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判高手之路

談判高手之路

GIF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溫馨提示

湛江心理人,探索孩子心世界。每周10分鐘,帶你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媽媽,我可以吃糖果嗎?

媽媽:不可以。

孩子:可以吃餅乾嗎?

媽媽:不可以!

孩子:可以吃巧克力嗎?

媽媽:不可以!都不可以!因為……

孩子終於忍無可忍,開始抱怨了,這不可以,那不可以,那買這些東西回來有什麼用呢?

類似這樣的場景,家長說「不」的次數應該是經常發生的。很多時候不能以和諧結尾,甚至以兩敗俱傷收場,造成了親子關係的惡化,不利於家庭教育的開展與實施。因此,對家長來說,不僅自己非常有必要成為一個談判高手,而且有責任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明理懂事的溝通者。這亦是屬於親子溝通的重要內涵之一。

盡責的家長應該會深有體會:當孩子學會走路後,與孩子溝通的難度便突然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探索範圍比以前擴大了很多,遭遇危險的機會也會相應的增多,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或嫌麻煩等原因,家長開始更多的對孩子說「不」……

其實,此時危機與機遇並存。危機:處理不好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要求,輕則影響親子關係,重則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機遇:增加親子溝通的機會,教會孩子學會談判,使孩子較好的掌握人生之路的必備技能之一。

也許有些家長會持有這樣的誤解: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具備良好的溝通技能。其實這種觀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成立的。畢竟,所謂的「長大」只是生理的成長,而心理的成長則遠非如此簡單。

當家長面對孩子提出的種種要求時,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步:當然是分清是否合理。

合理與不合理之間並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固定不變的標準,它的拿捏完全在乎一心,只是此心尚需做到順應天命,自強不息。正如《詩經》所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引自《詩·大雅·文王》)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孩子,而這也首先必須建立在父母的品德與渴求賢德的心意之上,詩云: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引自《詩·小雅·南山有台》)

父母在回應孩子提出的要求或請求時,不宜持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隨著自己心情的變化而喜怒無常,甚至遊走在苛刻(控制)、漠視、敷衍或溺愛的極端,而是應持有一種謙虛謹慎的心態:慎言、慎行。甚至需要有點「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引自《詩·小雅·小旻》)例如,當遭遇到孩子以大哭大鬧、打滾耍潑的方式要挾父母為其買東西時,此刻,家長最需要做的,既不是詞嚴義正的呵止孩子,更不是心懷私意的討好孩子,而是應反思自己:「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才致使孩子出現了這樣的不合理行為?」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孩子貌似「不合理」的要求,其實也是需要酌情考慮予以滿足的。比如,孩子咳嗽發燒吃藥後想吃塊糖果,雖然知道吃糖對咳嗽不好,但是這個要求卻可以認為是合理的。雖然從病理或生理層面來看,吃糖是不太好的;但從心理層面來看,哪怕是一點點糖果,對於孩子的內心來說,都是極大的慰藉。

在與孩子「談判」時的合理做法就在於使得每一個孩子各盡其才,達到自我實現。這也是作為一個談判高手的最重要特質之一。正如詩云: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引自《詩·大雅·旱麓》)

第二步:去情緒化。

不受孩子的情緒影響,能用一個大人的理智去面對這一切。面對孩子時,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心緒是複雜的,她考慮的問題比較多,很難輕鬆做到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秋梅也覺得這部分很難,很多父母滿足孩子的諸多要求,也知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可是真的真的受不了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在孩子大哭大鬧、滿地打滾的時候,就會受不了,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此這般反覆出現,慢慢就強化和培養出一個不愛講理,一言不合便打滾的孩子……

家長如何做到去情緒化呢?

第一,改善夫妻關係。良好的夫妻關係有利於去情緒化。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引自《詩·鄭風·女曰雞鳴》)

第二,家長心懷美好,遇事不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引自《詩·秦風·蒹葭》)

第三步:培養增強同理心。

同理心即共情,是一項專門的心理諮詢技能,它很重要但卻不屬於多麼高深的技能,只要善於學習和實踐,每個人都能不同程度的獲得。共情技術的首要一點是能夠走進對方的心理,理解它、接納它。一個長期不被理解和接納的孩子,其內心是特別狂暴的,如果不在現實中爆發,那就很有可能已經走向了另外一個壓抑的極端,而過多的壓抑,則更加危險。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正是由於缺乏同理心,漸漸地,整個人的心境和情緒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由初時的熱情萬丈到後來的無奈放棄,只能感嘆孩子不理解自己,滿心傷感滿腔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引自《詩·小雅·採薇》)

事實上,何止孩子不理解我們;其實,我們同樣也不夠理解孩子!一個不被理解的孩子,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會通過製造各種各樣麻煩的方式來引起關注和獲取理解,類似這樣的情況,在二孩家庭中會極為常見,大孩子因為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很有可能突然之間變得不可理喻……

其實,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首先要做的還是走進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關愛自己,關注精神生活,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提升品德修養,逐漸接近和達到萬物一體的和諧境界。這種境界如果用一句俗語來說,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甚或心有靈犀不點通!(一種心與心之間的感應能力)正如詩云:

經始靈台,經之營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引自《詩·大雅·靈台》)

第四步:不批判孩子的請求。

也許孩子的請求是不合理的,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讀懂了孩子的內心。面對孩子的請求,我們可以合理的拒絕,但是不可以批判。批判的行為,容易使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對立面,激發對立情緒,激化矛盾,導致不良後果。我們更宜像詩經中所言的那樣去豐富自己,為人父母: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引自《詩·周南·桃夭》)

不批判基於的是一種平等的心態和思想意識,如果家長的優越感太強,就難免不去評判自己的孩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引自《詩·小雅·北山》)

家長宜謹慎的批判孩子,重點還是在於自己的修身養性。正如詩言: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

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無曰「不顯,莫予雲覯」。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

淑慎爾止,不愆於儀。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引自《詩·大雅·抑》)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引自《老子》)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百個理論不及一個實踐的道理。千里之行好比是我們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付諸於實際行動,一步步地去努力實現它。而培養一個明道理的孩子則需要父母付出長期且富有成效的努力,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去實現。

2018年5月15日於家、18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探索者 |