學,並持續幾年;

當我們把孩子們的每一天每一分鐘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滴水不漏時,卻往往在高考前不知道怎麼給孩子選專業,問孩子真正熱愛什麼,不知道!問孩子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他不計一切全身心付出,答案是:沒有。

當我們把考上哈佛耶魯北大清華看做是教育的終點的時候,我們很難面對北京大學徐凱文教授的」空心病「報告:天之驕子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當孩子們長大,結婚生子,當上父母,在母乳奶粉尿布、興趣班學區房的一路風塵奔襲之中,當我們在糾結是不是要「生二胎致貧」,頭疼有限的精力和資源如何分配給多子女家庭時,很少有父母停下腳步來,想一想當父母的初心;究竟為什麼要未經同意帶一個生命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們想許給他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很多時候,逃避追問目標和意義,唯獨教育不可以,唯獨對我們的孩子不可以。

而一個從小明白了意義,知曉了目標的孩子,他會很容易擁有熱愛的事物、熱愛的事業,而且能夠更加容易地取得成功,獲得幸福。

北京附中創辦的創新高中探月學院的創始人王熙喬,他之所以能夠拿到美國名校的offer,他之所以能夠不去讀大學,他之所以能夠吸引杜克大學基金這樣的天使投資,是因為他學習了三年的哲學,並在同學中創建了哲學對話工作坊——探月艙。

知道意義的孩子,會同時具有目標、熱情、勇氣和堅韌,也懂得思考,擅長思考。前不久,我跟一位投資人(他投資了阿里巴巴,並且一直沒有賣掉)聊天,他告訴我所有做大事的人都具有哲學思想,所有的大事業都需要思想來做堅實的支撐,阿里巴巴如此,騰訊如此,我告訴他,根據我看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訪談,這個迅速做到月流水規模200億的新生獨角獸,其創始人跟張小龍一樣懂哲學。

奧斯卡·伯尼菲是法國哲學家,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兒童哲學顧問,他在法國已經做了30年兒童哲學工作坊,他告訴我:4歲的孩子就可以加入哲學對話

如果說「思想是一切的根源」,那麼「思考則是思想的根源」,思考是動態的,也是具有動能的,思考會產生思想,也會改變思想。而哲學實踐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思考和應用,思考激活人的思維,應用會帶動你生活全方位的轉變。

請想像你學會了這些思考方式,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麼的豐富和富有意義,更要想像你的孩子、你的學生在你的引導下學會了這些思考方式後,將對他們的一生有怎樣的指導意義以及巨大的影響。

奧斯卡寫了一套風靡全球的《兒童哲學智慧書》,這套書給我們談論了生命、幸福、愛等各種話題,書裡面的所有表達形式只有一種:提問。

一個又一個提問,讓孩子們層層深入去思考問題,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選擇,為什麼存在?

提問,具有偉大的力量。蘇格拉底正是因為提問而名垂青史,影響全世界,蘇格拉底也是因為提問讓人惱羞成怒,最後引來殺身之禍。

奧斯卡大概是當今世界上最得蘇格拉底提問精髓的哲學家,在他的工作坊中,很可能有人會哭,有人會暴怒,有人會悲傷——既不是刀也不是槍,為什麼提問具有如此令人震撼的力量?

在一個私密的工作坊中,我親眼看見一個女孩被他提問到滿面通紅當場發飆(報名奧斯卡工作坊的朋友,你們也許可以見識到這一幕,你是要祈求不發生在自己頭上呢,還是因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打算把自己獻出去?)

奧斯卡還給大型企業高管團隊做哲學諮詢對話,那些明了了自己使命和意義的企業氣象一新,就像那些知曉了目標而堅定的孩子。

奧斯卡在大型講座裡面,會跟8名7~9歲的孩子一起現場示範哲學對話(歡迎你的孩子報名),他會發表精彩的演講,還會跟你互動問答。

自從去年奧斯卡訪華,我很榮幸地擔任了他線上節目的對談嘉賓之後,我一直追隨奧斯卡學習。邀請他再次來中國,那是我最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這次,奧斯卡在講座裡面會講這樣幾個內容:

如何和孩子對話

如何激發孩子思考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啟蒙兒童的思維能力。

這個課堂不是單純地老師講,學生聽,而是以師生互動啟發式問答的新穎教育形式進行。你將在互動的課堂中學習到諸如「概念化」「問題化」「正反論證」等哲學思考方式,這聽起來或許很抽象,但卻是生活中實實在在能夠用上的思考方式。

▲三川在擔任了奧斯卡一場論壇的對談嘉賓之後,迷上了奧斯卡,一直追隨學習。

▲奧斯卡的兒童哲學工作坊。

兒童心理學

當好那個關鍵的成人

讓孩子超越自卑 深受鼓勵

出生在148年前的奧地利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有充分的理由過一個loser的人生:

他三歲時,弟弟睡在他的身旁夭折,他兩次被車撞傷;

患佝僂病,4歲才學會走路;

5歲時得了一場嚴重肺炎,醫生甚至判斷治療無望;

他成年了後身高也只有一米五幾,還有嚴重駝背;

而且他還有一個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堪稱完美的典範哥哥。

而就是這個發育遲緩、長相醜陋,有太多理由逃避人生的阿德勒,將自己的苦痛化為人生財富,他提出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社會價值,他認為和諧的關係是人類幸福的重要來源,他認為人的目標決定了人會走到哪裡,而不是人的來處。

只要你相信心靈的力量,只要你創造和奉獻,一切皆有可能——阿德勒是近現代極具影響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然而他的個體心理學說卻如此深受普羅大眾歡迎,甚至被稱為勵志雞湯。

人們所感受和體會的、察覺和領悟的,不是現實本身,而是賦予了現實意義。雖然這些意義多多少少有些不完整,不完全正確,甚至充滿了錯誤,但這正是生活的本來面目。童年和成人都無意識地受到這種虛構目標的牽引。

阿德勒的理論樂觀得出奇,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有翻身的機會,只要你敢想,夢想說不定就實現了。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得到普羅大眾的支持,也給每個人帶去力量。

兩個殘疾兒童,一個家人十分憐憫他,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他長到20歲時什麼也不會做,覺得生命很沒有意義,然後自殺了;另外一個殘疾兒童,家人把他當正常孩子看,能做的事情都讓他做,他20歲的時候,不但能夠做90%正常人做的事情,還拿到了殘奧會的金牌——同樣的處境,同樣的來處,不同的信念,就會塑造兩種不同的人生。

這個對比性很強的例子來自於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阿德勒的學生和研究夥伴德雷克斯將阿德勒的學說運用於兒童教育,進行了40多年兒童教育實踐和家庭教育觀察,他發現了很多把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應用於教育的方法。

充滿真實案例和方法的《孩子:挑戰》成為美國家長的至愛,你在美國社區的跳蚤市場經常看見這本書的身影——很多家長覺得這本書幫助了自己,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想把這樣的好書,傳遞給年輕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德雷克斯的女兒伊娃·德雷克斯·弗格森今年已經87歲了,她深深認同父親的事業,也投入進來。她現在幾乎可以算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研究權威,她是阿德勒心理學獎的傑出學者,也是國際個體心理學會的名譽主席;她是西北大學博士,佛蒙特大學、西北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我尤其看重的是,她有近50年的一線兒童教育實踐經驗,並一直活躍在學術最前線。

當我寫信問伊娃教授需要我在中國做什麼安排的時候,我是問她需要去故宮還是吃烤鴨,但是她卻告訴我,她想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她告訴我她曾經在彭凱平教授留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時,跟他一起合作了兩篇心理學論文,她很想念一起跟她工作過的學者。

▲德雷克斯將阿德勒學說應用於兒童教育後,出版的四本經典之作(中文版)

我問伊娃教授,她打算跟中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講什麼,用什麼形式講,她跟我說,因為這50年來她在高校做研究,也深入了社區和家庭,也為教育工作者做工作坊,所以學術對話、大型講座、小型體驗式工作坊、一對一教育諮詢,她都能做。

她要求我每天給她安排四個小時工作,雖然她已經87歲了。她是第一次來中國,可能也是最後一次,她希望盡最大努力,把自己的經驗傳播到中國來。

「我非常擅長回答問題,我可以應對所有的問題」,伊娃教授說,所以我把伊娃的講座設置成了一小時主題演講和兩小時問答。你們會看見一個因為具有心靈的力量而超越自卑、超越年齡、超越形式的老人,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你「生命的意義」,那正是《超越自卑》的英文書名《What the LIfe Mean to You》。

▲伊娃博士在阿德勒夏季學院(ICASSI)

兒童哲學大師奧斯卡+兒童心理學大師伊娃

給我們帶來一場講座和兩場工作坊

心靈的力量

THE POWER OF THE MIND

大師介紹

奧斯卡· 伯尼菲

Oscar Brenifier

法國哲學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哲學顧問

35年兒童哲學工作坊經驗

奧斯卡· 伯尼菲,哲學博士,畢業於法國巴黎索邦第四大學,現居巴黎,三個孩子的父親。著有五十多部著作,是暢銷書作家,法國報紙專欄作家,哲學童書作家,他的書籍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範圍暢銷。

奧斯卡·柏尼菲博士自1994年起,擔任法國巴黎應用哲學院主席,在世界範圍內組織展開應用哲學講座和研討班。

奧斯卡·柏尼菲博士一直致力於通過兒童哲學課程提高兒童的思考能力,常年擔任法國南特小學的哲學顧問,並在世界範圍內,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組織哲學研討班和工作坊。

奧斯卡·柏尼菲博士也為各級教師,提供兒童哲學工作坊的教師培訓,幫助提高教師們自身的思考能力,啟發式的教學態度和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

伊娃· 德雷克斯 · 弗格森

Eva Dreikurs Ferguson

阿德勒心理學傑出學者

國際個體心理學協會名譽主席

50年兒童心理學實踐經驗

西北大學博士,曾任佛蒙特大學、西北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

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研究員,心理科學協會(APS)的創始成員和研究員,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心理學會(PS)和Sigma Xi的終身會員,及魯道夫·德雷克斯創立的阿德勒夏校和研究所國際委員會(ICASSI)主席,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創立的國際個體心理學協會的名譽主席。

2016年獲得阿德勒心理學教學獎(Adlerian Psychology Teaching Award),並憑藉其在心理學領域,特別是在阿德勒心理學研究方面的領導力和優秀成果獲得「傑出學者」稱號。

她的課程涉及動機、學習與記憶、心理學歷史與體系、心理學基礎、阿德勒心理學等內容,且發表大量相關學術文章。目前她的研究重心集中在認知過程、文化變數與家庭背景方面,探索文化與父母價值觀相互作用和影響認知過程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書媽媽三川玲 的精彩文章:

母親節特稿:每個人都有一個具體的媽媽
從一套好書開始,給孩子種下自然和美的種子

TAG:童書媽媽三川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